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乃加
有称黄历七月为“鬼月”的说法,七月一日“开鬼门”、七月三十“关鬼门”,鬼月里鬼门开,遵守禁忌保平安,婚嫁乔迁喜庆诸事不宜。信乎?从中国文化民俗来看,“鬼月”大吉!今黄历丁酉年逢闰月年,遇闰六月鬼门开不开?若有鬼门,何时开?
天风吹金商、繁英落素秋、大火流金天、天寒奈九秋,秋天很美也带伤。词语典故,秋天有哪些说法?这里举述一些常能见的“秋”之名,大抵可见三类:一是“秋”意赫赫在目的,二是“素”色藏白;三是“商”音带秋声。一些诗情画意的秋诗展开秋天的天地时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古人过了黄历七月节的立秋,就开始准备迎七夕了,今年8月7日立秋过后却要让准备过情人节的人再等一等。2017年七夕,落在8月27日,说来真是晚到了。这是怎么回事?
秋凉初声,二十四节气立秋登场!有道是“天凉好个秋”给人什么预警?立秋有什么古代礼制影响今人文化生活?立秋饮食防疫民俗知道多少?2017,丁酉年闰六月逢立秋,有无影响?对七夕情人节有什么影响?知道古人“报秋”的时尚?逢立秋怎样“贴秋膘”把肉吃回来吗?……
2017年,丁酉年,这是一个闰六月年,有几件天象消息齐聚,“超级大日食”、“月偏食”都发生在闰六月中,还有近一整年“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预言。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很关心,而且有谨慎的观察和纪录。日食、月食古今怎么看?《易》曰:“天垂象,见吉凶”本篇就来说一说先登场的月食,日食另篇后续。
闰六月有些传说、疑问或禁忌,你“真的”知道多少?闰六月不吉利?闰六月能量特别强?闰月不闰财?闰六月把夏天延长了?闰六月会有大事发生?闰六月鬼门开不开?闰六月少见吗?……这些传说和疑问,怎么解答?
闰六月玄不玄、奇不奇?有些媒体说,从历史来看,在闰六月那一年里,曾经发生了牵动一国、甚至世界地球村的命运的大事,比如:1941年美国对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开战、1960年带给中国大灾难的“大跃进”运动、1979年美中台建交断交、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等。闰六月年真的很特别吗?贴近大事,探一探闰六月真有能量?
2017年7月23日起进入闰六月。上次闰月年2014年闰九月。有民谚说:“三年一闰,好歹照轮”,那么2014年之后“照轮”的闰月为何不是十月而是六月?这里边藏着中国历法的学问。咱们先说一下闰九月的罕见,从公元1849年起至未来的2050年两百年间,就一次而已,闰六月有11次。可见“三年一闰,好歹照轮”内涵深蕴啊!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时机。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妙法吗?大暑跳、仙草饮、伏姜、姜枣茶、各式各样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节气的特殊风俗。“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炎热、大雨让人难当,不热、缺水又让人犯难,世事难两全,怎样悠游自在……
小暑是指天气“小炎热”,每年在7月6日到8日之间交节,2017年小暑落在7月7日。黄历中,小暑是六月节。小暑节气里,从身心的保卫到环境的保护都必须用心经营、小心防护,以度苦夏。“三伏”天深居慢活防溽暑、落实环保防雨涝、应天时保护田地、掌握“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关键时刻,就在小暑展开的苦夏里。
在一年中,夏至日是一个转折点。一岁算来今夕短(明末淸初.陈恭尹《夏至夜即事》),夏至日黑夜最短;从阴阳演递转变的意义上讲,夏至日“一阴生”,阳消阴长。古人夏至祭地,夏至避暑消暑有哪些习俗?表现了节气生活的智慧……
过了小满,“芒种”来,炎炎夏日也随着来到。“芒种”一到也意味着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季就将开始;华北地区的麦田一般在此时开始收割。芒种到,夏争时,忙“三夏”,稼芒谷;感念一米一饭来之不易。芒种到,花神归,珍惜花颜珍惜短暂的生命,在当下。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和新年、中秋并列为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和典故也来源甚古。从记载民俗风土的岁时记来看,今人过端午的习俗大多沿袭自南北朝时代以前,且保留了不少周代或更古老的古风尚。端午节的九大习俗源自何处?具有什么义涵?
传统中华文化的端午节民俗中,有多种带有“五”的民俗,和端午“重五”相应,展现中国民间的节俗的趣味与智慧。端午节的节俗中也讲“五黄”、“五红”食疗养生、驱毒辟瘟、增强运势。天中五瑞端午香草得以驱“五毒”。
端午节的来源久远、节俗多元,南朝荆楚一带的风尚很多保留了周代的古风尚。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留下了不少珍贵风土记,可以看到南北朝当代的端午节俗和承袭的风俗来源或古代传说。应节应景看看南朝时代端午节俗风物……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这个节气很容易被人忽视了,小满节气养生吃“苦”防未病、小满民俗祭神农大帝,其中,饱含着中国神传文化的智慧和慈悲的体现,天人合一“防治未病”的养生实践、和中医药鼻祖神农氏亲尝百草的慈悲济世展现尽在其中。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五月五,立夏了!在这样的立夏时节要作什么事呢?以下从中国的民俗、和四时养生概念提供一些参考。吃“立夏饭”、吃夏(虾)面、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都是带有天人和合的民俗,还有“立夏补老爸”不只是迎夏天节气,还有展现了人际人伦的好美德。夏天养生美颜要注意的事和颜色有关……
谷雨,暮春三月中气。谷雨带给大地丰沛的雨水,是一年中农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有这样的说法,谷雨是“雨生百谷”……牡丹号“花王”,兼有色、香、韵、叶之美,还有个别称“谷雨花”,告诉人们清明节过后、谷雨节气来临,也是牡丹开花的预告。
复活节的英文字是“Easter”,这个字也与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关。在很多欧洲的语言体系里、早期的英文圣经译本中都用Easter表示逾越节。逾越节的筵席也称Easter。“Easter”这个英文字,显然隐藏着来自东方的神秘信息。
怎么有时清明节是在阳历4月5日,有时又在4月4日,也有时是在4月6日,这是怎么定的?清明节日由“清明”节气决定的,这是天与地应合的结果,而不是由人决定变动的结果。古中国天文观察天体“北斗星”斗杓指向的方位来判断四时节气,现代人以太阳“回归年”和“阳历年”的长度差异来调整。告诉你西元 1912到2099年 清明节在哪一天…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跨入季春的指标,称三月节(黄历),又称桐月,“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俗谚和应合天人之道的德政、清明节俗有哪些?上坟扫墓和吃润饼吃稞子的食俗缅怀先人兴旺子孙; 插柳戴柳、放风筝(纸鹞)、拔河和颁赐新火禳灾迎福; 荡秋千、春游踏青充满青春喜悦之情……
清明节常见的传统习俗的来源和作法你知道多少?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春游踏青、插柳戴柳、颁赐新火、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摊贩戏耍、清明节食俗。清明节是踏青节,煦煦春阳好时光,生者伴死者,男男女女伴老老少少,展现人间成、住、坏、灭的循环尽在天地间。
告诉你喝好茶不能不知道的“茶事”!茶中至宝--明前茶、火前茶、骑火茶、社前茶,争春气,天造地蕴“黄金芽”。不管是游方云僧或是白衣凡俗,不管是宫廷内殿或是草巷花弄,春来人间四月天,最是品茶好时节!半是好茶半好友,玉盅泥杯皆得黄金液。
古人非常重视“春分”,展现诞生、新生和爱护生命的精神。春分和蛋都象征诞生、新生,东西方在春分时节都有和蛋相关连的习俗,意义非凡。春分时节天地人和合,中国文化中的春分行事法天地精神,祭祀请子、行仁政安养生命、校正度量衡。春分节气天气俗谚久传…。唐代元稹节气诗:“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惊蛰二月节,二月啊花朝月!花草欣欣向荣。有一年,黄庭坚珍藏了江南二月天。黄庭坚熙宁元年罢官后,难得闲居荆州家中。……宋代哲学大家邵雍观察天地,识天地之玄、道古今之理卓然一家。他感应大自然造化的二月天,欣然喟叹!
立春到,春回大地!古人对立春有多重视?什么是立春真精神?礼记,效法天之理则,天子春祭赏百官施惠百姓、法日月星辰的天纲为王朝纲记;慈悲生命、存幼孤无伐木,永续善用。东汉立春立土牛劝春耕,延续到清朝廷立春牛迎春打春击春牛。看各朝代的立春礼仪,咬春文化,生机饮食保健,春盘、春饼、春筵,诗人踩春的生活美学…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凝聚了“二十四节气”行事历的智慧。经过严寒的冬眠之后,“立春”的节气打响春回大地第一炮,这时候从中央到地方官府都有“立土牛”、打春”、“击春”、“鞭春”等礼俗仪式,提醒人民要春耕了!东汉以来就有记载,清朝朝廷更是尊重这种古礼仪贯彻其精神。现代农民在立春也不忘春牛……
俗语说大寒过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最终个,大寒诗词描写天地人情。知道古人观测大寒物候有哪三候?大寒时节,寒气从地底彻透而出,大寒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寒的俗谚能预测来年的天气吗?大寒节气中正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节-过年,过年有哪些有趣的年菜?还有古人巧妙嵌入节气名称的巧对联…
二十四节气和花信风 中国人观察天地感应了阴阳节气的变化,立下了二十四节气,以序时应事;花草感应天地阴阳节气的变化,生了花信风--各自应气候着花期、展花颜,花信风吹捎来花开讯息给人间添风情。小寒花信风梅花先到,腊梅花开喜年来。鄢陵蜡梅冠天下, 楚梅天下第一梅…
二十四节气,三九小寒冰上走,“冷在三九”,为什么说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中国小寒显现哪些物候现象?2017年小寒巧遇腊八看食补食俗文化腊八粥,怎样小寒养生?节气生活美学…
共有约 282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编者按】四年多来,中共一直在掩盖疫情。大纪元从中共当局发布的片断信息,收集整理了中共党、政、军、警、科研、教育、文艺等各领域干部名人密集去世的资料,发现他们大多为中共党员,共同特点是为中共的存在而服务、为中共的意识形态树碑立传、为中共的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