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宣言

【字號】    
   標籤: tags: ,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古代的秀才,聽說是從書中知道天下發生的各種怪事。現代的秀才,則是從報章雜誌上知道這些事情的。我嘛!也不懂報紙裡寫了些什麼東西,只好從三姑六婆的口中知道一些秘密囉!

前些日子,我媽媽的一群朋友們,又聚在我們家二樓頂,說起報紙上寫的事件。比方說,一個一歲多的小嬰兒,被生父打得腦死;一個四歲多的小孩,因哭鬧不停,被母親抓去撞牆致死,聽說她前面三個小孩也都在不滿兩歲時相繼死亡,大人們懷疑,其中必然有隱情!其實我也這麼認為。

前不久還聽說,有位小朋友被父母用鐵鍊綁起來耶!原因是「太頑皮」了。虎毒「真的」不食子嗎?我「真的」有些懷疑耶!

我甚至相信,他們就是古代那種把小孩子抓來練靈丹的壞蛋。據說一顆靈丹,要用兩個小孩子,熱熬七七四十九天而成。父母當然不會個個都是如此恐怖,但是很多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子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就以父母最難忍受的哭鬧為例吧!他們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如此了。

我現在要以最嚴肅的心情,和他們討論「哭」!

一般來說,嬰兒時期的哭,包括以下五種意義-
1.孩子餓了,提醒你賜給東西吃吧!
2.尿布溼了,等你替他換塊乾爽的。
3.無聊極了,希望你陪他玩一會兒。
4.生病了,期待你早點請個大夫來。
5.生氣了,要你多給他一點愛。

我們孩子零到三歲,甚至四、五歲時,語言表達能力,通常不如你們大人順暢,「哭」就變成了重要的溝通工具,拿我來說,不爽的時候,也常以「哭」告狀啊!

如果每個父母都像那個喜歡抓孩子頭來撞牆的媽媽,那麼我建議「大家全住帳棚」,免得大人生氣,小孩遭殃。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親愛的父母哇!請挪一些時間了解我們吧!

你知道三歲的小孩,為何會老是跟父母說「不」嗎?
你明白四歲的小孩子,為何老喜歡把機器人拆開來嗎?
你了解五歲的小孩,什麼情況會放聲大哭嗎?
你懂得六歲的小孩,為何會一再編一個個幻想大夢嗎?

如果你都「SAY NO」,保證你無法用一種更成熟、理性的態度對待我們,試想,這麼一來,我們不就活該倒大楣了。

我以我三歲的人格保證「我們所有每一個小孩」,都不是賤骨頭。我們絕不想沒事討挨罵呀!

哭鬧對我們來講,代表的是一種宣言,希望父母親多了解、關心我們。

如果這些你們都能做到,甚至在我們表現良好時,給點讚美,我們就會放棄哭鬧的方式,改用一種更令人喜歡的手段,討大家歡心。

這是一種因果循環。循環的主控者應該是父母,畢竟我們還小,一切都惟父母是瞻,只要你們給的甜頭夠吸引人,我們就會朝你們設定的指標邁進。

否則,我們只好繼續那種惱人的哭鬧宣言,然後不小心的被抓去撞牆,然後……。

摘自:游乾桂所著《寶貝在說話》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編入公立學校學齡前教育課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無偏見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對幼教教師灌輸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觀念。而當幼兒園對兒童灌輸這些觀念時,卻不需要得到家長的許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 關係攻擊,是通過解除友誼、排擠和其它形式的社交排斥進行的威脅。父母們常常驚訝地發現,關係攻擊可能會出現在三歲孩子的身上。對於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被朋友推開的經歷可能完全令人費解,並在日託或幼兒園引發焦慮。
  • 這個故事是為了幫助一群8歲孩子,希望他們能再度相信這個世界的奇蹟和美麗—在聽到這個故事之前,他們很難擺脫在網路上看到、令人不安的恐怖圖像。圖像加上難以擺脫的深刻感受,讓孩子們嚇得睡不著—他們尖叫、流淚,也恐懼獨處。
  • 這是忍受多年悲傷和失去後,得以成長的故事。故事歷程和隱喻,對許多艱難情況和不同的年齡層來說,都有所幫助。
  • 《築巢的鳥兒》 適合年齡:兒童。 應對狀況:被迫離開家園。
  • 這是適合大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故事,目的是為了在2011年日本沿岸遭受海嘯襲擊後,為人們帶來希望並協助加強復原能力。這篇故事也收錄在東京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兒童心靈成長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