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與武將的宿命

作者 : 雲中君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文人要留名青史不難,但是在官場就鮮有成功的例子了。

文人抑鬱不得志

陶淵明在彭澤縣令的位子上掛冠而去,選擇了採菊歸隱;詩仙李白才華橫溢,有遠大的抱負,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詩歌,官場上卻抑鬱而不得志,最終卻是被賜金還鄉。王維和杜甫也都是官場上的失意者。大文豪蘇東坡德才兼備,仕途就更為坎坷,因受小人妒嫉,屢遭貶官外放,流離失所,一度不得不在蠻荒之地的海南島安家落戶。

然而,不管文人如何抑鬱不樂,被冤殺的例子卻不多,如果與韓信、岳飛和袁崇煥等武將們相比,結局還是幸運多了。

武將難逃悲壯死

歷史上的武將則鮮有善終者,許多名將死得十分慘烈。秦始皇時代的名將蒙恬,被指鹿為馬的宰相趙高冤殺。韓信在并吞諸侯、戰勝項羽的過程,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卻在漢朝一統天下之後被呂后絞死。當年如果他安心在項羽帳下做一個執戟郎中,想必不會有那麼悲慘的結局。

在西漢王朝的歷史上,值得一提的是天漢二年秋天,李陵與匈奴的那場惡戰。李陵當時僅率五千步兵,深入沙漠,與匈奴八萬騎兵周旋,雙方「且引且戰,連鬥八日」,喋血廝殺百餘里。漢軍死傷過半,匈奴軍死傷萬餘,足以看出漢軍和李陵的忠勇非凡。

在緊急關頭,事先約定的主帥李廣利的援軍卻遲遲不見蹤影,水盡糧絕之時,李陵回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多年的部下們,殘臂斷腿,已經喪失了戰鬥能力。在此種情形下,繼續拚鬥等於白白送死。李陵雖不怕死,卻不能不顧及這二千多名傷殘兵卒,只得拋下長劍,仰天長嘆,隨即率眾投降。

消息傳至京城,朝野轟動,這時候誰也不敢再提他家的巨大功勛了。可憐李氏一門世代忠良,轉眼間竟遭致身敗名裂,妻兒老小幾十口都被大漢皇帝斬首示眾。不知道後世的武將讀到這段歷史,是否有人曾為李陵鳴冤叫屈?

時光流轉到了大宋王朝,誕生了一個千古忠臣--岳飛。宋太祖立誓不殺士大夫,宋高宗卻對武將毫不手軟。岳武穆背刺「精忠報國」四字,年年不忘收復故國河山。他「渴飲刀頭血,困睡馬鞍橋」,以少勝多,大破金兵。

眼看北伐成功在即,復國雪恥有望,卻被自毀長城的昏君奸臣,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處死在風波亭。岳飛父子和名將張憲同時遇難。雖然此後奸臣秦檜遭了惡報,罵名遺臭萬年,但是岳武穆不能死而復生,只讓後世的忠臣義士為此感嘆傷懷。

明朝的袁崇煥本是保衛國家的棟梁之材,機智多謀,屢次打敗清兵,卻被清太宗皇太極的離間計暗算,多疑的崇禎皇帝竟判他凌遲處死。一代名將就這樣被活剮了,豈不冤乎?與這兩個忠臣勇將的結局相比,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算是非常仁慈了。

至於徐達、藍玉和胡惟庸等人在幫助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後,雖然都享受了一段榮華富貴的日子,最終卻都好景不長,沒有逃脫「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如果說武將們的結局非常慘烈,那戰死的軍兵們就更加悲慘。「一將功成萬骨枯」,據中國大陸一個九旬老兵回憶說,他的父兄為了不做亡國奴,作為國軍將士雙雙戰死在抗日戰場;他與弟弟九死一生熬到了抗戰勝利,但是兩年之後其弟又在國共內戰中做了炮灰;內戰結束後,他的兩個侄子又死在所謂的「抗美援朝」戰場上;孤苦伶仃的他雖然躲過了這些劫數,卻因為參加過國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又多次被紅衛兵打得死去活來。

他曾感慨地說:「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但是在那些兵荒馬亂的歲月中,許多人當兵都是身不由己的。

李靖逢明君 擺脫武將蒙冤宿命

唯一的例外是大唐軍神--李靖。他生逢明主,雖遭人多次誣告,仍得以善終。他並不是沒有過錯,但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始終對他信任有加,有斥責但不加罪。當朝的御史大夫蕭瑀與李靖不和,曾妄加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突厥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被兵士們搶掠一空,請求朝廷追查嚴懲。

唐太宗念其功勞,特赦不得審查。太宗以其功勞大,加授左光祿大夫,賜絹一千匹,加實封戶,通前為五百戶。後來知道李靖受了誣告,又賜絹二千匹,並由兵部尚書晉升為右僕射,成為宰輔。

後來李靖在進擊吐谷渾時,利州刺史高甑生任鹽澤道總管,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備,心懷不滿。戰事結束後,即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唐太宗明察暗訪,弄清事實真相,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

此後,李靖以軍功進封衛國公,貞觀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繪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為大唐功臣,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他在79歲時無疾而終,可以說是武將中的一個異數。

隱忍是人生必修功課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十一章中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孔子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如果遠方的人不歸服,就用仁、義、禮、樂招撫他們。)可見不到萬不得已,聖人們都不主張動武。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明白了這些道理,就知道隱忍才是人生中必修的功課。

愚昧如我輩,沒有韓信那樣的百戰百勝、用兵如神的文韜武略,也沒有岳飛那樣的一馬當先、萬夫莫敵的神勇,只能學一學陶淵明的村野採菊,學一學蘇軾的種菜烹調和諸葛亮的「晴耕雨讀」。望月光星辰,看日落日出,勝似為世間的虛名小利爭鬥不息。一個人完全放棄了爭鬥之心,就能在世間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一切順其自然,不亦樂乎?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遠知,是隋唐時期揚州人。其母親在白天睡覺時,夢見鳳凰落在她身上,於是有孕,有僧人曾告訴他的父親說,說其兒子出生後會是個大方士。
  • (shown)中國人常常講「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歷朝明君都是敬天愛民、順天治國的;而君王所展現的仁者胸懷也能感天動地,澤被蒼生,這正印證了「仁者無敵」這句話。
  • 說起無神論,人們一定會聯想到中共文革期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否定和批判。以邪靈崇尚的「無神論」為前鋒,肆虐毀壞神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致使人倫道德陷入空前危難,人際關係遭到扭曲和割裂,傳統的價值觀念也被生生的剝奪抽裂。這一以「無神論」煽誘的文化革命,破壞的慘烈程度,令海內外仁人志士悲傷感凄,慘不忍睹。
  • 如第五章所述,文明陵替,禍起二端,一為科學之邪變,二為共產邪靈之為禍。彼於文明之變亂,直斷信仰中脈,動搖神傳根基,致三百年間人世渾渾,頹墮如崩,有大力者無智,有大智者無力,有知其然而然者,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已矣哉,神傳文明懸如一線,扭轉乾坤大命惟誰?二十世紀末,法輪大法橫空出世,與救世傳說合契若神,此於第六章已述及,故茲不贅,本章所著眼者,乃於現實中,法輪大法於文明變亂兩大禍端之撥亂反正。
  • 冬天,是一個隱忍的季節,她睿智而理性的為人們演繹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內涵,她將熱情埋藏至深,只為迎來下一個季節的盎然春意。
  • 人生中有善緣就會有惡緣,如果謙恭低調的去善解惡緣,那人生中的惡緣就會逐漸減少,未來的人生必定逐步走向光明。然而,當人出於自私的觀念保護自己時,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心緒,對攻擊、欺騙自己的人大多會採用以暴制暴、以惡制惡的方式去回擊,這樣回應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惡緣得不到善解,將來說不定還有拔拳相向的隱憂。
  • 提起古代,我們現代人大多會認為那是一個很封建、傳統,生活節奏又很緩慢的古老時期。而且古代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非常迷信神鬼、占卜之事。以致,我們一提到鬼神,現代人大多會認為那是古人的豐富想像而已。
  • 有一天,我用自製的臘肉炒了一盤臘肉炒菜苔,這是湖北地區非常普通也很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雖然用的是去年醃漬的臘肉,但是女兒吃後還是問我:「媽媽,為甚麼只有臘肉才有這種特殊的臘肉香味呢?」
  • 唐代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唐太宗「柔懷萬國」,貞觀之治為鄰近列國所仰慕。由於唐代具有對各種文化藝術兼容並蓄的非凡氣度,儒、釋、道「三教」並立,詩文、樂舞、書法、繪畫以及文論莫不昌盛。唐代的繪畫作為盛唐氣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筆,繪畫名家輩出,見於史冊者就達二百餘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