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停插话 你该怎么办?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1年06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滕冬育加拿大多伦多综合报导) 你正在电话上与空调修理工打电话,不过你几乎听不到对方在讲什么,你4岁的孩子不停的喊着:“爸爸,爸爸,爸爸!”。你用手捂着话筒,低头问:“怎么了,你别叫,我在打电话。”4岁的孩子不再着急,奶声奶气的说:“我今天看到一条虫子。”
  
在父母与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学前儿童经常会无端插话。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你需要跟别人讲完话之后,才能听他说,有紧急事情除外。
  
多伦多儿童教育家Beverley Cathcart-Ross表示,孩子们经常在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插话,这让父母感到非常恼怒。
  
Cathcart-Ross说:“学前年龄的儿童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插话是不合适的。学前儿童的思想很简单,他们认为爱就是父母的给予,如果父母不关心他们,那就等于不爱他们。”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已经花了整整一个上午陪着孩子玩,而你刚刚拿起电话2分钟,或刚刚跟邻居搭话,他就过来捣乱。
  
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你突然忙起来了,或者突然不理他们了,他就觉得不受关注,很孤单。
  
Cathcart-Ross说:“一些孩子想,你不跟我在一起玩乐,我感觉不到你的爱。孩子要等到5岁或更大一点,才能意识到,即使家长不能每时每刻陪着他们,家长还是爱他们的。”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不能每时每刻都成为父母的焦点,有时候父母需要专心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么父母要怎么做?

不要停下手头的事情  
如果孩子不停的插话,这个时候停下手头的事情,去陪孩子,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冷冰冰的对待小孩,比如拍拍小孩子的背部,让孩子知道你知道他在旁边,不过最好不要看孩子的眼睛。这时候你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知道你在这里,不过我还是需要先打完电话。

告知孩子你要暂时忙别的
最好是在你拿起电话之前,告诉孩子,在打电话的时候插话是不礼貌的。或者说:“爸爸需要给奶奶打个电话,我如果同时跟两个人说话是不礼貌的。除非有什么很着急的事情,不然你需要等到我打完电话再跟我讲话。”
  
然后你需要向孩子解释什么才是着急的事情,如孩子摔倒了,或者有人敲门。

待在孩子身边
可以在电话旁放一些小贴纸或玩具,告诉小孩,在大人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到电话旁边玩,但是绝对不能打断。

尊重孩子
小孩的耐性很有限,因此父母可能没有很多时间打电话。有时,你需要告诉你的朋友,孩子需要你照看,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在电话上,“现在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等过一会儿我给你打回去。”
  
如果你在给孩子念故事的时间,的确需要打个电话,那么就告诉小孩:“我需要去打一个电话,很抱歉这个故事念了一半,我会尽快回来的。”告诉孩子等待的大概时间,让孩子知道你与客人谈完话后就会履行诺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澳大利亚家庭研究协会(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最近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现在澳洲经济强劲,但全国仍有一些家庭生活贫困,尤其是那些夫妇均不工作的家庭,他们不仅经济上窘迫,更会给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专家及慈善组织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那些贫困失业者。
  •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爱之适足以害之”,一项关于父母态度与孩子饮食习惯的研究,或许刚好说明了这一点。
  • 孩子挑食是最让父母头痛的问题之一,在“生活科学”网站上,伦敦大学专门研究儿童饮食习惯的露西.库克与美国营养师埃林.萨特,一同提供了一些关于儿童偏食的建议与说明。
  • 致力于儿童行为健康的心理学家凡妮莎.詹森(Vanessa Jensen)博士表示:“如果孩子哪天过得不如意或抑郁消沉,父母最好马上知道,而且要让孩子把问题说出来。”
  • 美国父母注重孩子的成绩吗
  • (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湾台北专题报导)青少年很难由单一原因去解释为何有偏差行为,可能源自家庭功能失衡,或是在学校与同侪人际关系出问题,除了父母没时间管教之外,有时“管教过当”过于干涉,也是问题来源之一,专家建议,父母应学着放手让孩子拥有自主空间。
  • 如果孩子因为不能追求自己的兴趣,必须朝着父母设定的目标前进,而过得不快乐,孩子能力再优秀,换来的可能只是彼此痛苦的折磨。
  • 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治疗那些成长在缺乏关爱的家庭环境的儿童时,有可能会遇到庞大的障碍......
  • 对父母或教育者来说,最严重的儿童教育错误,就是对走上错误道路的儿童预言悲惨的结局。这类愚蠢的预言会助长儿童的怯懦,让情况无限恶化。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鼓励儿童。
  • 我们必须从“激发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自己的长处与能力”来进行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