荷蘭政府放行 202幅油畫珍品重歸猶太家族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亞夏編譯報導)荷蘭政府6日宣布將歸還200幅以上的大師級畫作給古德斯提克(Jacques Goudstikker)的後裔。

這些畫作大部分是名畫,包括史汀(Jan Steen)、戴克(Anthony van Dyck)、雷斯達爾(Salomon van Ruysdael)、莫斯塔特(Jan Mostaert)以及葛雅(Jan van Goyen)等大師的油畫作品。自1950年代就懸掛在荷蘭17個博物館和其他政府建築物裏,價值連城。

古德斯提克是歐洲二次大戰前,相當傑出而富裕的猶太裔藝術經紀商兼收藏家,他在1940年5月德軍攻佔荷蘭前逃離荷蘭,隨後在一艘船上死於意外,得年42。在他逃難時隨身攜帶的清單上,記載了遺留在家鄉的包括梵谷(van Gogh)、林布蘭(Rembrandt)、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 Goya)、 魯本斯(Rubens)、提香(Titian)和 廷多雷多(Tintoretto)等人的畫作共1,113幅以及其它無數珍貴的藝術收藏品。

這些收藏品在1940年由古德斯提克的母親愛蜜莉,在交換保護人身安全下出售給納粹將領赫曼.戈林(Hermann Göring)和他的德國經紀商阿羅斯.米奪(Alois Miedl),據信戈林拿走其中779幅。

古德斯提克大部分精緻的藏畫都沒有物歸原主,其中有許多是進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成了私人收藏。戰後335幅畫歸還荷蘭政府,在1950年代,荷蘭政府售出65 到70幅畫。現在,其中202幅畫將歸還古德斯提克後裔,這是有史以來,歸還納粹時期猶太家族被侵占的藝術作品中,數量最大宗之一,另外,澳洲政府已在1999年,歸還250件藝術品給維也納羅斯柴爾家族。

荷蘭文化部副部長梅達范德蘭(Medy van der Laan)宣布這項決定時說,政府決定歸還這些藝術品是道德上正確的行動。

現年61歲的古德斯提克兒媳瑪雷.翁.莎荷(Mrs. von Saher)負責這次的追討行動,在確知長達八年的艱苦奮戰有了最好的結果,她欣喜若狂。

古德斯提克的遺孀狄希蕊在1950年改嫁翁.薩赫(von Saher),她和古德斯提克的兒子愛德華冠上繼父的姓氏,狄希蕊在1996年2月去世,五個月後,愛德華也相繼去世。愛德華的遺孀瑪雷說,她對古德斯提克的遺產一無所知,直到1997年一名荷蘭記者告訴她這個訊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德國一名19歲女孩在柏林郊區向一群正在參觀前集中營的外國遊客行納粹式敬禮,被判處十個月拘役。
  •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06年第一期刊登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35個國家發生的大屠殺死亡人數圖表,並指出,大屠殺是各國處理政治、種族和宗教問題經常使用的手段。 (w2005-12-30-voa12.cfm)
  • 關於《同一首歌》,我有三個結論想先告訴觀眾朋友,第一個是,對於法輪功的這場迫害,是一場反人類罪行,是一場群體滅絕罪行。那它跟以前的反人類罪行,比如說戰爭罪、跟以前的群體滅絕有甚麼不同呢?它是一種精神滅絕罪。我的第二個結論是,在這樣一場反人類的精神滅絕罪行當中,《同一首歌》扮演了非常可恥的和其它的歌曲及理論所沒有能夠起到的作用;第三個結論是,隨著迫害法輪功的罪行一個一個地被揭露,《同一首歌》這首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美好的歌曲,最終在歷史上,將與納粹的標誌一樣成為可恥和罪惡的象徵。今後的人們,將不再有人願意唱這首歌。一想起它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它背後所充滿的血腥和罪惡。
  • 從即日起至4月底莎倫畫院 (Sharron Art School) 成年班學生畫展將在莎倫畫廊展出。作品含油畫,壓克力,水彩,粉彩畫,油彩畫等40幅。參展者是李真,黃玲瑛,鄧巧臨,王淑民,劉寶瑩,陳鈺青,方曉紅,劉麗花,梁玲等,她們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博士,碩士,有很多位畢業於清華,北大以及台大,來美留學工作以及理家之餘,為自己找到一個紓解壓力,陶冶性情的空間,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更是因為小時候沒有條件學畫,或者是父母反對他們往美術方面發展,因而在成年後來莎倫畫院學畫圓夢。
  • 在一月二十八日晚澳洲國際特赦第九屆「自由、人民的選擇」藝術展(Freedom 、people』s Choice Exhibition)的頒獎儀式上,法輪功油畫作品「真善忍信仰者之死」榮獲本年度的「人民選擇獎」(People』s Choice Award),另一幅由華裔澳籍畫家法輪功學員章翠英的國畫「春之美」 獲頒「自由藝術獎」第二名(Freedom Art Award)。
  • 【大紀元2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意清達拉斯報導)1月26日晚﹐“多宗教基金會” (The Foundation for Pluralism) 在李察遜市“FunAsia" 舉行招待會紀念二次大戰中遭納粹大屠殺的受難者。2005年11月1日聯合國大會104個國家通過決議把每年1月27日定為“大屠
    殺紀念日”(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 )﹐以讓人們銘記歷史上的這一種族滅絕和屠殺﹐從而讓悲劇不再重演。
  • )《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The Final Days)是敘述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境內的政治抗爭組織「白玫瑰」所發起的反納粹運動,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故事追溯到三位組織成員Sophie Scholl、Hans Scholl及Christoph Probst由被逮捕、接受審判到慷慨赴死,短短六天的過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