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斧神明衣展 呈現多元刺繡文化

font print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振緯、黃凱西台中報導)刺繡是極具東方色彩之美的手工文化,嘉義朴子三代傳承老刺繡店「神斧創意精品刺繡」,即日起在台中縣文化中心展出40件神明衣。這些從50年代至今的神明衣,各有特色與繡法、圖騰色彩與傳統繡工,讓民眾感受剌繡文化運用在神明衣的不同藝術薪火傳承。

「神斧創意精品刺繡」這間從爺爺手中傳到爸爸再傳到第三代的老店,第三代三兄弟都是七年級生,大哥周威忠負責製造部分,二哥周煥智負責北部業務推廣,小弟周讓廷則負責中南部業務推廣與創新開發。

周讓廷的曾祖父是雕刻師父,爺爺很會畫圖,奶奶很會刺繡,而開始作起神明衣。父親周至雲娶了在自家刺繡的姑娘闕淑美,傳承第二代事業,因為大陸銷價競爭,努力撐起傳統刺繡事業之餘,也努力推廣教學,培育新人,在地方成立嘉義縣刺繡文化學會與嘉義縣刺繡文化館,希望這個傳統產業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金光閃耀、精緻亮眼的神明衣(攝影:林振緯/大紀元)


金光閃耀、精緻亮眼的神明衣(攝影:林振緯/大紀元)

周讓廷說,「神斧刺繡」第一代神明衣多是樣式單純的吉祥圖騰,第二代樣式多元化,到第三代變得活潑、花俏。在各年代產品有差異,景氣差時信徒許願多,神明衣樣式繁複奢華,經濟好時反而樣式簡單。


「神斧刺繡」二媳婦吳卓如利用神明衣的手工湘繡技巧,在大紅色的禮服上面繡一隻「鳳」的圖案。(大紀元)

新一代開發的神明衣、手機吊飾等與眾不同的護身符,顏色種類代表不同神祇,美觀又實用。將極具東方色彩之美的手工刺繡文化,結合台灣在地民情,從廟宇文化進入創意產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Anna Sui的設計大膽而且略帶一種毫不在意世俗眼光,她的設計中洋溢著濃濃的復古氣息,和絢麗奢華的獨特氣質,刺繡、花邊、燙鑽、繡珠、毛皮等一切華麗的裝飾主義都集於她的設計之中。
  • 製作拼布作品時,並不單單只是將布料拼縫在一起而已,而是利用各種技巧,享受製作拼布的樂趣。不同的線、串珠、鈕扣、手工藝的小道具、或是從雜誌上剪下圖片,協調組合這些具有魅力的素材,將之拼貼、刺繡、貼縫,當然還可以加入編織的技巧,或是嘗試將車子、鞋子的插圖直接拿來作為作品的造型;像這種以立體的方式,呈現表情豐富而自由的作風,也是增加個人風格的方式之一。
  • 「范范」范瑋琪昨晚在台中舉行「我們是朋友」第2場演唱會,張韶涵、郭靜、Janet、黑Girls等嘉賓助陣,老爸也提前到後台獻花給她,讓范范對演出更有信心。為了讓台中歌迷有「眼福」,她特別加碼45萬元添購新裝,充滿50年代復古感的亮片毛線刺繡短裙小禮服,為演出增色彩。
  • (大紀元記者李佩蓉台北報導)11/22范瑋琪「我們是朋友」巡迴演唱會前進台中。為了討好台中歌迷,范范演唱會特地加碼治裝,換上價值45萬台幣手工打造的亮片毛線刺繡短裙小禮服亮相。好友張韶涵、郭靜、Janet、黑Girl助陣,挑戰電吉他「一心三用」又談又唱又跳,讓台中演唱會驚喜連連。范范表示:「今晚的台北很熱鬧,但台中有你們給我的溫暖,絕對不輸台北!」
  • 瑤族的歷史十分悠久,他們大部份散居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和密林中。瑤族的服飾絢麗多彩,精於藍靛印染,至今還保留著一套完整、天然的服飾印染技術。他們還會在服裝及頭飾上刺繡出天神、日神、山神、雷神等,也表達出了瑤族人民的泛神信仰及與天地和諧互動的生活方式。
  • 浙江省諸暨市安華鎮42歲女子宣惠女從去年年末開始,每天花10個小時手繡《清明上河圖》,直到本月這幅長180釐米,寬160釐米的刺繡作品才全部完成,宣惠在上面穿梭了130萬針。據諸暨刺繡業內人士介紹,這是省內最大的《清明上河圖》手工繡品。
  • 「我覺得整體下來音樂的考究,服裝的考究,舞蹈的考究都值得讓我們值回票價,下次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再來觀看。」經營成衣刺繡的企業主洪國展,2月20日觀賞了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台灣台南的首場演出之後談了他的觀感。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