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font print 人气: 130
【字号】    
   标签: tags: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典故出自《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汤”:即成汤,也就是商汤,大商朝的开国之君。“盘铭”则是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 。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苟”如果之意。“新”在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在行为上不断去恶从善,在道德修养上不断有新的进步,新的提高。

这是商汤用来时时激励自己的一句话,反映了古人在道德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到了今天,中共邪党有时也引用这句话,为它自己为何不断的用不同的谎言与邪说欺骗世人进行辩解,说它们是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共邪党真是一个利用中国古老的文化来毁灭中国传统文化的邪恶组织。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2/22/51126.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浮于食”出自《礼记‧坊记》,现代人常说“人浮于事”,但意思却有所不同。
  •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他性情幽默,喜欢开玩笑。由于他博学多才,所以开玩笑时经常能说出一些既幽默又耐人寻味的话。
  • 古代,在云南的南部,有一个国家,国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佛教。有一个人犯了罪,应该被砍头。他在被追捕时,跑到寺庙中,跪在佛像面前,并抱住佛脚表示忏悔,希望可以免罪。
  • 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人称司马牛。传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失败后全家被迫逃亡。
  • 宋朝有一个叫张乖崖的人,曾任崇阳县县令。一次,一个官吏从存钱的府库中出来时,头巾中藏有一枚钱,被张乖崖发现了。经过盘问,那个官吏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 隋朝时,有一个叫薛道衡的吏部侍郎,来到钟山(今南京市东)的开善寺游览。当他看到寺庙中的佛像时,就问小和尚:“金刚为什么怒目?菩萨为什么低眉?”
  • 孔子十分不高兴,就说道:“仲由弹琴,为什么要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弟子听见孔子这样评价仲由,也就都不尊敬他了。
  • 唐朝玄宗非常喜欢音乐,而且自己也精通音律,善于作曲。他将唐朝的宫廷乐队分为立部伎和坐部伎。立部伎通常在堂下表演,规模较小;坐部伎,通常在堂上表演,规模宏大,讲究气势和排场。
  • 南宋高宗时期,秦桧权倾朝野,那些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威风起来。比如侍郎官曹咏因为同秦桧有姻亲关系,所以名声显赫,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其乡里的人也争相巴结他,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关照。
  • 故事说燕雀在堂上筑巢,母燕喂养着孩子,呈现出一派和谐、快乐的气氛。它们大概认为这样的地方是最安全的了。可是谁能料到,烟囱突然坏了,火势蔓延,就要把房屋烧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