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慈愛寬仁的鄭板橋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乾隆年間中進士後,到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市)當知縣。後來因為災荒年請求賑濟災民而獲罪,辭官家居,以賣書畫為生。他的詩歌、書法、繪畫均有成就,號稱「三絕」,名重一時。

鄭板橋對人生的貴賤、貧富看得很透,從來不以富貴貧賤論人。當他還是個秀才的時候,有時翻家中的舊書籍,見到家中傭人的先人所訂立的賣身契據等,就會馬上拿去燒掉,而不是拿去還給傭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細看契據內容,就是怕傭人知道了感到難堪。

鄭板橋長大後自己當家,用傭人的時候,從來不要求對方和自己立契約,他是不想讓後世子孫藉此逼勒,苛求家中傭人。

鄭板橋經常在外做官,他常寫信教育在家中當家的堂弟鄭墨要與人為善,寬厚對待家中的傭人,不要以貧富貴賤論人。他還寫道:「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以人為可惡,而我亦可惡矣。東坡一生覺得世上沒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處。愚兄平時謾罵無禮,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長,一行一言之美,未嘗不嘖嘖稱道。」鄭板橋舉宋代蘇東坡和自己的例子,告誡鄭墨多看別人的長處,話語之中充滿著人生的哲理。

鄭板橋讓鄭墨把俸錢帶回家後,還特意寫信囑咐弟弟要挨家挨戶,逐一散發給自家的鄰居族人,「無父無母孤兒,村中人最能欺負,宜訪求而慰問之。」鄭板橋將自己的俸錢救濟親朋好友、鰥寡孤獨之人,可見其仁慈寬厚。

鄭板橋還教育鄭墨要體恤貧苦之人。如果人家要借錢,必須要成全;假如不能償還,也要寬容他。

鄭板橋52歲時才得一子,因此對孩子十分鍾愛,但不是一味溺愛,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濰縣任官,寫信給鄭墨要他代自己好好教育兒子,防止刻薄急躁等壞習氣,並要求剛剛6歲的兒子對師長有禮貌,對同學關心。他寫道:「紙墨筆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求十數錢買川連紙釘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鄭板橋讓兒子從小就懂得為善之道,養成忠厚而有同情心的性格。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家長對子女如果一味溺愛而不懂得去教誨,恰恰是害了孩子。
  • 鄭板橋,名燮,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精通詩、書、畫,號稱三絕。他雖然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但鄭板橋為官清廉剛正,最後為百姓罷官歸隱田園,其品格為後人所讚歎。
  •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南野瑮如果以惡對惡,那麼下面的事情可想而知。現在南野瑮大度忍讓,不但將一場干戈化為烏有,保住了多年的交情,而且用至誠感動了對方,讓對方從心裏認識到了自己的狹隘心胸和粗俗無禮。
  • 【大紀元3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十七日電 ) 魯凱族巴冷公主嫁給蛇郎君故事,是魯凱族傳統文化的經典。巴冷後代目前住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他們有感於祖先史料應完整保存,月底將重返巴冷公主出生地尋根。
  • 中國古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因為它也是禮儀的一個方面。古代人們的坐姿主要有三種:“趺(音“副”)坐”,即雙足交迭,盤腿而坐,類似佛教中修禪者,所以又稱“跏趺坐”;“箕踞”,即兩腿前伸,全身像簸箕形狀;“跽(音“計”),即跪坐,臀部壓在後曲的小腿和腳上。在沒有賓客時,坐姿可以隨便一些,好像上面的前二種,但是如果和尊者,長者,朋友交談,或在議事,宴會和招待客人時,就要採用禮貌的姿式──“跽“了。
  • 堂溪公因勢利導,接著說:“這就是了。一個瓦罐子,雖然值不了幾文錢,非常卑賤,但因為它不漏,卻可以用來裝酒;而一個玉做的酒器,儘管它十分貴重,但由於它空而無底,因此連水都不能裝,更不用說人們會將可口的飲料倒進裏面去了。人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洩露臣下商討有關國家的機密的話,那麼他就好像一件沒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幹的人,如果他的機密總是被洩露出去了,那他的計劃就無法實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了。”
  • 全世界60%的自殺事件都發生在亞太地區。對於那些傳統文化不認為自殺是恥辱的地方,經濟問題似乎是自殺的主要原因。 (w2006-03-19-voa43.cfm)
  • 驕慢的習慣已經養成,這時候大人才來管教他,就是打死他也不能建立尊長的威信,孩子的忿怒天天增長反而會增加他的怨恨。等孩子長大成人,終是德行不好。
  • 富商到集市後,將一半的珠子賣掉,把賣的錢全部捐給了寺院,為林積建生祠供養,報答他的還珠之恩。
  • 現在我們對於那些年紀老,但時常保持一顆年輕的心、人老心不老的老人家,說他們是“返老還童”。事實上,這個成語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