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水彩行家】为水彩而生

台湾美术史将留住— 谢明锠老师专访
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 ,

如沐春风,如被冬阳,是谢老师给我的感受,那么轻柔地、和煦地、深刻地……….。而感受之所以深刻,是因为我成为入室弟子—在2005年的夏天。

缘起2004年的暑假,和品华(水彩画家陈品华)有约,到次年的暑假,我得有百张的水彩习作(无论大小)做为我进入水彩殿堂的入门,直到次年五月我打电话给谢老师,陈述了我对水彩技巧的徬徨与力不从心,我无法兑现自己和品华的承诺….,于是2005年的八月六日,我正式入室习画,从第一堂课,如何选购水彩画具开始,直至2006年七月第四十二堂课结束,整段课程,未曾缺席,在这一年中,所有正事之外的时间,我全心投入,想的、看的、画的尽是水彩…..,接着更盼退休之后的正事就是水彩。

可见一斑,感性和理性并重,瑰丽流畅,变化万千的水彩画,在谢老师的牵引下,让我了解,其境界是没有终点的,它有令人探索不完的深度,有变幻莫测的趣味。各位看官,若有兴趣,请跟我来!

生命是个历程,今天缘于昨天,而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自小,谢老师即是个漫画儿童,童年的“创作”经历,在师长朋友的赞美声中,酿成一杯杯醇酒,缀成一串串快乐的时光。及至高中,兴趣转向“散文”与“诗”的创作,为的是给美珍师母写情书。大学时,谢老师成了文学青年,就读辅大中文系,但绘画的天分一旦诞生,种子一旦萌芽,岂可受联考制度的恶意摧残,这时 ,一旦偶遇些许的阳光、水分、春风,天才自然将滋长壮硕,再加上那件偶发的事件,靠着初出茅庐的两幅水彩作品,竟神奇的获得当时众人瞩目的美术大奖—雄狮新人奖的首奖,于是始料未及的意外,扎扎实实的改变了老师的一生。

从此,老师终日所想尽是如何“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

纵观老师的作品,一路走来,脉落分明,其作品由写实到浪漫,由质感到结构,由关注个体到经营整体关系,由再现美、诉说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由“题材”指涉的说明性与文学性过渡到“媒材”本身的艺术性,技巧不再为“形体”服务而含有不少“抽象”的成分,这些转变都是一步一脚印,水到渠成而不是一蹴可及的。

老师为了厘清个人画风的演化,探索思想观念的成因,于是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十余次画展归纳成五大系列。

一、画以载道系列:
在一九八二年的第一次画展中,强调画中的主题性与文学性,透过构图安排抒发老师对人生的观感,此种以文学思想入画的想法引起了艺坛的注意。当时,老师觉得“一个画家之所以伟大,并不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自我的艺术顶峰,而是由于他的作品带给人民更深的反省、自觉与新的展望”,于是“不为自己而画,要为万人而画”成为他人生的壮志。


《隐忧》 76*56cm 1982 水彩

二、感触与触感系列:
包括1984年与1985年两次画展,一方面延续对思考内涵的探索,但内容选择刻意倾向对“质感”的关注。分别以表现木、石、铁、铝、草叶、不锈钢、陶瓷等各种材质的“触感”来呈现有内涵的“感触”。凭着精湛的写实能力,在琳琅满目,栉比鳞次的物品阵仗之画面中,让物质与时代对话,唤出空气与光线的低吟,“超级美感”跃然纸上,各类材质被老师收拾得妥妥贴贴,静谧、安祥又有哲思。


《砖的升华》 76*57cm 1985 水彩

三、美丽与沧桑系列:
这应该算是老师的招牌风格,专注于“时空痕迹”与“岁月之美”的描绘,有大陆小镇,有台湾一角,印度、尼泊尔…等地,迷醉于表达民居建筑与百姓所共构的那种“时光倒流、今夕何夕”的梦幻,历经十年,风格由写实渐趋浪漫。此时,老师趁机抓住古器物、古老戏偶,用水彩为旧时代洗尘,抖落古物积垢,刷出文化新意。并于人海茫茫中化自己为老巷深弄的住民,奇风异俗尽入画囊。岁月刻画的斑驳,时光隧道的浪漫,在在叫人沉醉、着迷。


《芙蓉镇》  76*51cm 1993 水彩

岁月老成一幅画》 51*76cm 2001 水彩

四、新台湾人看老台湾系列:
在跨世纪之前的一九九九年,老师把视角拉回到台湾,焦点放在重现台湾百年前的景物上,台北城墙、西门古城、阿里山神木、台北铁桥等一一重现,这些作品的创作,突显出岁月的真谛,同时也加强了老师再造能力。他们不只是历史画,更是文明进程的诠释,是台湾人近代化的脚印。并首创“画布水彩”的新技法,以水彩画于油画用的画布上,有显色明快,肌理奇妙的特点。


《安平古堡的回忆》(日据时) 15P 2000画布水彩


五、新自然主意隐藏的韵律系列:
跨入二十一世纪,老师钻出历史长廊,转而拥抱自然,以自然景观的局部为焦点,着重于表达大自然中隐藏的美,尽力发掘角落风景中所透露的,幽微含蓄兼具抽象与写实的韵律之美。于是有了“时光与梦境”的第十一次画展、“隐藏的韵律”的第十三次画展。画面中尽情挥洒大地自然的艺术特写。


《浪漫之夜》 51*76cm 2006 水彩

《红火》 51*76cm 2005 水彩

此时,在创作过程中,老师无不殚思竭虑,力求突破,在乎整体画面的“音乐性”,做出浓淡相宜、疏密有致的韵律节奏之美。利用大笔刷染的笔触造成静中的动感,并随意在画上的任何地方加以虚化,强化画面的跌宕之姿。加强色彩突破,彩度的提升是为了强化现代艺术的特质。并强化意念创作,以建立绘画的精神性,使作品予人的感觉由表象的认知提升到心灵的层次 。

近来,老师更想创出一种独特的面貌,凡自己的原有的特色一律保留 、强化,凡与前辈大师相似的则一概去除,因为“艺术的可贵在不同而非相同”、“放弃说明性”、“放弃空间”、“表现自我,自我表现”、“创作的目的,是要求下一幅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促使老师矢志摆脱自然羁绊的决心更加坚定。而强调“结构”是一切,不论是写实、写意,抽象、表现都一样,“美妙的画面关系”绝不是瓶子、水果与桌布的凑合而是色块、明暗、笔触、肌理等绘画元素的美妙构成。亦即“统一中有变化”“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有主有宾、充满韵律节奏”才是杰作诞生的要件。

最后,老师要和所有水彩画的爱好者分享的是,无论静物、动物、人物、风景,或者说自然的一切,都只是创作的素材罢了,大块为我所用,运用之妙,操之在我,“艺术的最高境界近于游戏”。
“大景不美,看小景;小景不美,看局部;局部不美,看细节”
“一个平凡的真实景象,当我们将它无限放大,大到塞满画面,大到原貌尽失,它就变成抽象了”
“观念很重要,当我们不把风景当成风景而当成图像,我们就脱离自然掌控了”
“投入够深,自会与众不同,走自己的路向自我挑战,便不可能重复他人的脚步”
“彻底发挥原有的特长,再突破禁忌与限制,创作之道不过如此!”
还有、还有,老师说“艺术出于寂寞”,但真正力量的泉源,该是来自永远陪伴他的另一双脚印,美珍师母啦!


《雨季》 51*76cm 2006 水彩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人只知道希特勒个战争狂,而不知道他还会画画。4月份,据称是希特勒亲手绘制的13幅水彩画将会被公开拍卖,这批画作是希特勒1916到1918年间的作品,水彩画的售出价格可能会达到数万英镑。
  •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2008春季创作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5月18日 下午2点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学中心2楼会议室
    主持人:洪东标 理事长
    与会人:刘文炜、谢明锠、杨恩生、邓国强、陈品华、曾己议、许德丽、程振文、柯卫光、高庆元、温瑞和、杨笙铭、李招治、刘庭豪、郭进兴、洪兆宣、林毓修
  •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2008春季创作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5月18日 下午2点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学中心2楼会议室
    主持人:洪东标 理事长
    与会人:刘文炜、谢明锠、杨恩生、邓国强、陈品华、曾己议、许德丽、程振文、柯卫光、高庆元、温瑞和、杨笙铭、李招治、刘庭豪、郭进兴、洪兆宣、林毓修
  • 你看过有人用手指作画吗?画家吴政彦双耳失聪,听不到也无法讲话,全心投入艺术创作领域,用手指沾墨及水彩作画,主题有人物、风景等,作品中展现旺盛生命力。
  • 【大纪元4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中报导))有着“水彩画大师”、“儒侠”、“文化大使”美誉的画家陈阳春,以其贯通古今、融合东西方绘画技巧与理论,将东方传统气韵融入仕女与山光水影间,独到的留白,点出东方文化深邃的韵味。陈阳春举行第127次的个展,在水彩画传入中国刚过百年,似乎别具意义,画展自3月19日起在中兴大学艺术中心展出90幅为近期作品,多为陈阳春异国旅行所感创作,
  • 澳洲著名花都昆士兰图文巴(Toowoomba)市4月13日迎来神韵艺术团的光临,尽管天下着雨,不尽人意,但并不能阻挡图温巴市民对神韵的好奇和热情,图温巴帝国剧院充满热情洋溢的图文巴观众,演出中掌声频起,观众情绪高涨。
  • 旧金山中华艺术学会于4月18日至26日, 在南湾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会员春季作品联展。此次展出的有约70位画家的水墨画、书法、油画、水彩和摄影等,近百幅不同风格的作品。
  • 15幅据信出自希特勒之手的水彩画作品23日在英国以14万多英镑的价格拍卖。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