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养:教孩子学会接受负面情绪(下)

作者: 伊莎贝尔.费欧沙( Isabelle Filliozat,心理治疗师、情感教育专家),译者: 周昭均

人气 184

编者按: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失望的问题。在“纵容派”和“权威派”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来看看《最好的教养,从接受负面情绪开始》一书的作者怎么做。(承上文:最好的教养:教孩子学会接受负面情绪(上)

*  *  *  *  *  *  *

“所以,我们得什么都顺着他们?”这句话理应会让论证破灭。它反映出对孩子情绪与需求的不了解。不,尊重地聆听情绪并不代表一昧地满足要求

我们去看马戏表演,入口处贩卖各式各样的闪光棒球帽和萤光产品。玛歌拉了一下我的手,指着一根荧光棒,跟我说:

“妈妈,你看,我想要像这样的东西!”

“不行,我不想买这个,太贵了!”我不巧这样回复道。

她恼火地反驳:“我知道你不会买给我,但我还是有想要的权利!”

没错,她有想要的权利!我让自己不经思索地脱口说出一个老掉牙回应。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一直遇到失望这个问题。在试着尽可能不让孩子失望的“纵容派”和常让孩子失望的“权威派”之间,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需求与欲望

法兰斯瓦兹.多托让我们知道,过多的失望可能会让孩子心灵受创,但失望也是必要的,且能帮助成长。我们知道孩子有欲望也有需求,也知道不能把两者相提并论。

孩子不是“需要”红色小汽车或金发娃娃,他们只是“想要”。反之,他们绝对“需要”自己的愤怒(也就是失望感受的表达)被尊重和被听见。很明显地,不对一切都说“好”是重要的,发现自己遭到拒绝(合理的拒绝)有助于孩子的建构。

他因为生气而在地上打滚?他并不是真的需要糖果,虽然他很想吃。他需要的是表达自己的失望。他试着让自己的怒气被听见。对他来说这是重要的,因为他需要确定你的拒绝不代表关系破裂。

你对他说不,亲子关系遭遇危险,他很快就承受不了自己的强烈感受。他大吼大叫,但请观察他,他想要打你,他在寻求接触。如果你躲开他,他会去捶墙壁、拍打物品或在地上打滚,他需要修复亲子关系。因此,请不要在他最需要接触的时候不让他得到接触。

马戏表演中场休息时,玛歌渴望地看着在一排排座位间飘过的气球。

“妈妈,我想要气球!”

我其实可以拒绝她,对她说教:“我还是不想买,这些气球很贵!”

或是骗她:“我没钱了。”

或转移她的注意力:“把节目表读完,让我知道你看得懂。”

但有鉴于在马戏团入口时她的指责,我看了气球,我自己也觉得它们很美。我惊呼:“我最喜欢鹦鹉气球。啊,不对,你看,还有辛巴和它爸爸的气球。”

她接着说:“我喜欢粉红色美人鱼!”

我们就这样说出所有我们喜欢的气球。一个就在我们旁边的小男孩也加入游戏:“还有米老鼠的。”我们度过了一起聊天、做梦的美好时刻,不再需要买气球了。表达出来的欲望(想要有气球),消失在获得满足的需求(需要感觉与人连结、分享某事)之前。

请不要得出任何常态性的想法。给他糖果或礼物来满足渴望的作法本身是无害的。以他不“需要”为借口而拒绝买任何东西给他则是不公平的。孩子可能会从中得出自己不准享有愉悦的结论,这会对他们现在与未来生活的喜悦带来各种影响。

我们可以提醒自己,给予或拒绝孩子的气球或糖果,不只是甜食或小东西而已,而是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别让几个甜食损害我们与孩子的关系!

失望在生命中是无可避免的,没必要再去过度增加。为了尊重你自己的需求,为了保护孩子,确保他的健康,你一定会有无法满足孩子的时候。

所以,问题是:如何陪他经历失望?答案是:要愿意聆听他的愤怒。

(网站专文)

书封。(远流出版提供)

(本文摘编自《最好的教养,从接受负面情绪开始:理解孩子的情绪风暴,打造良好亲子关系的45堂对话课》,远流出版提供)

推荐阅读

●亲子疏离?这些情感虐待父母无意间都常做
●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身为父母“批评适可而止”
●孩子送给我们的五种人生礼物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孩子愈大越难管教 专家提醒千万不要硬碰硬
孩子身体不适何时要就医 三迹象提醒你
孩子多久洗一次头发最健康 皮肤病学会告诉你
资深心理学家分享如何保护好孩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