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捕夢的網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魏毅報導】纏繞彎曲的卡巴椰粗纖維,夾雜柔美夢幻細膩的藍紫金剛鸚鵡羽毛,清晰與模糊的焦點,明與暗的光影,如真實如夢境,這就是來自哥斯達黎加的纖維藝術家保琳娜‧奧迪茲的作品「捕夢網」。

在南方短暫的春季,五月的孟菲斯又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時刻,一年一度的孟菲斯五月節已經拉開序幕。圍繞今年的主題哥斯達黎加,攝影展和纖維藝術展已經分別在植物園(Botanic Garden)和總圖書館展覽廳開幕。

哥斯達黎加是一個中南美小國,人口370萬,首都聖荷西。地理位置靠近赤道,東有墨西哥灣,西有太平洋。這個國家出產熱帶硬木,也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孟菲斯五月節」展覽的纖維藝術家保琳娜‧奧迪茲的作品,是以哥斯達黎加的特產通過複雜的加工,而成為富有南美文化氣息的藝術品。

那粗而長的纖維來自一種稱為「卡巴椰」的葉子,又稱為劍麻,生長在哥斯達黎加水晶山脈(San Cristobal)。當這種植物每年都生出新葉時,它就成熟了。當地人在旱季把這種長而大的葉子砍下,用粗木銼把纖維條從葉肉中取出,然後在一種稱為「mecates」的繩子上晾乾。

對保琳娜來說,創作這些纖維藝術品就像是宗教儀式。從這種乾的纖維條開始,梳理它,分離出纖維來。纖維可以有一米長,發出自然的光澤。她手工把纖維染色,有時要染七次才能達到希望的色澤。然後她把纖維用無酸膠水一起編成粗繩。

這粗繩組合出藝術的造型,然後塗上透明的丙烯酸漆以長期保持。作為哥國的特色,她往往用藍紫金剛鸚鵡的美麗羽毛點綴其間,粗曠中增添一些柔美和細膩。

這幅稱為「捕夢網」的作品正在總圖書館展出,您想親自去看一看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