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才女 朱淑真

淑萍
font print 人氣: 287
【字號】    
   標籤: tags: ,

朱淑真,宋代女詞人。又名朱淑珍、朱淑貞,生約南宋高宗、孝宗時期,《四庫全書》中稱其為浙中海寧一帶的人。

朱淑真據說是朱熹侄女,但無從考。家境優渥,父在浙西當官,自幼即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因此博覽群書,通音律、能繪畫,尤工詩詞,加上天生麗質、天資聰穎,有才女之稱。


朱淑真的作品

在繪畫方面,朱淑真畫梅與竹尤其精巧傳神,深獲後世畫家推崇與讚揚。例如: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就曾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題:「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又曰:「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

而詩詞方面,更是朱淑真拿手的項目,史稱朱淑真的詩詞「含思淒婉,能道人意中事」,後世常把她與李清照相提並論。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感情及內心世界,風格隨婚姻狀況稍有改變,早期筆調輕快明朗,情意深厚;後期則多鬱悶惆悵,哀怨幽思。

朱淑真的才情洋溢、聰明穎悟,令後世印象深刻,至今民間還流傳許多關於她的故事,如「題詩鬥州官,贖驢救父」,就是一例。民間傳說,朱淑真的父親有一天騎驢出門,在城門附近不小心撞倒州官,州官很生氣,要扣驢打人。朱淑真知道之後,趕到現場代父求情。州官看她一介弱女子,便故意刁難,考她以「夜」為題,要求用詩說出八個「不打」,但不准用一個「打」字。如能通過,才願將朱父釋放。朱淑真想了一會,便立即作了一首<不打詩>:

月移西樓更鼓罷(不打鼓)
漁夫收網轉回家(不打魚)
賣藝之人去投宿(不打鑼)
鐵匠媳婦正喝茶(不打鐵)
樵夫擔柴早下山(不打柴)
飛蝶團團繞燈光(不打繭)
院中秋千已停歇(不打秋千)
油郎改行謀生涯(不打油)
毛驢受驚碰尊駕,乞望老爺饒恕它。

這首詩完成之後,州官對朱淑真的才華與睿智反應大為嘆服,馬上釋放朱父。

但是,「才女」如果遇不到賞識自己才華的人,恐怕也會很孤獨苦悶吧。朱淑真的婚姻生活,就是才女「懷才不遇」的寫照。

史載朱淑真「嫁為市井民妻,不得志歿」,也就是說朱的雙親作主,把多才多藝的朱淑真嫁給一個平凡的市井小民,朱淑真與他志趣不合,因此婚姻不幸福。而在朱淑真自己的作品中也有提到:「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春日書懷>),可知,其夫也是仕宦者,可能長期分隔兩地,導致朱淑真感覺婚姻生活辛苦難耐。無論上述哪種情況,總之,朱淑真婚後的確過的不如意。

朱淑真曾寫一首題為<自責>的詩,對於自己「才女」遭遇,多所無奈: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
磨穿鐵硯非吾事,繡折金針卻有功。
悶無消遣只看詩,不見詩中話別離。
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婚後的詩詞中,很多是寫其寂寞生活,或者內心苦悶孤獨的,明顯反映出朱淑真對婚姻的失落,如<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幃寂寞無人伴」。<鵲橋仙>:「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幽怨感傷,抑鬱寡歡,這就是才女朱淑真婚後的寫照。抑鬱多愁的朱淑真,享年不到50歲。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傳世。「斷腸」一詞,是因為朱淑真自傷身世,故以此自名。死後,臨安王唐佐為之立傳。墓在杭州青芝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被各部落首領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
  • 中學時學到鴻門宴一節,當看到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利用絕好時機除掉政治勁敵劉邦、而項羽認為這是小人乘人之危之下三濫手段而不為所動最終導致劉邦溜之大吉之的情節時,非常遺憾,為項羽的行為不解:都什麽時候了,還講什麽光明磊落、丈夫行為,此時不除,何時再有機會?
  • 一部三國演義可謂是極寫了漢末三國的英雄人物,功勛業績。而關羽一生未有曹操官渡敗袁紹之武功,不及周郎赤壁燒曹操之智勇,更無孔明安邦定國之計謀,又有大意失荊洲之罪名,權不及帝皇,位不至王公,然而至今已近兩千年矣,卻無時不被俸於廟堂之高,為華夏子孫視若神靈,三國英雄人物無數,卻無第二人可及,為何?
  • 歷代名將治軍的業績,很少有能夠超過岳飛的。岳飛起自寒微之家、行伍之中,不到十年,“位至將相”。十餘年回,大小數百戰,未嘗敗北。岳飛的治軍為當時諸帥所欽佩、所折服,也為朝野所共贊。
  • 佛經中的金翅鳥是佛的護法神之一,大鵬鳥是金翅鳥在世間的化身。因此大鵬和金翅鳥其實同屬一物。佛道兩家雖對它所述名稱不同,而外貌、體態、氣勢、威力描述卻類似,皆具有超乎尋常的威力。
  •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在他出生前四年,漢靈帝熹平六年(西元177年),首次把書刻文字稱作“書法”。這標誌著作為交流工具的“寫字”,與作為美學欣賞與實用相統一的“書法”,正式拉開了距離,並使後者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法藝術。
  • 自古為官,如果是廉潔公正、能為民洗刷冤屈的清官,無不受到百姓的推崇愛戴。北宋的包拯以包青天聞名天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南宋,也有一位宋慈,善於破解懸疑命案,使冤情得以昭雪,令人稱奇叫好。
  • 元代偉大的雜劇作家關漢卿,號已齋,大都人(一說河北省祁州伍仁村人),大約生於元太宗年間(1229—1241年),卒於大德年間(1297一1307年)。據鐘嗣成《錄鬼簿》記載,他曾任太醫院尹,可能是醫生。邾經在為夏庭芝《青樓集》作的序中,認為他是金朝遺民,在元朝是不允許走仕途之路的。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為一時之冠。”他擅長歌舞,精通音律,能吟詩,會琴簫。這些便於熟悉舞臺,接觸演員,瞭解觀眾的活動,為他從事雜劇創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實踐經驗。
  • 清代初年,揚州出了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青年發明家,黃履莊。他是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人。據他的姑表兄弟張潮記載,黃履莊從小聰明能幹,書讀一遍即能背誦,喜歡「獨坐靜思」。黃履莊七、八歲讀私塾時,他曾雕鑿了一個內含機巧的小木人,這個小木人放在桌子上,只要將桌子一邊抬高,它就能沿著斜面一步步走下來。
  •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關他流傳的最廣也最久遠的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及“廉頗負荊請罪”等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也充份說明了藺相如是一位真正為國為民、大智大勇的政治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