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謠(31)紅河谷

張鼎奚
font print 人氣: 77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9日訊】「紅河谷」是原來是一首加拿大民謠,但是當年傳唱過海來時,已經被改頭換面了,不僅歌詞整個被改,連歌名也改成四平八穩的「微風吹過原野」。雖然在剛唸大學時,硬著頭皮配合系上「傳統」,去參加土風舞社,可是對這首現在已被小學列為土風舞教學的入門歌曲,卻完全沒有任何印象。

對於這首「微風吹過原野」傳唱至今的歌詞,歌詞中出現的原野、營火、拉手起舞,完全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之外。等到大三開始學吉他,開時找和弦譜時,終於有機會接觸到英文版的「紅河谷」時,發現竟然和「微風吹過原野」同樣旋律,而且還原回英文歌詞時,整首歌全都活了起來。因為原歌詞的大意是,一個牛仔懇請戀人離開紅河谷後要記得同在紅河谷的日子。改編後的歌曲完全沒有懷念的味道,純粹變成舞步的節拍器而已,很難想像改詞者究竟在什麼時空背景下,會填出這樣的「背離原意」的歌詞來。

「微風吹過原野」

微風靜悄悄地 吹過原野
營火在暮色中 照耀
你和我手拉手 婆娑起舞
跳一跳 轉個圈 真快樂


http://www.youmaker.com/

Red River Valley (紅河谷)

From this valley they say you are going. I’ll miss your bright eyes and sweet smile. For I know you are taking the sunshine,
that has brightened our path-way a while.
Come and sit by my side if you love me.
Do not hasten to bid me adieu.
Now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one that has loved you so true.
Just remember the red river valley,
and the one that has loved you so true.

紅河谷的歌詞有好幾個版本,因為它流傳得太久、太廣了。加拿大人認為它是加拿大民謠,而美國人則認為這首民謠式典型的牛仔歌曲,它在各地也有不同的歌名,如Sherman谷、Laurel 谷等當地的谷名。

根據Edith Fowke 先生提出其祖先的證據顯示,這首歌在1896年以前,就已經傳唱到五個以上的加拿大省份,循此推論,這首歌曲大約出現在 1870年代,也就是Wolseley拓荒探險時代的美國中北部馬尼托巴州北部的紅河谷;原歌曲描述一名法裔的原住民少女的悲傷,捨不得她的愛人(或軍人)即將返回安大略省去。

打開地圖,紅河谷流域包括美國中北部的達科他州北部、明尼蘇達州、馬尼托巴州,以及加拿大邊境附近溫尼伯湖(Winnipeg)以南,這裡土地肥沃,人馬雜沓,產生這首愛情歌曲也不感意外。後來,1936年和1941年還有一部電影就直接採用這首《紅河谷》為主題曲,只是劇中的紅河谷是選擇美國中南部德克薩斯州的紅河為外景。好在,以紅河為名的河流實在很多,哪裡也都可以傳唱「紅河谷」,也都不影響大家對這首「紅河谷」的喜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首英國蘇格蘭舉世聞名的民謠,寫成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但作者卻無從查考。這歌名意譯應為「昔日」或「很久以前」。此歌係商船出航、友朋分別時所唱,故已轉成特殊的意義,常用作送別的詩歌了。
  • 許多人一直以為這首《送別》是中國歌曲,其實上它的原曲是一首美國民謠《夢見家鄉與母親》(Dreaming Home And Mother),作曲者為 John Pond Ordway(1824~1880)。
  • 井旁邊大門前面有一棵菩提樹
    我曾在樹蔭底下做過甜夢無數
    我曾在樹枝上面刻過寵句無數
    歡樂和苦痛時候常常走近這樹
  • 「菩提樹」與「野玫瑰」齊名,都是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所作的歌曲。「菩提樹」是舒伯特所創作「冬之旅」組曲中的一首曲子
  • 這首歌可說是沖繩自然風土的代表傑作,由吉川安一作詞、普久原恒勇作曲,是1965年左右的作品。當時作為NHK日本全國性的其中一個節目的片頭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因為它的旋律優美、歌詞中用青海、藍天、首里的古城、層疊的石頭、綠葉等來描寫南國沖繩的美麗風情,受到人們很大的迴響。
  • 那令人留戀的卡布利呀 
    那令人陶醉的景色多美 
    放眼望去到處是一片碧綠 
    我始終也未能忘懷你
     
  •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
  • 「老黑爵」是他「晚年」隻身在紐約潦倒時期的作品,旋律緩慢,也反映了他籠罩在貧困下的陰影。當時美國南北戰爭一觸即發,「老黑爵」十足反映出弱勢賤民的悲歌,後來它更成為後來南北戰爭期間黑奴的精神支柱。
  • 佛斯特的歌曲貼近當時市井小民的生活點滴,加上其從小就接觸過許多黑奴,深入了解黑奴的處境,所以,從他的作品中可以一窺當時新大陸移民潮的歡樂與哀愁,那也是爲什麼他的歌曲始終屹立不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