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水彩行家】為水彩而生

台灣美術史將留住— 謝明錩老師專訪
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

如沐春風,如被冬陽,是謝老師給我的感受,那麼輕柔地、和煦地、深刻地……….。而感受之所以深刻,是因為我成為入室弟子—在2005年的夏天。

緣起2004年的暑假,和品華(水彩畫家陳品華)有約,到次年的暑假,我得有百張的水彩習作(無論大小)做為我進入水彩殿堂的入門,直到次年五月我打電話給謝老師,陳述了我對水彩技巧的徬徨與力不從心,我無法兌現自己和品華的承諾….,於是2005年的八月六日,我正式入室習畫,從第一堂課,如何選購水彩畫具開始,直至2006年七月第四十二堂課結束,整段課程,未曾缺席,在這一年中,所有正事之外的時間,我全心投入,想的、看的、畫的盡是水彩…..,接著更盼退休之後的正事就是水彩。

可見一斑,感性和理性並重,瑰麗流暢,變化萬千的水彩畫,在謝老師的牽引下,讓我了解,其境界是沒有終點的,它有令人探索不完的深度,有變幻莫測的趣味。各位看官,若有興趣,請跟我來!

生命是個歷程,今天緣於昨天,而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續,自小,謝老師即是個漫畫兒童,童年的「創作」經歷,在師長朋友的讚美聲中,釀成一杯杯醇酒,綴成一串串快樂的時光。及至高中,興趣轉向「散文」與「詩」的創作,為的是給美珍師母寫情書。大學時,謝老師成了文學青年,就讀輔大中文系,但繪畫的天份一旦誕生,種子一旦萌芽,豈可受聯考制度的惡意摧殘,這時 ,一旦偶遇些許的陽光、水分、春風,天才自然將滋長壯碩,再加上那件偶發的事件,靠著初出茅廬的兩幅水彩作品,竟神奇的獲得當時眾人矚目的美術大獎—雄獅新人獎的首獎,於是始料未及的意外,紮紮實實的改變了老師的一生。

從此,老師終日所想盡是如何「發現美」、「表現美」與「創造美」。

縱觀老師的作品,一路走來,脈落分明,其作品由寫實到浪漫,由質感到結構,由關注個體到經營整體關係,由再現美、訴說美到表現美、創造美,由「題材」指涉的說明性與文學性過渡到「媒材」本身的藝術性,技巧不再為「形體」服務而含有不少「抽象」的成分,這些轉變都是一步一腳印,水到渠成而不是一蹴可及的。

老師為了釐清個人畫風的演化,探索思想觀念的成因,於是將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十餘次畫展歸納成五大系列。

一、畫以載道系列:
在一九八二年的第一次畫展中,強調畫中的主題性與文學性,透過構圖安排抒發老師對人生的觀感,此種以文學思想入畫的想法引起了藝壇的注意。當時,老師覺得「一個畫家之所以偉大,並不因為他創造了一個自我的藝術頂峰,而是由於他的作品帶給人民更深的反省、自覺與新的展望」,於是「不為自己而畫,要為萬人而畫」成為他人生的壯志。


《隱憂》 76*56cm 1982 水彩

二、感觸與觸感系列:
包括1984年與1985年兩次畫展,一方面延續對思考內涵的探索,但內容選擇刻意傾向對「質感」的關注。分別以表現木、石、鐵、鋁、草葉、不鏽鋼、陶瓷等各種材質的「觸感」來呈現有內涵的「感觸」。憑著精湛的寫實能力,在琳瑯滿目,櫛比鱗次的物品陣仗之畫面中,讓物質與時代對話,喚出空氣與光線的低吟,「超級美感」躍然紙上,各類材質被老師收拾得妥妥貼貼,靜謐、安祥又有哲思。


《磚的昇華》 76*57cm 1985 水彩

三、美麗與滄桑系列:
這應該算是老師的招牌風格,專注於「時空痕跡」與「歲月之美」的描繪,有大陸小鎮,有台灣一角,印度、尼泊爾…等地,迷醉於表達民居建築與百姓所共構的那種「時光倒流、今夕何夕」的夢幻,歷經十年,風格由寫實漸趨浪漫。此時,老師趁機抓住古器物、古老戲偶,用水彩為舊時代洗塵,抖落古物積垢,刷出文化新意。並於人海茫茫中化自己為老巷深弄的住民,奇風異俗盡入畫囊。歲月刻畫的斑駁,時光隧道的浪漫,在在叫人沉醉、著迷。


《芙蓉鎮》  76*51cm 1993 水彩

歲月老成一幅畫》 51*76cm 2001 水彩

四、新台灣人看老台灣系列:
在跨世紀之前的一九九九年,老師把視角拉回到台灣,焦點放在重現台灣百年前的景物上,台北城牆、西門古城、阿里山神木、台北鐵橋等一一重現,這些作品的創作,突顯出歲月的真諦,同時也加強了老師再造能力。他們不只是歷史畫,更是文明進程的詮釋,是台灣人近代化的腳印。並首創「畫布水彩」的新技法,以水彩畫於油畫用的畫布上,有顯色明快,肌理奇妙的特點。


《安平古堡的回憶》(日據時) 15P 2000畫布水彩


五、新自然主意隱藏的韻律系列:
跨入二十一世紀,老師鑽出歷史長廊,轉而擁抱自然,以自然景觀的局部為焦點,著重於表達大自然中隱藏的美,盡力發掘角落風景中所透露的,幽微含蓄兼具抽象與寫實的韻律之美。於是有了「時光與夢境」的第十一次畫展、「隱藏的韻律」的第十三次畫展。畫面中盡情揮灑大地自然的藝術特寫。


《浪漫之夜》 51*76cm 2006 水彩

《紅火》 51*76cm 2005 水彩

此時,在創作過程中,老師無不殫思竭慮,力求突破,在乎整體畫面的「音樂性」,做出濃淡相宜、疏密有致的韻律節奏之美。利用大筆刷染的筆觸造成靜中的動感,並隨意在畫上的任何地方加以虛化,強化畫面的跌宕之姿。加強色彩突破,彩度的提升是為了強化現代藝術的特質。並強化意念創作,以建立繪畫的精神性,使作品予人的感覺由表象的認知提升到心靈的層次 。

近來,老師更想創出一種獨特的面貌,凡自己的原有的特色一律保留 、強化,凡與前輩大師相似的則一概去除,因為「藝術的可貴在不同而非相同」、「放棄說明性」、「放棄空間」、「表現自我,自我表現」、「創作的目的,是要求下一幅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促使老師矢志擺脫自然羈絆的決心更加堅定。而強調「結構」是一切,不論是寫實、寫意,抽象、表現都一樣,「美妙的畫面關係」絕不是瓶子、水果與桌布的湊合而是色塊、明暗、筆觸、肌理等繪畫元素的美妙構成。亦即「統一中有變化」「濃淡相宜、疏密有致」「有主有賓、充滿韻律節奏」才是傑作誕生的要件。

最後,老師要和所有水彩畫的愛好者分享的是,無論靜物、動物、人物、風景,或者說自然的一切,都只是創作的素材罷了,大塊為我所用,運用之妙,操之在我,「藝術的最高境界近於遊戲」。
「大景不美,看小景;小景不美,看局部;局部不美,看細節」
「一個平凡的真實景象,當我們將它無限放大,大到塞滿畫面,大到原貌盡失,它就變成抽象了」
「觀念很重要,當我們不把風景當成風景而當成圖像,我們就脫離自然掌控了」
「投入夠深,自會與眾不同,走自己的路向自我挑戰,便不可能重複他人的腳步」
「徹底發揮原有的特長,再突破禁忌與限制,創作之道不過如此!」
還有、還有,老師說「藝術出於寂寞」,但真正力量的泉源,該是來自永遠陪伴他的另一雙腳印,美珍師母啦!


《雨季》 51*76cm 2006 水彩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人只知道希特勒個戰爭狂,而不知道他還會畫畫。4月份,據稱是希特勒親手繪製的13幅水彩畫將會被公開拍賣,這批畫作是希特勒1916到1918年間的作品,水彩畫的售出價格可能會達到數萬英鎊。
  •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08春季創作研討會會議記錄
    時間:2008年5月18日 下午2點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化創意產學中心2樓會議室
    主持人:洪東標 理事長
    與會人:劉文煒、謝明錩、楊恩生、鄧國強、陳品華、曾己議、許德麗、程振文、柯衛光、高慶元、溫瑞和、楊笙銘、李招治、劉庭豪、郭進興、洪兆宣、林毓修
  •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2008春季創作研討會會議記錄
    時間:2008年5月18日 下午2點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文化創意產學中心2樓會議室
    主持人:洪東標 理事長
    與會人:劉文煒、謝明錩、楊恩生、鄧國強、陳品華、曾己議、許德麗、程振文、柯衛光、高慶元、溫瑞和、楊笙銘、李招治、劉庭豪、郭進興、洪兆宣、林毓修
  • 你看過有人用手指作畫嗎?畫家吳政彥雙耳失聰,聽不到也無法講話,全心投入藝術創作領域,用手指沾墨及水彩作畫,主題有人物、風景等,作品中展現旺盛生命力。
  • 【大紀元4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有著「水彩畫大師」、「儒俠」、「文化大使」美譽的畫家陳陽春,以其貫通古今、融合東西方繪畫技巧與理論,將東方傳統氣韻融入仕女與山光水影間,獨到的留白,點出東方文化深邃的韻味。陳陽春舉行第127次的個展,在水彩畫傳入中國剛過百年,似乎別具意義,畫展自3月19日起在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展出90幅為近期作品,多為陳陽春異國旅行所感創作,
  • 澳洲著名花都昆士蘭圖文巴(Toowoomba)市4月13日迎來神韻藝術團的光臨,儘管天下著雨,不盡人意,但並不能阻擋圖溫巴市民對神韻的好奇和熱情,圖溫巴帝國劇院充滿熱情洋溢的圖文巴觀眾,演出中掌聲頻起,觀眾情緒高漲。
  • 舊金山中華藝術學會於4月18日至26日, 在南灣硅谷亞洲藝術中心舉辦會員春季作品聯展。此次展出的有約70位畫家的水墨畫、書法、油畫、水彩和攝影等,近百幅不同風格的作品。
  • 15幅據信出自希特勒之手的水彩畫作品23日在英國以14萬多英鎊的價格拍賣。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