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展報導

【水彩行家】2010洪東標水彩個展

2010水彩「尋幽」個展
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竹北市小酒館藝廊展出的2010洪東標水彩個展,是他第一次在大台北以外的地區所舉辦的個展,以「尋幽」為主題共展出新作24件, 近幾年間洪東標的作品一直在轉變,有人解讀他的轉變有如脫胎換骨般的徹底,甚至有人無法將作品與洪東標聯想,這樣的轉變是他自己對二十多年間一貫的分割表現形式宣告完成階段性任務後的新方向。


沙灘上的月光 39×56㎝ 2010


沙灘漫步 41×61㎝ 2010


誠如鄧國強老師說的:「他把不美的立體派變美了,題材多元的表現出靜物、人物、風景,讓觀賞者在體驗立體主義的面貌的同時也欣賞了印象主義對自然光影解讀的精神,這些他都做到了」;馬曉瑛(列賓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系博士)對洪東標的新系列作品說:「洪東標以「悲憫靜觀」察覺「天地萬物的詩情畫意」,不僅為他的藝術生命推向高峰,也為百年台灣水彩藝術帶來撼動人心的作品」。


在生活與創作中最接近洪東標的畫家吳冠德(新莊高中特教組長、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秘書長)說:「洪老師一件件動人的作品,其實是樸實誠懇人格的體現,畫中清透沉穩的色彩是心境的沉澱,流動的水份是意念流轉的自在,壯美的山水大氣是能容的氣度胸襟,峽谷月夜裡的幽暗寂清,彷彿來自心靈最深處的寧靜…」。

的確我們看到洪東標的轉變和努力,近年來每一次的展出都有新的元素、新的內涵、新的意念在萌芽、同時彰顯一個水彩畫家的執著和成就。


龍磐的夜釣者 56×76㎝ 2010


福正村的夜晚 39×56㎝ 2010

洪東標簡歷
現職: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台灣國際水彩協會常務理事、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師、中正紀念堂終生學習班教師
曾任:全國美展、高雄市美展、台北縣美展、玉山獎、新莊美展評審委員。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了辦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創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選的30餘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將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點開始,展現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另外加入土樓、馬祖、武陵農場等近期遊歷的景點所創作的作品共70餘幅作品,以透過畫家敏銳的眼睛來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畫集的流傳,希望觀賞和讀者能在翻開這本畫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進行這一段美麗的旅程。
  • 一生熱愛水彩的洪東標,在1994年進入新莊高中美術班任教,除了教學,創作便是它的最愛,曾在80年代屢屢得獎的他,早期即以透過變形、分割與造形重組的形式, 將光影的層次做理性的分析,拮取部份印象主義中的理念,呈現光影的位移軌跡和明暗變化,感性主觀的展現畫面中色彩層次的多變與律動,將都市建築、風景、靜物、人物、花卉引進入畫裡,形成個人風格聞名於畫壇。
  • 從小喜歡自然的楊笙銘,對台灣鳥類情有獨鍾,藉由畫筆將台灣鳥類及動物表現於畫紙,與所有同好分享,並希望藉此喚起大家對台灣自然生態的重視。使那些可愛的鳥類及動物活躍於紙上,讓人學習尊重生命,體會自然之美,開啟心靈視窗。
  • 「印象風城」水彩展在早在2007年即由林市長與協會共同促成,是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一系列透過政府部門合作展出的活動之一;我們為配合「印象風城」特展的主題性展出,特別在2009年四月辦理一次外地藝術家的新竹市采風之旅,承蒙文化局的接待,畫家充分感受到新竹人的熱情,也將豐碩的採集資料轉化成一幅幅美麗的畫作。
  • 這幾位中生代的畫家共同的特點是對水彩的堅持和堅實的表現能力,不玩弄技巧、不譁眾取寵,讓水彩畫表現出完整的結構性、空間層次豐富、肌理結實、色彩豐富,讓水彩畫不再只是輕巧的隨興之作;此次展覽也同時探討了台灣的水彩畫在歷經百年的發展之後,處在二十一世紀更多元的藝術環境中如何繼續生存?
  • 水拓畫在土耳其已有千年歷史,是一種利用水油分離原理進行創作的繪畫藝術。它的秘密在於,水中溶有一種名為「高爾」的化學物質,「高爾」 將水和油質顏料分層,使其無法相溶。而「高爾」與水的比例把握,則是體現畫師功力的關鍵因素。同時,鐵皮盒子內的水也不是普通的水,裡面還養著海藻類的植物。
  • 他被公認台灣水彩界後黃金時期的代表之一,他的十二冊水彩教本成為習畫學子必備的暢銷書。然而他自己的美術之路卻是臨時大轉彎而意外鋪展出來的。四十歲才初登大山、四十歲才開始創作,縱情高山流水,郭明福用理性的方式畫畫,用彩筆留存美的景物與漂鳥精神。
  • 李曉寧老師的畫作以豐富的層次見長,色彩厚實卻不失水彩的透明性與流動感,作品著重結構佈局與視覺美感。音樂科班出身的她,巧妙擷取音樂元素,將旋律與節奏的深刻體會融合於繪畫創作中,欣賞她的畫作很難不被隱藏在畫面裡的韻律節奏給吸引。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