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打入僧團欲盜法,幸聞佛法歸正道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隨著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廣泛傳播,人們越來越敬仰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們,對佛弟子們的供養也日益豐富。可與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同時代傳播的其它幾種宗教可就不好受了,因為不是能度人的正教,所以相信的人越來越少,供養也少了,都快要消失了。那幾種宗教的信徒日子也不好過了,他們有的就想一些辦法來破壞釋迦牟尼佛的佛法。

當時在摩揭陀國首都王捨城的一些其它宗教的信徒,共同集會商量,最後想出一個點子,推舉他們之中一位名叫須深的聰明青年,派他到釋迦牟尼佛那裡去出家:看看釋迦牟尼佛的佛法為什麼傳的那麼廣,為什麼那麼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能不能想辦法搞一些秘籍回來,好讓他們也能得到大家的信仰與尊重,使他們的宗教恢復往日的規模。

於是,負有打入僧團內部之特別任務的須深來到迦蘭陀竹園,向一群僧人請求出家。經由僧人的引見,釋迦牟尼佛也同意他在僧團中出家了。

須深打入僧團內部後,四處打聽也沒有學到想像中的秘籍。有一天,須深聽說一些僧人已經修得羅漢果,他覺的這下機會來了,趕緊前去向他們請教,可這些僧人卻告訴須深,他們沒有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神通。

後來,須深又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釋迦牟尼佛則對他說了一次法,須深聽後真正得了法,真正解決了他對法的疑惑,心中無所畏懼。

這時,得法後的須深,恭敬萬分的向釋迦牟尼佛頂禮,深深的懺悔他出家盜法的不當動機,並請求師父的原諒。

釋迦牟尼佛接受了須深誠心的懺悔,並且告訴他說,若以名聞利養的動機來出家盜法,日後其心裡的不安折磨,將會更勝於盜賊被國王行刑,慢慢凌遲至死的痛苦。

其實啊,打入修煉者團體進行盜法的惡報可不只是心靈上的不安,未來更要受巨大的報應,那身體上的苦恐怕比凌遲還要大好多倍呀!

然而現在卻有那麼一批人人正在做著比這更可怕的事情,未來也要遭受更可怕的惡報:當前,正在被中共邪黨瘋狂迫害的法輪功是真正的佛家上乘修煉功法,是真正的佛法,修煉法輪功的人都是真正的修煉人;邪黨在對法輪功進行迫害的時候,使用了包括派特務打入等一系列的邪惡手段,這些邪黨特務可不像當年的須深僅僅是來盜法的,他們打入法輪功學員內部,使用盜法、竊法、亂法、造謠惑眾,打聽學員情況報告給邪黨等各種邪惡手段,對學員與世人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些特務們如果不能停止行惡,懺悔罪行,那麼等著他們的一定是比凌遲還要可怕的多的報應!

(資料來源:《雜阿含第三四七經》)

轉載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5/10/5276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曇無懺是中天竺國人,六歲喪父,隨母親以織毯為生,後來母親見到僧人達摩耶捨,看他得的供養物品很多,便讓兒子做了他的弟子。十歲時,曇無懺便顯出超凡的聰敏,每天讀經一萬餘言,二十歲時,曇無懺已能背誦佛經二百餘萬言。
  • 釋曇榮,俗姓張,定州(今河北定州)人,十九歲時成為書生,卻對佛法修煉很感興趣。不久投入靈裕法師門下。
  • 後來又有一個人來到蓮花池邊,用手把蓮花連根帶葉拔起,並且把蓮花弄的亂七八糟。僧人卻發現池神根本就沒有管,沒有責備那個人,悶不吭聲的。
  • 明朝太祖洪武年間,安東集市上來了個女尼,法名寂性。她來到集市之後,托缽乞食,有時候人們便把殘羹剩飯,或剛開始變質的食物倒在她的缽裡,她都照單全收,只要填飽肚子就行,對於味道是好是壞,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一概都不作計較。
  • 馬爾巴不顧阻攔開始了第三次印度之行,他一路前行,與來藏傳法的阿底峽尊者相遇。在談話中阿底峽尊者告訴馬爾巴,他的師父大成就者那諾巴已經圓寂了,現在已經成為非人部眾的首領,應該是不會見人的。
  •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住在瞻波城恆伽池邊,正好當地僧團裡有一位比丘(比丘也就是佛教中的男性出家人,僧人之意),他犯了過錯,違背了佛教戒律,被其他比丘發覺了,於是大家都起來指責他。
  • 一天傍晚,天色已暗,天空飄著細雨,又有間歇的閃電,釋迦牟尼佛依然在室外的空地上以當時佛教中一種名為「經行」的方式修煉著。
  • 一天早上,阿難打算入城乞食。由於時間尚早,阿難就順道去探訪一位婆羅門。見面寒暄後,那個婆羅門就問:你們當中,有沒有哪一位僧人的能力,與釋迦牟尼佛一樣?
  • 在釋迦牟尼佛晚年時,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僧眾,跟隨他修煉。有一次,大約有二千五百僧眾跟隨著釋迦牟尼佛,住在古印度摩揭陀國首府王捨城中名醫耆婆的庵婆羅園裡。
  • 釋迦牟尼佛晚年時,摩揭陀國的國王,名字叫作阿闍世。這時的摩揭陀國正與北方鄰族的跋耆人交惡,阿闍世王常常對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國仗其人口眾多,國勢日強,對我越來越不順從,威脅愈來愈大,我應當找個機會,把他們徹底消滅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