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看人生:最是难解是非题

黄金源
font print 人气: 105
【字号】    
   标签: tags: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好球/坏球理论”。它的大意是说:一个棒球打击者不必对投手投出的每一个球,棒棒出击,这样很容易挥棒落空而被三振出局。它引伸出来的意思是:人际相处时,我们面对各种矛盾、责难,不必全部回应,只选择那些批评有理者加以理睬;对于不合理的指责,就把它当作“狗吠火车”、“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予理会。好球坏球理论乍看之下颇为合理。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非指导学派的宗师──卡尔.罗吉斯说:“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真正知道另一个人的想法,除非他自己愿意把它说出来。”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彼此生活背景不同,价值系统不一,天生秉赋、气质也不同,对事情的看法迥异。站在自己的观点,论断别人的为人、处事或言论,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受到他人的指责,也确实不必事事介意、耿耿于怀。

这个理论乍看相当实用,却有个难于破除的迷障:如何分辨他人的“批评、指责”是否合理?仔细思量,它确实是相当难解的是非题。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伤痕”实验,过程是:由化妆师在志愿者脸上画上怵目惊心的伤痕,接着让志愿者看过化妆效果后,告诉志愿者还必须在伤痕上涂上粉末,以防伤痕脱落。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将伤痕抹去,等于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然后将这些志愿者带到医院的候诊室,由他们观察人们对残障者,尤其是脸上有疤痕的态度。实验结果,毫无例外,每个志愿者都感受到比以往更多的鄙视以及恶劣的态度,别人老是叮着他们的伤痕看。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人们所感受到他人的态度,原来只不过他内心的反射!

社会心理学有个很有名的理论叫做“社会交易理论”,它赤裸裸描绘人性的自私面。它主要的论点是:人际相处时,人们心中有把尺,他会衡量:与某人相处,若是利益大于损失,他就会将此人定义为好人;相反地,如果从他身上得到的利益远远少于损失,那这个人当然就是坏人。换句话说:“给我好处的人,我喜欢!”

如果,人们所感受到他人的态度是出自于他内心的反射,再者,人在界定好人或坏人时,又取决于自私的一念,如此一来,他又如何能够正确地判断别人的“批评指责”是否合理?

有个故事很有意思:话说两个年轻人每天摸黑起床一起晨跑,沿途他们经过一个书报摊,其中一位年轻人就顺手买份报纸回家。因为天天如此,那位书报摊的老板,看到年轻人走近,就将一份报纸丢给他。年轻人接了报纸,跑向前去,毕恭毕敬的将报费交给老板。年轻人的友人看在眼里很不舒服,对他说:“你这个人真没志气!那书报摊老板对你如此无礼,你还奉他为上宾?”年轻人说:“对人有礼貌这是我所认定做人的准则,我只是依准则行事。如果因为他对我不礼貌,我也以牙还牙,那不就表示:我被他牵着鼻子走?”

美国林肯总统是为了正义发动南北战争。可是战争初期北军节节败退,好多将领百思不解的问林肯:“我们是为正义而战,但是正义是否站在我们这一边?”林肯答道:“我们不要问正义是否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应该自问:我们自己是否站在正义那一边?”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际相处发生矛盾或受人责难时,我们不要矛头向外,费劲思考他人责难有理与否,也不用去论断别人的是是非非,而是要向内省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正义、严守人生准则。根深不怕风动摇,树正何愁月影斜?凡事反躬自省、问心无愧,他人的谤议又有何伤害?@*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过一篇网路文章:有位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搭公车到校外参观。当小朋友就座后,老师已经没有座位了,只好将就站着。车到下一站上来一群人,其中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妇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像似历尽不少沧桑,她刚好站在老师的身旁。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情心油然而生,将目光转向博爱座,上面正是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孩,她正低头玩弄扭转背包的带子,装作视若无睹的样子。
  •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际相处亦复如是,他人有意、无意的伤害,如山似海,何止万千!一个人要是心中永远充满那么多的仇恨,哪里还有心思享受幸福人生?
  • 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其中关键性的心理防卫机制则是反向作用。
  • 从前授课时,偶尔会跟学生开玩笑说:“有些女孩子,远看一朵花,近看不禁叫道:‘唉呀,我的妈!’”多少世间事必须靠近观,方能看清真相。有个美容品广告词说:“你可以再靠近一点!”就是这个道理。
  • 当看见别人的“不是”,要向内心找出自己的“不足”,会不会是“以偏概全”这个非理性信念使你忿忿不平?
  • 人生的诸种抉择与奋斗,结局往往是始料所未及。其实,挫折不仅是无可避免,有时更是人生必然的现实。譬如人生的诸种竞赛,得奖者只有前三名,其余的人都得当无名英雄。
  • 正面的语言可以鼓舞人成就辉煌;负面的语言可以杀人不见血。原来天差地别的不同际遇,关键就在如何善用语言的暗示力量!
  • 佛菩萨如果因为你的虔诚膜拜,而让你消灾解厄,那不就是说:佛菩萨也喜欢甜言蜜语谄媚;财神爷因为你杀猪宰羊去供奉,烧上一大把的纸钱,就赐福你获得一笔财富,那不是污蔑财神爷也贪污受贿吗?
  • 我们如果对别人的不幸与错误,将“人格归因”的习惯改变成“情境归因”,就可以大量减少对别人的指责,进而减少许多口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