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名寺石窟
(shown)中國的三山五嶽都有山門,只有恆山沒有山門...........
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建於唐代的古寺,以擁有中國寺院中最大的戒台(寺院中傳授戒律的地方)而聞名,同泉州開元寺戒壇、杭州昭慶寺戒壇並稱為「中國三大戒壇」,寺院規模宏大。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西南20公里處。層巒疊嶂,林海莽莽,因山峰呈形排列,狀如城廓,加之山上林木茂盛,終年青翠,故名。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北臨長江,南望黃山,山奇峰秀,層巒疊嶂,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
「禪宗祖庭」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剎,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位於嵩洛文明之腹地,經過千餘年的歷史沉澱,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時至今日,這座千年古剎仍盡顯芳華。
懸空寺在半山之腰建築寺廟,實乃是超凡之作。它的設計構思,還是它的建築構想,它的大膽、奇巧、無畏可說是讓人驚慕不已,慨嘆不盡!嚴肅中有活潑。
五嶽之中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由包括長沙岳麓山、衡陽回雁峰在內的七十二座山峰組成,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世人稱「青天七十二芙蓉」。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巍巍崑崙山,西起帕米爾高原,浩浩蕩蕩,茫茫蒼蒼,橫貫東西數千里,山頂終年積雪,雪峰高聳,冰川縱橫,山巒重疊起伏,山中萬壑縱橫,蘊藏著說不完的壯美和神秘,山下則是一片遼闊的草原。
貢嘎山挺拔秀麗,以冰聞名川於世,是現代冰川較完整的地區,其中以海螺溝一號冰川、貢巴冰川、巴旺冰川、燕子溝冰川、靡子溝冰川最為著名。
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的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其山勢逶迤,大峨、二峨雙峰縹緲如畫眉,細長且艷,故名。
千年古剎——寒山寺
寒山寺以寒山而得名,以鐘聲而揚名,寒山寺與其鐘聲已不可分離。
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古剎之一。
天柱山兼具黃山之雄奇、廬山之幽秀,古名皖山,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故天柱山為安徽的「源頭山」。
開寶寺塔位於開封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建塔之人便是宋朝時候的都料(官名)預浩。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北通秦嶺,南接巴山,俊秀挺拔,連綿起伏,縱橫數百多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也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境內,東與碧波蕩漾的太平湖相鄰,南與名滿天下的黃山相接,山勢雄偉,林木蔥蔥,飛瀑清泉,風景十分秀麗,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在西藏首府舊拉薩城的市中心,坐落著一座吐蕃時期興建的雄偉、莊嚴絢麗的寺廟,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大昭寺。大昭寺,藏語稱為「覺康」或「祖拉康」。「覺」為釋迦牟尼像專用尊稱,「康」指殿堂、經堂..............
「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中所說的賀蘭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寧夏的交界處,南北綿延25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有46座大小山峰,72道要隘,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峰敖包圪達海拔為3556米。
天柱山,古名皖山,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故天柱山為安徽的「源頭山」。西漢時,漢武帝曾親登皖山,並封其為「南嶽」。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後將此山稱為「萬歲山」。後來隋朝文帝封衡山為南嶽,因此人們將天柱山稱為「古南嶽」。大概在唐朝之後,因為其主峰雄偉峭撥如「擎天一柱」,故名天柱山。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北36公里的浮山鎮,海拔165米,景區面積為200平方公里。據《大明一統志》記載:「西南有獨峰,直上千仞,大江環繞,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巖和72奇洞。
「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天月在松」,素有「川東小峨眉」之譽的佛教名山縉雲山,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西北4千米處,它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東西排列九峰,即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為1050米。海拔882.6米的寶塔峰,因形狀象寶塔而得名,傳說是古「阿育王塔八萬四千之一」。
在山西五台縣的群山中,矗立著一座有著「亞洲第一古建」、「亞洲佛光」之美稱的寺廟,它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五台山有傳言:「先有佛光寺,後有五台山。」敦煌五代所畫得《五台山圖》中就繪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圖像。
天目山古名「浮玉山」。相傳古時,東、西天目山峰頂各有一個半月形的天池。每年八月,當月亮掛在天中央時,天池裡就會浮出一塊滾圓的寶玉,閃閃發光,故稱「浮玉山」。而這兩個天池,又宛如仰望蒼天的兩隻眼睛,因此此山又稱為「天目山」。
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西南部、古絲綢之路上的大佛寺,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最初稱「迦葉如來寺」。因寺內大佛殿內供奉身長約35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是故又稱「臥佛寺」。
今天司空山猶存的聖跡多為自然景觀,如 「傳衣石」、「奎心石」、「印心石」、「洗墨池」及「赤壁丹砂」、「北嶺松風」、「南崖瀑布」、「烏牛古石」、「洗馬春池」、「銀河夜月」、「二祖禪剎」等。
南宋建都杭州後,安福寺的鼎盛時期也隨之而至。當時有兩件十分轟動的事情,一是高宗皇帝賜住持覺源和尚紫袈裟,二是葛禪師在此舉行了涅槃茶毗典禮。根據《康熙東陽縣志》記載,葛禪師又名安福僧,他在涅磐前的一個多月不吃任何東西,並告訴弟子,自己即將西歸,要他們準備柴火以備焚化。
山勢雄偉、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奇石嵯峨,被元朝人讚譽為「閩海蓬萊第一山」的清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海拔498米,面積62平方公里。
唐玄宗時期,天台宗九祖湛然荊溪大師曾來到小靈山寺講法,德宗時期大師圓寂。五代十國時期,吳越錢鏐追贈其為圓通尊者。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真宗趙恆詔改小靈山寺為「祥符禪院」,徽宗時期,升「院」為「寺」,自此,始定名為「祥符禪寺」。宋代和元朝時期,寺院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元朝末年,寺塔俱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