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感悟

英子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與其說中國的漢字是我國先人的創造不如說是天人合一的傑作,如果你能細細體悟就會從中領悟到無窮的內涵。簡單列舉幾個漢字讓我們共同體悟和分享。

息怒二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當象「暴風雨」一樣的突發事件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平息,息字告訴我們,我們心上的自己是息事的關鍵,當心念一正一定時,你就會發現事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心能包容萬物;如果我們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心就作了奴隸,被外界所驅使了,心的容量也相應變小。

福田二字,何為福?一口一田一衣為福,我們從這裡看出古人對福字的理解是多麼的樸素和樂觀。田,人吃的糧食來源於田。在佛教中經常把出家人的行善事宣佛理稱為種福田。田由十方(口)組成,也是無數個卍萬字的組合。當我們讓一個生命真正的接受了真善忍的宇宙真理,認同了法輪大法,也就在人間種下了一棵善良的種子,在世間的田裡生根發芽,在十方世界裡開花結果。

念與思想,念是我們的頭腦向宇宙空間發出的用肉眼看不見的物質思維,既心上的命令。我身心快樂得益於法輪大法,得益於在大法中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所以我的心念經常圍繞著如何讓我的親人,讓所有的善良人也能得益於大法,這需要我的親人能縱觀世界文明史,縱觀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破除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幾十年的無神無法無天的強權思想的桎梏,這是我心中最強的也是僅有的一念,這一念就是我的思想,就是我心上的十方世界,心上的大象無形。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述,文明之初顯然經過一段人神共處的時間,「民神雜糅」透漏那個時代很多人保有先天神性,像黃帝、蚩尤、倉頡都是具有神性的人物.............
  • 「道」字的本義是道路,但這個道路並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們人類開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這種道路就叫做 「道」.......
  • 「好」、「壞」、「善」、「惡」、「正」、「邪」等概念是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學、社會學的基本範疇,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範疇,其實這是神為了使我們今天的人類能夠認識大法來奠定文化基礎的。
  • 老子告訴我們,古代是個「小國寡民」的時代。「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 文字用來紀神,一來顯現當時道行天下,人們循天理而行,人世間就無所謂的大事。二來這些「人事」,對我們敬神的祖先而言,從觀念上當然認為,根本不配用這種神聖無比、帶著神的訊息文字來記述,用口耳相傳即可,很自然就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不就很合理的解釋:後世的子孫,現代人認為的傳說,其實確實是「傳說」,所以當然「有史無載」。
  • 老子把《德經》放前,而《道經》放後,他並不是認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認為「德」是「道」的基礎,「德」是修煉的基礎。孔子的《論語》,講「仁、義、禮、智、信」,講「中庸之道」,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並以「仁」為其學說的中心。
  • 中國的文字演進也隱含這些歷史的玄機,大動亂後的演變從篆籀、隸書到楷書,文字愈來愈便於書寫,文字的神奇性也隨之潛隱,體現在人類社會就是神的色彩變的隱淡,強化以人為主體的多元、多姿彩的傳奇文化。
  • 「鮮」是一種魚的名字,「鮮」字從「魚」字和從「羶」字。「不鮮」,就是說,這種東西已經不新鮮了,已經開始做氣味了,已經腐爛了,已經腐敗了。「羶」是羊臊氣、膻(羶)氣之類,一般也泛指腥臭味..............
  • 在著名的《出師表》裡就寫「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盡瘁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沒有諸葛亮,我們不知道何謂「鞠躬盡瘁」,他演活了這四個字,賦予語意豐富的內涵,這是後二千五百年信史時代中國文化的特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