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武術亞太區初賽

南北派武林高手齊聚

font print 人氣: 83
【字號】    
   標籤: tags:

本次新唐人武術大賽匯集了1949年隨蔣中正來臺之武術名家所傳之武術,南北派武術高手質量並重,北方拳組有源自河北滄洲之發勁剛猛八極拳;山東道地古樸之七星、梅花、秘門、六合螳螂拳;風格飄逸之查拳、梅花拳;靈活多變之八卦掌;古樸無華之形意拳;翻滾騰挪之地功拳;架勢舒展大方之北少林長拳;拳路靈活多變之迷蹤拳等。

至於南方拳組有銅橋鐵馬著稱之洪家拳;臺灣傳統之金鷹拳;以內斂養氣取鶴之飛鳴宿食之白鶴拳;手法靈巧多變之詠春拳(廣東);靈活多變之洪佛派;福洲傳統之詠春;南宗少林之蔡家拳等諸多流派。

另外,器械組包括北派三節棍、金鋼圈、六合槍、龍形劍等;八卦門代表性之鴛鴦鉞、八卦劍、虎頭鉤等;螳螂門之代表性器械輕風劍、燕青單刀;南派之齊眉棍、三叉;北少林之八卦單刀、七星單刀、盤龍棍;北南派之春秋大刀等著名套路。

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強調武德

武術大賽亞太區初賽歷經六個小時的競賽,共有52名亞太區武術好手入圍。評審委員主席武術大師、中醫博士李有甫表示,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以來一直強調武德,如果執政、當官的人沒有政德,這個國家就要倒楣、淪喪,「所以我們提倡武德,可以帶動整體的社會美好,而且習武之人武德高尚,你的武藝一定高深。」

李有甫也給選手建議,如果要練武術,最好是抓住一門提高精深,「我們是為了大家好,要想提高學傳統武術,就必須恢復傳統武術本來的面目。」

傳統武術與新武術的區別

國際蓬萊派螳螂拳總會總教練施正中(攝影╱梁淑菁)

評委楊龍飛提到傳統武術與新武術區別,「很多練新武術的到30歲後就放棄了,因為對人體結構有損害;而傳統武術的大師年紀大了,但行走坐臥都非常自如,非常健康長壽。」他說,這是因為中華神傳文化貫穿天地到人,傳統武術有歷史和文化在裡面,但新武術沒有這些東西。

許多武術名家像是擒拿大師沈茂惠、螳螂拳名家蘇昱彰、施正中、精武迷蹤拳名家霍潔泉、北少林名家唐克杰、詠春名家楊文旗、大內八極拳大師金立言、洪拳名家張克治、中國摔跤名家郭慎、北派武術名家徐紀等,也特地前來觀賽。擒拿名家沈茂惠說:「武術是我們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固有的國粹。做人,練武術之人,更要講武德。」

閃電手、螳螂拳名家蘇昱彰表示,練新武術身體很容易受傷,裡面的動作不適合傳統武術的要求。他說,新唐人用傳統武術來號召,「這應該很好,希望能繼續辦,因為這種傳統武術的比賽,在世界上已經很少了,有膽量敢來辦這個的已經很少了。」

曾任中華武術代表隊執行總教練,中華民國教育部頒發五次國光體育獎章的螳螂拳專家施正中表示,新唐人主辦的武術大賽對於中華文化貢獻很大,期待有更多人共同參與保護中華武術的活動,讓中華文化能延續到永遠。

大龍少林洪拳總館長張克治表示,首次前來觀賞新唐人主辦的武術大賽,內心的感動非筆墨可以形容,目前不管在臺灣或是全世界的武術大賽,找不到像新唐人這麼用心維護與宣揚傳統武術的主辦單位。徒子徒孫遍布全世界的張克治說:「我已經教50年的功夫,有六代的弟子,原本想漸漸退下來,但是看了今天的比賽,又重新燃起我漸漸式微的鬥志,我要東山再起。」

對於臺灣的家長比較希望孩子拚學業,只重視課業不重視武術,詠春拳名家楊文旗表示,練傳統武術除了強身之外,也會比較冷靜、清醒有智慧,像他的孩子跟人相處講話很客氣,學業也都讀到碩士、博士。他提到新唐人大賽是世界級的比賽,每次舉辦都有來參加。

擔任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四任總統侍衛的八極拳技擊教官金立言的弟子劉文和、劉尚朋父子倆,曾分別在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摘銀奪銅,今年他們在初賽均入圍,劉文和表示,去過紐約看了各家好手,才知道天地之廣,讓他體會到「傳統武術是具備良善、品德的,也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一門大功課,希望把所學傳承下去。」

2013年新唐人第四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亞太初賽南方拳術組選手林志杰。(攝影╱林伯東)

南方拳、男子拳術組入圍選手林志杰,曾榮獲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男子組兵器類亞軍,「我們練武講究武德的教育,也要教練武的小孩子,你技藝再高但要更謙虛,練武不是用來打架的。」他說,假設今天你贏了,不代表永遠不會被打敗,而應該是跟自己挑戰。「傳統武術有找自己缺點,向內去修、提升自己的內涵。」

本文轉自第338期【新紀元週刊】「文化.藝術」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傳統武術包括幾個方面,就是要有養生的部份;要有抗暴的能力,止惡揚善;還有藝術性,有表演的價值;它還有修煉的成分,尤其是講究武德。這幾個方面都具備,才是真正傳統武術的內涵。
  • 中華文化的武和文又同根相連,舞和武亦同體相生。中華文化的源泉是道德、是神傳。
  • 劍在中國自古以來即被視為至尊、至祥的寶物,它所代表的是一種智慧與勇者的結晶,它在中國歷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經是最高權力的表徵,象徵中華民族浩然正氣之立國精神,以及古代技藝文化的代表。
  • 一把刀劍由開始製作到完成,約需時3~6個月,每個環節均不得有任何閃失,否則將前功盡棄,可見要造就一把上乘作品,需結合現代高科技及淬火技術、鑄劍師的無我心境、高超的研磨手藝、精密的組裝技巧、外觀思維美學,缺一不可。
  • 無論是舞蹈或是武術,只有自身修養達到純淨聖潔的高度,由內在融合外在的「功夫」才會展現出真正的神韻,也就是說只有首先做一個道德高尚、內心平和,符合宇宙「真善忍」標準的人才能真正展現出「武」中的玄妙和「舞」中的韻味美感
  • (shown)寬厚和慈祥的正義之劍,發射出的金光將劈裂那污濁、晦暗的一切,戳穿謊言、解體暴惡強權。俗話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宇宙歷史的規律就是這樣。任何事物,順應宇宙規律者倖存、福澤,違背宇宙規律者淘汰、消亡。
  • (shown)
  • 清代曾有個姓袁的響馬,即攔路搶劫的強盜。他善用彈弓發射鉛丸,即使在夜間也能百發百中..
  • 練武,要具備有武德。「武」是止戈;「德」指道德、品德。練武可強身健體,武德教育可引導人的精神朝向正信練武悟道。練武注重武德的精神是中國傳統武術向全世界推動的首要內涵。
  • 《射鵰英雄傳》裏,一燈大師用「一陽指」點穴讓黃蓉內傷痊癒。武俠小說中高來高去的功夫究竟是真是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