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文藝復興盛期(6)–達芬奇的《聖.傑洛姆》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15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聖.傑洛姆是個知識廣博的神學家(後來成為神父),生平致力於修訂聖經,並將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翻譯成希臘文。大約西元370年他離群隱居到沙漠中苦行,他曾經為一隻受傷的獅子拔除腳掌上的刺,從此獅子成了他隱居時的伴侶。一般人多把聖傑洛姆畫成學者的模樣,然而達芬奇卻將他畫成形銷骨立,衣不敝體的苦行僧。聖人的右手拿著石塊,敲打自己的胸口以驅逐腦中的邪念。躺在前方的獅子微微張口低吼,彷佛對老人的自責有所回應。


1480年作的《聖.傑洛姆》(St. Jerome)103 x 75 cm; 收藏於羅馬,梵第岡(Pinacoteca Vaticana)


《聖.傑洛姆》局部

聖者的姿態正好展示人體骨胳肌肉在特定動作下的牽引關係,足見達芬奇對人體解剖已經頗有研究。在達芬奇記錄解剖的手稿中,有一些關於頸部連結到肩膀、胸部和手臂的肌肉描繪,也可能和這幅畫有關。



達芬奇筆記中關於解剖研究的手稿

畫面後方的岩石和遠山詩意而神秘,是典型的達芬奇式的背景。這幅畫曾經遭到損害,聖者頭部的區域在18世紀時被鋸下,19世紀才修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2月18日至12月26日,新唐人聖誕晚會在紐約百老匯的Beacon劇院連續上演十場,每場演出結束後,中西觀眾的熱評如潮:「真的美極了」、「世界一流演出」、「獨一無二的晚會」、「這演出真為華人爭氣」……;世界頂級著名小提琴家Soovin Kim說:「毋庸置疑這是一場偉大的演出!」有評論說,表演開啟了新時代的「文藝復興」。
  • 【大紀元1月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採訪報導)四川南充市順慶區輝景鄉兩位訪民的女兒在一年多前突然死去,其屍體中的內臟及器官在家人未知的情況之下被解剖並被取走。一年多以來,為了尋找女兒死因,該兩位訪民不斷上訪,卻遭當局的拘留及毆打;他們向當地媒體反映事件,消息也全遭封鎖。
  • 從十四世紀的喬托開始,義大利的藝術家們出自於對希臘羅馬古典美學的嚮往,開始重視對自然的觀察與對物體真實表現。十五世紀的馬薩其奧(1401- 1428)更往前邁進一步,成功的以透視法和光影法製造了立體的三度空間。此後近百年間人才輩出,雖然在技法上仍屬摸索和實驗的階段,然而形成的藝術風格已經多樣而可觀。當代的人自己也意識到所處的時代非同小可。如十五世紀中葉的馬提奧.帕米利就曾說:「感謝上帝讓我出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在這時代中已經有許多才德並茂的人,其數量之多,越過以往的一千年。」確實,藝術上的蓬勃發展帶動著社會風潮,幾乎遍及於人們生活所接觸的、所看到的一切,藝術家和他們的活動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人們就在街談巷議中見證著美術的成長。義大利人把這成果豐碩的15世紀叫做「Quattrocento」[1],後來成為藝術史上一個傲人時代的代詞。這些先輩的努力奠定的堅實的基礎,為文藝復興盛期開啟了大門。
  • 1474-76年,達芬奇創作了他第一幅肖像畫﹕《吉妮芙拉.德.賓琪肖像》
  • 〔自由時報編譯胡立宗/綜合柏林14日外電報導〕意大利藝術家達文西的創作「蒙娜麗莎」聞名於世,但畫中主角的身分一直成謎,有些人甚至猜測蒙娜麗莎只是代表完美女性的虛構人物,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最新發現首度肯定,蒙娜麗莎就是佛羅倫斯商人之妻麗莎.潔蘿笛妮。
  • 1476 -1480年間,達芬奇畫了一系列的聖母子的草圖和兩幅油畫 。油畫技法略有不同,但內容相似。其中這幅《康乃馨聖母》構圖和空間處理比《拈花聖母》較複雜一些,筆法也較拘謹。然而衣紋豐富而自然的變化,背景壯麗的遠山從金色、紫色隨大氣消失到天空的漸層變化、水晶花瓶和花朵的生動細緻以及嬰孩皮膚的彈性,都遠遠擺脫了維洛其奧的畫室的風格,成為達芬奇個人無可取代的特徵。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