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英國名導演希區柯克誕辰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3日訊】 1899年8月13日,希區柯克生於倫敦。早年曾求學於倫敦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後進工程航行學校,學習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19歲在電報公司任職,同時在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20年跨入電影界。開始當字幕設計員,後指導拍攝無對白的場景。1922年當助理導演,同時兼做編劇、藝術指導,拍攝了《女人對女人》(1923)、《惡棍》(1925)等片。1925年升為導演,拍攝了《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為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才是自己第一部得力作品。從此開始拍攝使之成名的「驚險片」。

為希區柯克作傳的文學家唐納德‧斯波托說:「在與希區柯克共進午餐時,我們談到過模仿的問題,這時他會聳聳肩並微笑著說,『我們談點別的東西吧』。希區柯克對大多數與他同時代的電影作品並不十分關注,因為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已經使他非常忙碌了。」

他的影響力既來源於藝術作品,也來源於生活。希區柯克出生在倫敦,當時電影問世只有幾年的時間,希區柯克十幾歲時就開始看電影,甚至一直在追蹤與電影行業有關的報刊雜誌。大約就在那個時候,他閱讀了一些偵探小說和驚險小說,特別是愛倫‧坡的作品。

有一次希區柯克這樣評論說:「很有可能是因為我拜讀坡的作品時太投入了,以至於後來我自己也創作了許多懸念故事影片。他向讀者講述的故事根本無法令人相信,但是那種敍述過程中令人著迷的嚴密邏輯性又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同樣的事情很可能明天就會發生在你身上。」

1920年,希區柯克在素描方面的天賦使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美國電影公司設在倫敦的製片廠中設計字幕卡片。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位大有前途的剪輯師兼場記監督阿爾馬‧雷維爾,並最終與之結為夫婦。儘管人們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才會將阿爾馬與希區柯克的成功聯繫起來,但她卻成了希區柯克最信賴的合作夥伴,「阿爾馬喜歡這部電影」對希區柯克來說是最高的褒獎。

希區柯克和阿爾馬的女兒,曾在《列車上的陌生人》及希區柯克的其他作品中擔任角色的帕特里夏‧希區柯克‧奧康奈爾說:「我父親會把他發現的劇本帶回家,讓我母親看一下,如果她認為這個劇本可以拍成一部佳作的話,那就萬事大吉。如果她給出了否定的意見,那麽我父親就根本不會去碰它。」

從《房客》、《戒指》等無聲電影到《一個知道太多的人》和《三十九級台階》等有聲電影,希區柯克逐漸成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大導演。本世紀30年代晚期,製片人戴維‧塞爾茲尼克將他帶到了美國,在這裏,希區柯克繼續拍攝了一些他最有影響的影片,其中包括《後窗》、《眩暈》和《精神病》等。

多年以來,他一直被認為是一位受歡迎的娛樂性電影導演(他自己也這樣說)。但是在本世紀50年代,特呂福和其他法國評論家發展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導演」理論,將電影解釋為導演個人的想像。

1999年8月,一個由世界上最傑出的電影導演組成的評判小組已經作出選擇,將《精神病》一片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代表作。包括好萊塢的馬丁‧斯科塞斯和澳大利亞的巴茲‧盧爾曼在內的導演們受英國《畫面與音響》雜誌之邀,評選希區柯克最傑出的電影,以紀念這位大導演的百年誕辰。

《精神病》講述的是諾曼‧貝茨和他的母親在一家陰森恐怖的汽車旅館裏經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該片擊敗了《眩暈》和其他影片而一舉奪魁。

《畫面與音響》雜誌的編輯尼克‧詹姆斯說:「在整個60年代和70年代,《精神病》一片一直被人們看作是一位喜歡採用聳人聽聞手法的導演拍攝的一部血淋淋的影片。」

「近年來,它已經變成了一部極其受人推崇的作品。每一幅畫面都異常華美絢麗,並且被認為可能是繼《公民凱恩》之後攝製的最有影響力的影片。」

1980年4月29日,希區柯克病逝於美國洛杉磯。

希區柯克被歸入了世界最偉大的電影工作者的行列。

──原載《歷史在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