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释  约 57 条记录
  • (shown)孔孟那套往内翻的修心养性哲学,他最高可以做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shown)如果我们以为孔孟的“知人”之辩,就是辨别好人与坏人那么简单,那我们就太小看孔孟的人生学问了。
  • (shown)何谓“孔孟之道”?孔孟是何方神圣,或说有何等能耐,他们所说的道理竟让中国人这样代代相传,尊为至圣先师崇拜他们上千年?
  • (shown)我们往“做什么,像什么”的方向理解孔子这句话,就会得出积极有益的意义。若往“君臣等级制度不能变”去理解,就得出孔子是严密的...
  • (shown)孔子没有提出换君的思想,我推演的是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天子微弱,很符合孔子“君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社会的动乱,是诸...
  • (shown)以孔子对周礼的严格遵从,他“近之”的女子不可能是别的女人,而是他的妻子;而“远之”抱怨他的女人是谁呢?当然是他的女人,与他...
  • (shown)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父系社会盛行的时代。如孔子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没有讲“母母”的。说明当时的等级制度,是没有将女...
  • (shown)宰我是困于井里的“仁”不能自拔,而大陆的一些学者则是借宰我的问题而想打倒孔圣人。这个“井有仁焉”的困境,应该有个水落石出了...
  • (shown)如我们把宰我问的就是“仁”,孔子的生气就有理由了:井里怎么会有仁呢?你不是无理取闹吗?所以我认为朱熹在这里把仁解释为人是错...
  • (shown)孔子就是看中周礼这个文化可以使人类文明发展。这个周礼,一是讲“亲”,二是讲等级。这两者架构出孔子的人类生存学问:即人类在天...
  • (shown)本文以“孔孟之道”为论说,似乎孔孟的学说是一致的,实际上两人的学问是有所不同的。
  • (shown)我们将孔子与孟子对比起来,就会看到,孔子很圆融,没有绝对,他不会把一件事说是非此即彼。
  • (shown)总的来说,孔子把“仁”作为其最高理念,以“知人”作为方法论,以“礼”作为实践桥梁来完成其整套道德学说的。
  • (shown)从孔子的“知礼、知人、知天命”三大学问来看儒学,我们就看出其中间环节的一个弱项:这个“行己有耻”没有宗教的神来保证,实在太...
  • (shown)孔子的学说,是非常人性的。他的说教,不是命令式的教条,而是充满人情味的话语。可以说,孔子是一个人类学大师,他对人类的心理学...
  • (shown)孔孟之道在汉朝发达过,在宋明两朝也发达过,在清朝乾隆盛世更达到顶峰,演变到近世倒成了“吃人的礼教”了?
  • (shown)儒家如此强调君子的德行,这个德行是如何得到的呢?“修身”。靠自己修行来完善道德规范。
  • (shown)我们对封建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后,对孔子的学说就有进一步的理解。原来孔子说他“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礼制度...
  • (shown)如果说,没有古希腊文明,就没有现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那么也可以说,没有中国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没有中国传统文明...
  • (shown)执政当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划分中国的历史,说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会,而把“夏、商、周”定为奴隶社会,极大地错置了中国的历...
  • (shown)什么是封建制呢?柳宗元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 (shown)我们要了解儒的“仁义道德论”为何要特别强调“亲亲杀”和“尊尊等”两大伦理观,就有必要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
  • (shown)孔子是以“仁”来贯彻其整个道德形而上学的。其他义、礼、智、信等都是围绕这个“仁”而阐述。后儒如此排列,好像孔子的学说变成了...
  • (shown)仁者一定能爱人,但爱人不一定就是仁者;智可以辩言,但智者不一定就是知人。
  • (shown)父子之义是亲情关系,君臣之义是尊等关系。父子是父子,君臣是君臣,这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这种君臣关系等于父子关系,就如同现代的...
  • (shown)孟子以“集义”来实行他的人生目的。他的这个“义”,有点类似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道德律令”。这个道德律令是义不容辞的纯粹实...
  • (shown)《易.系辞传下》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就是这个意思。圣人与仁人是划等号的:能做到圣人也就是仁人,能做到仁人也就是圣人了。
  • (shown)后儒把孔子的仁说成是“恻隐之心”,又说“仁也者,人也”,把仁同等于“爱人”、“博爱”等等,都是一种意为的构造,这对孔子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