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以仁治人,以義治我

陸真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一、唐太宗吞蝗蟲滅災

【原文】貞觀中,京畿旱蝗。太宗掇蝗引咎曰:「過在予耳。人以穀為命,寧可食予肺腸。」遂吞之。是歲蝗不為災。

【今譯】唐代的貞觀年間,京城附近的農田大旱,生了蝗蟲。唐太宗拾起一個蝗蟲,引咎自責說:「這都是我的罪過呀。百姓們以吃糧食來維持生命。蝗蟲,你不能吃莊稼。我寧願讓你吃我的肺腸!」於是,把蝗蟲吞入肚中。

這一年,蝗蟲沒有成災。

二、如何才成寫出正確、益世的好文章

張子韶說:「仔細閱讀史書,對歷朝的往事,就會有身臨其境一般的感受。君主們的性情如何;朝中誰是奸臣,誰是忠良;做某事誰對誰錯,都能瞭然於心。然後,口裡能說出,下筆能寫出,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程度。這時,做事就會比別人做得正確,做得更好。凡是前人值得驚喜的內容,能夠警世的文字,都應該記在心中。如此,發諸筆端,寫成的文章,就不會空洞,就有益於世。」

三、相見無愧色

宋朝的王嘉叟,有一次和王龜齡道別時說:「我們這些人,見面的次數不會很多了。今後遇到對方時,面對朋友能夠心中無愧,就很好。」

王龜齡對此,深深歎服。

另外,元朝的劉敏中,在與同輩們談論志願時,他說:「自幼至老,相見而無愧色,乃吾志也(從少到老,都能夠做到光明磊落,如此則每次和朋友們相見,而無愧色:這就是我的志向)!」

四、世上無如人欲險

胡澹庵被貶在海外十年。北歸時,在湘潭胡氏園中飲灑。見到身邊有一個侍妓,名字叫梨倩,微笑時,臉上有兩個小酒窩。胡澹庵乘興題了兩句詩說:

君恩許歸此一醉,
傍有梨頰生微渦。

後來朱文公(朱熹)見了此詩,自題絕句說:

十年浮海一身輕,
歸對藜渦卻有情。
世上無如人欲險,
幾人到此誤平生?

朱文公這首詩的大意是:

胡澹庵十年漂流在海外,那時一身輕,
現在剛剛歸來,便對「梨渦」生了情。
看來世上再沒有比色慾更危險了,
多少人因此毀誤了一生?

朱文公寫這首絕句,是用來警示自己的。

五、任憑風浪高

管子方,字宋聖。他被貶官後,乘船渡淮河,船行到河中時,遇到了大風惡浪,船搖擺欲翻。管子方心地坦然,毫無懼色。他斟酒作詩說:

宋聖非狂楚,
清淮異汩羅。
平生仗忠信,
今日任風波。
舟楫顛危甚,
黿鼉出沒多。
斜陽幸無事,
沽酒聽漁歌。

管子方這首詩的大意是說:

我宋聖不是狂徒,
淮河也不是汩羅。
平生虔奉忠信,
今天不懼風波。
船體顛抖危險大,
老鱉鱷魚出沒多。
但願今晚不出事,
平安飲酒聽漁歌。」

過了一會兒,果然風平浪靜了。

五、以仁治人,以義治我

【原文】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原甫云:「『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豈造義之意耶?」

【今譯】董仲舒說:「用仁政去治理人,用正義來要求自己。」
原甫說:「『仁』字用『人』作偏旁,『義』字有『我』來組成,
這難道不是神明在造字時,就寓含了特殊意義,教人要仁恕待人、嚴正律己嗎?」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文靖參政,對秘監的這種行為,很不高興,把他交來的那些狀紙,鎖入不用的箱中,說道:「我哪有那麼好呢?只不過適逢其時罷了。乘人走後而議其非,吾所不為。何況這是為褒揚一人、而詆毀四人呢?」
  • 唐代元和年間,有一個湖州錄事(掌管文書、勾稽缺失的小官)在去上任途中,遇上強盜,將他劫洗一空,連官符文書也未倖免,只得在旅店裡行乞討飯。這一旅店,剛好與宰相裴度的住宅相鄰。
  • 東晉大將軍王敦死後,王應想投奔江州的王彬,王含想投奔荊州的王舒。王含問王應說:「大將軍平時與王彬關係怎麼樣,你為何要投奔他?」
  • 段秀實在負責田事的營田官時,涇源武將焦令諶,強奪民田。這年大旱,收成不好,焦令湛卻強逼老百姓交租,百姓紛紛找段秀實告狀。
  • 著名唐朝丞相蕭復,曾任太子僕射,廣德年間,連年饑荒,谷價飛漲。蕭復家雖然不富裕.但也打算把自己在昭應縣的別墅賣了,以賑濟災民。
  • 戴就在擔任倉庫的吏員時,刺史歐陽參誣告該郡太守犯有貪贓罪,讓部吏薛安逼迫戴就承認太守犯了罪。薛安便把戴就抓來,投入錢塘縣監獄,嚴刑烤打,不擇手段。
  • 徐鉉買了一處房子,住了一年後,然後發現老房主的家境很窮。徐鉉便問他:「難道是賣給我的房子太便宜了,造成你家現在的困境嗎?」對方未作回答。
  • 原谷的爺爺,年老多病,他的父母嫌棄他,想把他拋到野外。原谷雖然只有十五歲,但他力主正義,堅決反對父母雙親這樣對待爺爺。
  • 與柳僕射(古代官名,秦漢之時已置,唐宋以左、右僕射為宰相之職)同族的一個子弟,即柳僕射的侄兒,做了水部員外郎以後,就請求柳僕射為他購置宅第。
  • 趙宣子送給他兩塊乾肉。他十分感激,拜謝接受了,卻不敢吃。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我有老母在家,我想把這麼好的乾肉,拿回去送給母親食用。」趙宣子於是又另送給他兩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