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看人生:都是比较惹的祸?

黄金源
font print 人气: 124
【字号】    
   标签: tags:

看过这篇故事:两位友好虔诚的修道士一同跋山涉水要去朝圣,途中遇到一位白发长者,说道:你们的诚心感动上帝,许诺你们实现一个心愿。你们可以推派一位许愿,愿望会马上实现,另外一位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愿望的两倍。

这两位修道士心想:我若许愿,另一位可以得到双倍愿望,那我何不让对方许愿?两个人开始各怀鬼胎、勾心斗角,于是彼此客气、谦让要对方许愿。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由客气变成生气,其中一个人终于许愿说:“让我的一个眼睛瞎掉”,愿望果然立即兑现,当然另一位修道士的两个眼睛也马上都瞎了。

本来是一件难逢的好事,结果却变成悲哀的结局,只因为有了“比较”,另一个人比他多了一倍的愿望。

大家可能都读过或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该故事的配角是皇后,身为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又是世界上第二漂亮的女人,本来应该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但是她的卧室中有个魔镜,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有个比她更漂亮的女人。结果这位皇后就因为这句话,落得悲惨的命运。“魔镜”其实就是“比较”的同义词。

心理学有个实验:刚开始心理学家让一群小朋友在一间玩具室玩游戏,这些玩具都只是半套,譬如:有电话机,却无话筒;有脸盆、小船,却没水;有洋娃娃却没有衣服。虽然玩具只有半套,小朋友自然而然发挥想像力,玩得不亦乐乎!当他们玩得兴致高昂时,落地窗帘忽然拉开来,露出整片的玻璃墙壁,小朋友看到另一间玩具室,里面有着一模一样的各种玩具,但是都是完整的。小朋友个个想到另一间玩具室玩,却不得其门而入。此时心理学家看到──这群小朋友如所预期:踢玻璃墙壁,摔玩具等等各种暴力行为。心理学家称之为“相对性的挫折”。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向上比较,永远会觉得自己的不足,面对那些比我们更美好的人,妒嫉心便油然而生,忿怒不平使人暴力相向。因此,辅导专家屡屡教人:不要与人相互比较。

可是除非离群索居,在熙熙攘攘人群之中,相互比较难以避免。我们每天外出,就会看到各色各样的人,环肥燕瘦的身材,西施与东施截然不同的长相。有人锦衣玉食或有人身着破烂布衣、三餐难以为继;有人居豪宅、开千万名车,有人处处以天地为家、以双脚行遍世界。人我天差地别,如何避免比较?

我在一个演讲的场合,提到白雪公主的故事之后,问底下的听众:“你家中有没有魔镜?”大家异口同声说:“当然有啊!还不只一个!”

其实向上比较,虽然会引起妒嫉的心里,若能反向思维,看到别人荣华富贵、或学富五车,反而可以激起见贤思齐、向上奋斗的动力。

古代刘邦与项羽看到秦皇出巡威风凛凛,刘邦想到: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却说:吾可取而代之。心思不同、作为迥异。

仔细思量,比较确实未必全是坏事。底下的故事是很好的说明。有个瞎子坐在大厦的楼梯边,身旁摆着一顶帽子,还立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请帮助我!”有个人走过,看到帽子里只有几个铜板,于是掏出口袋里的铜板,放进帽子里,并且拿起告示牌,在背面写着:“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可是我看不见。” 然后将告示牌反转过来,好让来往的人能看到它。

下午那个男人再度走过来,看看那顶帽子里面一如所料:放满了铜板、纸钞。那位瞎子听得出他的脚步声,问道:“您在告示牌上,写些什么?怎么今天这么多人给我钱?”

其实,第二个告示牌和第一个的差别是──多了“比较”。第一个告示牌只让人知道他是个瞎子;反面的告示牌让人群知道:他们看得见美丽的世界,与那个瞎子相比,是多么幸福!所以勾起同情心。

美国史丹福大学一位教授最近发表一篇叫做“地球百人村”的报告提到:如果你早上醒来身体还算健康,那么你真幸福!因为有一百万人活不过一星期;如果你的冰箱还有食物、有衣服穿,你赢过地球上75%的人;如果你可以参加宗教活动不受逮捕、凌虐、死亡,你比30亿人自由;如果你银行还有存款,钱包里有些许钞票、铜板,你是世界上前8%的首富。菲立普马特教授这篇报告显示:我们如果向下比较,我们应该如何知足、感恩、同时更要包容、同情、怜悯、关怀许许多多不如我们的人。

俗语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事情时,找个比你不幸的人相比,不如意心情往往立即释怀、甚至烟消云散。我一生面对无数残障者的家长,许多人泪流满面走进办公室。当我告诉他们有无数比他们更悲惨的诸种状况后,个个擦干眼泪,怀抱希望、继续奋斗。

由此看来:问题不在于比较,关键还是人的心态。向上比较可以让你生出妒嫉、忿怒不平之心,以暴力伤害比你更美好的人,却也可以使你急起直追、努力向上;向下比较会使你感恩、知足,免于沈沦、自怜、堕落,可是你若心术不正的话,它也可能加重鄙夷、轻蔑、唾弃他人的心怀。

古人说:“佛在心中”,个中三昧是:想要成仙成佛,真是还得从心修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如果对别人的不幸与错误,将“人格归因”的习惯改变成“情境归因”,就可以大量减少对别人的指责,进而减少许多口业。
  • 人际相处发生矛盾或受人责难时,我们不要矛头向外,费劲思考他人责难有理与否,也不用去论断别人的是是非非,而是要向内省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正义、严守人生准则。
  • 中国人的语词“舍得”,就是把舍和得连在一起,有“舍”,“得”就跟着来;要“得”就必须先“舍”。
  • 人一生的得失,是否是受制于高级生命的安排呢?
  • (shown)历史上曾经记载着许许多多的种族大屠杀,也记载着无数的人,只是为了宗教信仰,遭到无情、残酷的迫害、屠杀。这些血迹斑斑的历史纪录,对世界上几亿的文盲来说,是绝对看不见的!这些历史的真相,难道就因为这些文盲看不见,就不存在吗?
  • (shown)人唯有不断清除邪念,增强“正见”,才能“正行”,走出错误的人生。
  • (shown)如果不幸碰到第二类人,你可以遵照中国古训“止谤莫若自修”,先自我反省,向内心找出不足...
  • (shown)我们听到他人所转述的话,与原来说者的本意,彼此天差地别、截然不同。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别人转述的批评与毁谤,耿耿于怀、庸人自扰吗?
  • 她顿了一下又说:而且我是一朵芍药呵。你看到,我是一朵漂亮的芍药。看得出她害羞又骄傲:我要报答你的恩。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想实现的吗?
  • 当你看到报摊主说道:“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当时的你怎么想呢?这个当下第一时间酝酿而出的想法,当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经验构成的观念,但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触及的事物经纬,那么编织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