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生活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你不要管我!」「為什麼大人就可以?」當我們要孩子學習自律,縮減電腦遊戲或使用手機的時間,得到的卻是反抗的回應,該怎麼辦?千萬記住不要用強制、恐嚇或威脅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更叛逆,只有站在孩子這一方體會他們的需要,理解他們的處境才能有效化解親子危機。
有時候「寂寞」與「沒人陪伴」可能沒什麼關聯,寂寞是在自己在心中築起了一道高高的牆。縱然身處人群,仍可能內心倍感寂寞,一味任由他人決定自身的心情實在是不可靠,畢竟人與人的關係會改變,不要作繭自縛、不要自我設限。
為什麼埋頭苦幹還是無法改善被工作追著跑的現象?是時間不夠嗎?事情太多嗎?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喬許.戴維斯經研究,他提出5項有效改善工作效率且容易執行的策略;他發現要擁有高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是需要拋開常見的「效率迷思與工作模式」,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如此才能達到工作與生活都能雙贏。
夢想必須靠行動力實現,有行動力的人才有機會築夢踏實,為了實現人生夢想,要學會轉換正面態度面對失敗,只有願意採取行動的人,才能改變人生。
當年她高三時家裡經濟出了很大問題無法再讀書,同學們發起捐款,歐陽爸爸竟然回家向歐陽媽借她脖子上的金項鍊,當同學們拿著捐款箱收著一塊、五毛銅板時,突然一條金項鍊丟了進去,大家都傻住了﹗
將負面體驗轉化成正面體驗,這種說話方式的落差可以讓人感受到衝擊力。這個法則也是勤業眾信的W前輩教我的,W前輩跟我們這些新人說的,都是自己剛進公司時的失敗經驗,跟先前提到只會提「當年勇」讓人洩氣的上司完全相反。
知道一堆想成功應該怎麼做的方法,不如知道什麼樣叫做失敗,避免重蹈覆轍,少失敗就是成功了。
「門口那位兇狠的大叔就是董事長隨扈,只要能卸下他的心房,就有機會訪問到董事長。」正當我還在思索如何突破時,媒體前輩已經起身走向隨扈……小時候的印象中,許久未見的長輩相遇時,常會問對方一句:「呷飽未?」
下半場人生設計,雖然有許多的不確定,然而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人人都要有繼續工作的規劃打算,這就是「安可職涯」的概念。如何辨識自己是否進入安可職涯呢?如果你覺得「不想再過與生活賽跑的日子」,或是產生「難道這輩子就這樣嗎?」的想法,表示你該思考要有所改變了。
剛畢業出社會工作時最常聽到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然而,朋友相處久了也難免會有一些摩擦,畢竟大家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所思所想可能造成對方誤解。這時候,如何維繫友誼變成了另一個階段要重視的課題。
絕大多數人在退休之前,往往都會心神嚮往那種再也不需要辛苦工作的時光,把「擁有大量閒暇時間」當作終極目標。然而,許多人卻也犯了相同的錯誤: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充裕的休閒時間,就一頭栽了進去!你想好了嗎?退休第一天要做什麼?心的方向要往哪裡去?
妳身邊有「傲慢的好人」嗎?為了得到愛而愛,用別人無法承受的善意不斷給予幫助,好在關係上占據優勢。擁有好人情結的人有一個特點:樂於幫助別人,卻忌諱自己得到幫助。
夢想不是某些人的專屬品,年輕人有夢想,上班族有夢想,販夫走卒有夢想,身染疾病的人也有夢想。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越過中年分水嶺、進入下半場人生的高年級族群的夢想。
我們說話時會發出聲音,但我們也另外有個「真正的聲音」。你正在使用的聲音,可能不是你真正的聲音,而是你隨著成長而採用的聲音。這個聲音能表達你多麼充滿(或缺乏)自信,你的不安、恐懼和擔憂。塑造這個聲音的因素,大概是你的種族、文化、民族背景和性別。例如,女孩子的聲音通常會被塑造得更柔和羞怯;相反的,男孩子會被教導成說話大聲點。塑造我們聲音的人事物,包括我們的父母、...
「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在。」我雖然同意真正的力量來自內在,但人們第一眼見到的還是我們的外表。你認為人們看到你的時候有何感想?
一個有魅力的女人,所散發出來的氣度並不是因為她很完美,而是,她無畏懼別人的眼光,讓自己活得很自在。心懷感恩,豁然大度包容別人,用感激的心珍惜身邊人事物,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二○○八年頗受爭議的非紀實電影《為愛朗讀》,是根據德國作家徐林克的小說《我願意為妳朗讀》所改編而成。在電影中漢娜是個文盲,她曾擔任納粹集中營的警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下述可怕的事件而在戰後面對戰犯審判。原來漢娜與另外五位女警衛在一九四四年造成數百人死傷。那天晚上,她們負責看守教堂,當晚教堂被轟炸而失火,警衛都沒有開門,所以三百個犯人被活活燒死在裡面。
在道德困境中憑內心深處的反應做出行為之後,我們又逐漸能明顯地看到自己的選擇有哪些道德後果了。我們以為自己是有德之人,結果卻做出失德的行為,這時候我們面對這兩者的衝突。這種落差讓人不安,或許還參雜著其他情緒,而我們可能會想要減少這種不和諧感。這個念頭強烈到研究人員發現若讓大家在做了不道德的行為之後洗手,他們就不覺得自己那麼需要彌補那個不道德的行為了(例如,原本...
在職場上面對各種臨時交辦事項、專案考核,或許會讓人覺得很煩躁,也一直在想要怎麼樣才能提高效率,讓工作做好、做正確又快速呢?面對主管給的壓力與同事的眼光,其實最關鍵的解決辦法,或許和內心素質的提升有關。
工作的壓力常常來自被打斷或瑣碎的雜事過多,腦袋還在想A企劃要怎麼寫,主管又臨時交辦B件事,就這樣好像一直被主管、客戶和其他因素影響著,事情永遠做不完。怎麼辦呢?準時下班才是有效率的趨勢,我們推薦您學習名人和菁英的秘訣,嘗試做一個「清單控」!
比起薪資,女人更重視「職場環境」,各位讀者聽過「三個願望」的心理測驗嗎?這個測驗的具體作法是詢問他人:如果能讓你實現三個願望,你會許什麼願?這項測驗可以刺探出對方內心深處的欲望。
將心情寫在臉上的女人。人的臉部表情,會透露喜怒哀樂的情緒。我們可藉由臉上的表情獲悉對方的情緒,像是「啊,那個人看起來春風滿面」、「那個人好像很悲傷」。
爬山遇到蛇、槍口抵在面前,又或者在你面對直接的人身攻擊的時候,啟動了戰鬥或逃跑反應。發生這些事情時,我們的交感神經會釋放一系列的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這種壓力荷爾蒙會在短時間內就改變你的身體狀態,包含血壓心跳上升、消化速度變慢、視野變狹窄、身體顫抖、肌肉緊繃。這些變化都是為了讓你的身體充分準備好去應對危機。這些變化在一瞬間結合,為了求生,而激發出非凡的專注...
一旦想透過「有面子」的方法去滿足撒嬌這種基本欲求,就會變成對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被視為憂鬱症病前性格3之一的,正是高到不切實際的自我要求。美國心理學家及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認為,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特徵之一。在這些疾病的治療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低自我要求的標準;只是對自卑感很重的人來說,他們的自我要求原本就有高到...
自戀者的另一項特徵,是很容易感到疲憊。每個人都會覺得疲倦,但相對來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較不容易累。精神科醫師島崎敏樹在著作《情緒的世界》中寫道,「內在我」能量不足的人,一旦在現實中與人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很容易就會感到疲憊。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盡量與其他人保持距離。
克服痛苦的另一種方法是了解自己實然的情緒,不要總是讓應然的情緒占上風。我父親是一個非常喜歡以施恩者自居的人,簡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他經常把「能在這麼棒的家庭裡長大,你這傢伙還真幸運」之類的話掛在嘴上,並禁止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任何不幸的感覺。
不幸的人往往習慣誤解他人的行動。舉例來說,朋友邀大家去海邊玩,但自己並沒有受邀,於是認為朋友討厭自己。越是把「沒有人愛我」掛在嘴上的人,越容易誤解他人的行為。
感動說明的原則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談話的內容到底有不有趣,由對方來決定。講得更清楚一點,就算講者認為自己講得很棒,但如果聽者不覺得講者說得很好,那麼,講者說再多也沒用。
該怎麼做,才能讓動機永不減弱,醉心於自己的工作呢?為大家介紹一個從我職場上的導師聽來的故事。在日文裡有個單字的意思與工作相同,那就是「商道」,我的導師告訴我,「商道」的本質就是「永不厭倦」(商道與永不厭倦的發音相同),不管從多少人身上賺到感謝與金錢,只要是不感興趣的事,遲早都會「厭倦」。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顧所謂的時代潮流,客人總有一天也會「厭倦」你做...
「笨拙的人講道理,聰明的人說故事。」這是我在作者許榮哲的《故事課1: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書裡學到的道理。
共有約 55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