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乃加
“白露”一到夜凉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也是补润养生的起程时点了。从中华文化的五行原理告诉你“补露”--白露养生的作法……还有白露食俗。
中华文化300问:人们称女子所组成的队伍叫“娘子军”,那么古代真有“娘子军”吗?“娘子军”真的上战场吗?
中医学久传在炎炎三伏天是治疗冬病好时机,为什么呢?这是中医学五行相生相克之理的实际运用。
“长夏”来了,小暑大暑暑相连,所以说,长夏、伏夏和三伏天落点的交集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时节有俗谚:出梅、入伏……。
感情深厚、形影不离的情人、夫妻怎么以比翼鸟、比目鱼来譬喻?鹣鲽情深是什么意思?
“谷雨”是节气,又表述什么意思呢?古人说:“谷雨”春晖主发生,万物资余光。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条风与糓雨,其功固难量……“谷雨”来了,不要错过……
清明又谷雨,春在人间已十分。一前、一后暮春的两个节气里,正是迎春、养生好时光。怎能不掌握这么美好的节气,做什么……一辈子最美的事!
人生会面难,岁月易飘忽。君姑为我留,匆匆莫言别。茶人:为我留,为茶留……古来就有“明前茶,雨前茶,谷雨茶”这些说法,当然内蕴之韵,也不尽相同,“明前雨后分枪旗,一碗乍辨色香味”,点破这般心情。
彼时“四野如市,芳树之下、园囿间,罗列宴席”、“寻芳讨胜极意纵游……,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歌舞中”描绘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宋代人、清代人怎样过清明节?穿梭历史风土的织画中,往上追寻一番……
“清明节”与“寒食节”有着怎样的密切关联?“清明节”与“寒食节”都是纪念死者的,中国人的清明节俗从“死”中展现了“新生”,激活了来者的生命力!看中华文化的节俗智慧……
中国传统过年的节庆到了元宵节达到最后一波的高潮。元宵夜老老少少热闹欢腾,赏灯会“闹元宵”,将过年迎春划下圆满的句点。说闹元宵赏灯火的庆祝活动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传说有很多种……
中国文化中的过年,是从腊月祀神开始一直到过完元宵为止,鲜明民俗中腊焕发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腊祭、祀灶神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精彩的中国新年,展开中国诗卷的情怀沁润你我周身,重温中国的传统年味的馨采……。颠沛遇乱世,新年来,“闻道黄河彻底清,千年气数此分明”,最是振奋人心!
在中华文化中,除旧岁、迎新年若少了“春联”就少了年味。春联代表驱邪避凶、除旧布新迎福的象征。春联起源于“桃符”,主要从翰林延祥诗“春帖子”化身而来,可上溯几千年,代代的演变内涵丰富……
爆竹除旧欢庆时,毕竟无法四海接庆。有人可要躲起来……那些躲债的雅士,作诗“铭志”,怎么个说法?“逃没居士”怎么躲债?
腊月十六拜土地公作尾牙,为何尾牙祭祀土地公?比起“头牙”来为何公司行号店家更重视尾牙?在中国的传统民俗中,土地公和“后土”、“社神”有关连……
“尾牙”这一天要祭拜“土地公”。同时,公司行号商铺的老板在祭拜土地公之后,设宴酬谢员工一年的辛劳。为什么“尾牙”这一天要祭拜土地公呢?“土地公”乃是土地之神,为何又是“财神”呢?传说起源于久远以前的周成王时代……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农谚中有一句“大寒过年”。大寒,冬春正交替,人间准备过年。“腊八祭神告岁成”是古代过年民俗中领头的节目。清代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砚台翰墨磨出飘香的年味……
黄历十二月节、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小寒大寒节气中,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小寒养生要点为何?古人从禽鸟身上观察到小寒的物候现象。小寒有哪些相关的节气典故呢?腊月祭祀、腊八粥源远流长,二十四花信风从小寒开始吹袭,冰天雪梅,梅花领群芳……
“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实大有来头,不只是地方风俗而已,这是沿袭自上古时代的历法而来的民俗。
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就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2017年冬至是在12月22日。天地冬至日、人间冬至节,赏冬至节景,看冬至食俗吃汤圆、水饺、馄饨的文化内涵。冬至安耳朵吃水饺,传说来自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吃过冬至圆就长一岁承载“冬至大如年”的典故。清朝时过冬至就开始玩九九消寒图,等待明媚春光……
从汉代到近代明清,都很重视冬至节,进入了现代,冬至还是一个鲜明的节气标志。家人团聚过节、祭祖、进补储备能量,这些节庆习俗伴随着生活的脚步,印象深烙。就来说一说冬至食俗的典故吧。
“大雪”,是黄历十一月节。 寒压重衾好像覆冰 ,然而在冰天雪地里,古人却从动植物身上看到“春天已经不远了”的迹象,怎么说呢?从“大雪”有关天气的俗谚,我们也看到了人生的道理。大雪典故之一“ 程门立雪” ,留下敬师笃学的风范。节气民俗“大雪腌肉”,ㄧ挂一挂腌肉备冬,冬雪中的温暖风物诗,展现各地的腊肉特色。
小雪天,气序转寒。中国地域广,看小雪节气,南北两样情。唐代陆龟蒙《小雪后书事》:“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全偏”。寒气日日切骨,小雪到腌泡菜、吃泡菜火锅好时节,暖起低荡的心绪……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表示冬天的开始。立冬到小雪节气之间所下的雨称“药雨”,李时珍说:药雨杀百虫。冬天一来,民间冬令进补的炉子也烧红了。宋代的京城到了立冬有一幕特别的风物诗,留下鲜明的历史民俗剪影。诗人们怎样面对万木叶落萧萧下的冬临景象?俗谚怎样表现“立冬”的物候风情?
霜降,黄历九月中气,2017年在阳历10月23日交节。霜降节气里万物有哪些特别的反应?冉冉岁将晚,万物待冬藏。霜降有什么意含?霜降向人寒,一道寒意、开启一道记忆?霜降最是人间想念的季节。霜螯、霜栗正美。秋叶落时燃焰彩,艳于春花;菊花残时傲志节,凛于霜空。
古人节气七十二候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映晚秋。离离百草枯、梧桐凋老叶、新雁影南向划长空,预告着秋深了。红叶艳若二月春花、黄菊花凌阴盛放,是此深秋寒露时节酝造出的自然美盛典。
今年中秋节来得晚,赏月吃月饼、品“白露茶”,且把茶瓯当酒杯,把盏醉归楼前月,正是时候。 有品茶行家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白露茶在唐代就有名声。以茶比人生,秋白露是少年、青年、壮年或老年?秋茶虽然谦冲醇厚淡永,但是饮秋茶也不是百无禁忌,怎么饮得健康又诗意?
白露时节,冷空气南下,澄净了天宇,云淡天朗、秋高气爽,雁字南飞。《逸周书·时训解》:“白露之日鸿雁来。”白露在秋分前,天地之气寒萌热退是这个节气的征候。白露“补露”,节气养生注重哪些重点?传统“补露”习俗有哪些?白露节气五行生克的食补养生法则是什么?
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起源久远。针和线是七夕的象征物。穿七孔针乞巧、用五色丝缕“相连爱”,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精神从公元前中国就流传下来了。到了南北朝时代,发展出丰富的七夕民俗,承传到今天……。
黄历七月中气处暑,诗经说“七月流火”有重要含意?二十四节气,立秋后、处暑来,2017年的处暑在8月23交节,前一天是七月初一,民间说“鬼门开”的日子。处暑中有七夕和中元节两重大民俗节日。处暑,暑止,“出伏迎处暑”当心“秋老虎”,天干物燥,秋台多灾变,要小心处变。秋燥伤人,养阴润燥,处暑鸭、处暑梨养生好食补。
共有约 282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整体持续下行,尤其是房地产业继续大幅下滑;总体消费萎缩显示民众对未来信心不足。中共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国际商贸环境严峻的双重压力。在此情况下,中共将于7月召开三中全会,预计将讨论、制定提振经济的相关政策。专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