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五體投地

心弦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 (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依次顯示自輕至重之禮法,稱為「天竺九儀」。其中第九等的「五體投地」是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又稱為「五輪投地」,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禮法,後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三寶(佛陀、佛法、僧人)。現「五體投地」被用來比喻非常欽佩對方。

當我們聽到一首餘音繞樑的聲樂,聞到一曲動人悅耳的鋼琴聲,聆聽一首觸動心靈的小提琴聲,看到一幅美麗感人的油畫,見到一齣教化人心的舞蹈,鑑賞一幀振奮人心的相片,品到一道營養鮮美的佳餚,穿到一件舒服得體的衣物,遇到一種強身重德的武術,…等等高超的技藝,能發揚中華正統的神傳文化,歸正人心,提升道德,我們心生佩服對方時,就會用「五體投地」來褒獎對方,肯定對方。或當我們碰到冒著生命危險向世人訴說宇宙真理的衛道者,見到能克服利令智昏而明白宇宙真理的世人,看到不畏強權而敢於認同宇宙真理,伸張人間正義的機關團體政府國家,…等等高風亮節的事蹟,我們由衷佩服對方時,也會用「五體投地」來褒獎對方,肯定對方。

曾聞一段佛法:「佛家講普度眾生這句話的涵義:是把你從常人最苦的狀態中拿到高層次上去,永遠不吃苦了,解脫了,他講的是這個涵義。釋迦牟尼不是講涅槃的彼岸嗎?這是他普度眾生的真正涵義。」人生苦海,生老病死,天災人禍戰爭,若真能被普度到神佛的世界,可解脫六道輪迴之苦,對那浩蕩的佛恩,當然要感激的五體投地了。神佛的世界是光焰無比,聖潔美好的世界,人惟有不斷地修心性,去掉七情六慾和各種不好的執著心,當達到神佛世界的標準時,才能待在那裡永遠不再吃苦了,絕不是燒幾把好香,建幾尊佛像,蓋幾座廟宇,作幾場法會,捐幾箱功德錢,就能達到涅槃的彼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湯」:即成湯,也就是商湯,大商朝的開國之君。「盤銘」則是刻在器皿上用來警戒自己的箴言 。這裡的器皿是指商湯的洗澡盆。
  •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漢朝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決定派人領兵前去平息叛亂。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自告奮勇,決意率兵平叛。
  • 根據佛典,他是長壽神仙,名為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最初是釋迦牟尼的堂弟,後隨佛陀出家。
  • 三千七百多年前(約西元前1766年),商朝的創立人成湯(子履)是位溫良寬厚的仁者,愛民如子,甚至把仁德普及到禽獸動物,是個仁民愛物的國君。
  • 「兔」和「狐」是被獵人捕殺的對象是同類的,所以「兔」死則「狐」就將成為下一個獵殺的對象,那「狐」就會擔憂自己的危險處境!
  • 西漢時期,有個叫雋不疑的人,在州郡很有威望。漢武帝末年,被任命為青州刺史。昭帝即位後,齊王的孫子劉澤結交州郡裡的豪傑,密謀叛亂。
  • 傳說唐朝有一個人叫張打油,喜歡寫詩。一天,他看到紛紛飄灑的雪花...
  • 「賣直」就是刻意的去賣弄,去表現去顯示自己的 「公正」、「忠誠」、「正直」等以此來謀取名聲,若用現代青年人流行的語言講就是,為了求名,而做秀表現自己在道德上比別人強。
  • 「米珠薪桂」記載於《醒世姻緣傳.第五四回》:「及至到了京師,這米珠薪桂之地,數米秤柴,還怕支持不起。」句中的「米珠薪桂」是形容米像珍珠般的昂貴,柴火也像桂木般的昂貴,以比喻京師的高物價水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