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道崇德 敬天保民(上)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人品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誌。孔子對「人品」的論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財富,他注重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堅持道義至上的原則,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民愛物」、「見賢思齊」等做人的理念。

孔子心目中的聖人有堯、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稱讚其尊道崇德,敬天保民,品行高尚,為後世樹立了典範。

孔子那個時代,社會動盪不安,禮崩樂壞,他以弘揚道義為己任,帶領學生周遊列國而弘道。他處處以身作則,提出「君子學道則愛人」。他稱讚古聖先賢,秉承上天賦予的使命,以德善化民眾,令人崇敬和仿效,這在儒家經典《論語》、《尚書》等書中多有記載。

唐堯之仁

帝堯(國立故宮博物院)

堯帝,號陶唐氏,上古五帝之一,他觀測天文、欽定曆法;「興利除害,伐亂禁暴」;設立「誹謗木」,也就是今天的華表,博納眾諫,任人唯賢;推行德教,教導臣民以「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教育百姓和睦相處,做到「九族既睦」,使民風淳厚。

其時天下太平之至,四海升平,民心既和,感應自懋,天降祥瑞不計其數,「宮中芻化為木、鳳凰止於庭、神龍見於宮沼、歷草生階、宮禽五色、鳥化白神、木生蓮、箑莆生廚、景星耀於天、甘露降於地」,正是「堯為仁君,一日十瑞」。

堯帝后來擇賢禪位於舜。在《論語.堯曰》中記載堯帝對舜說:「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厥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意思是說:舜呀!上天的大命已經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忠誠地遵守中正之道!如果天下的百姓都陷於窮困,上天賜給你的祿位就會永遠地終止了。後來舜也把這話告訴了接替他的禹。

《論語》講述孔子稱讚堯帝說:「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意思是說:偉大啊!堯這樣的君主。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堯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麼廣大啊!百姓們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去稱讚他,他制定的禮儀制度是多麼美好啊!

虞舜之德

虞舜(國立故宮博物院)

舜帝,號有虞氏,孝聞天下,德播世間。他耕於歷山時,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漁於雷澤,把經營好了的漁場讓給他人;帶動河濱製陶的工匠精心製作,不粗製濫造;無論在哪裏,他高尚的德行都能夠感化周圍的人,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為帝後,推行禮樂文化,加強祭祀活動,表現出他對禮樂祭祀的重視。舜帝後來擇賢禪位於禹。

孔子稱讚舜帝治國之道是:「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意思是說,能稱得上無為而治的人,就是舜吧!他需要做什麼呢?只是恭恭敬敬地端坐在朝廷上就可以了。孔子的意思是舜德盛民化,因此國家的事務都由人民自動的解決了,舜只管自己修德,盡天子的職責便罷,即端正自己來端正了天下。

孔子還說:「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論語.泰伯》),指舜帝有五位賢臣,即禹、稷、契、皋陶、伯益等,均為「治世之臣」,恪盡職守,各司其職,因此而天下太平,即「舉賢而天下平」。

舜帝制作了《韶樂》用以祭祀上帝和神明,《韶樂》在中國文化史上享有經典的地位,其平和德音使「鳳凰來儀,鳥獸化德」,孔子稱其「盡美矣,又盡善也」。

孔子稱讚舜帝:「舜之為君也,德若天地而靜虛,化若四時而變物,是以四海承風,暢於異類,鳳翔麟至,鳥獸馴德。」(《孔子家語.好生》)

意思是說,舜帝仁愛好生,他的德行猶如天之高、地之厚,而又寧靜謙虛,教化如四時,使萬物生長,所以四海皆接受舜帝的教化。鳳凰和麒麟出現,連鳥獸也馴服於他的威德。

夏禹之儉

夏禹(國立故宮博物院)

禹乃夏朝第一代王,大禹治水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禹奉堯舜之命治水,立即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為人十分謙虛,聽到別人對他的善言相勸,常感激下拜。他廣納善言,採用疏導的辦法,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規劃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櫛風沐雨,不畏艱辛,歷經十三年之久,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三過家門而不入,疏導九條河道,修治九個大澤,鑿通九條山脈,不僅治理水患,而且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眾河朝宗於大海,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的局面。

在治水害的同時,禹還指導人們發展農業生產和水上運輸。「茫茫禹跡,畫為九州」,使天子的道德教化達到了四方荒遠的邊陲,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現出一派井然有序、怡然富足的景象。

大禹治水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面對「浩浩滔天」的洪水,禹勇敢的承擔起治水、安民這一偉大使命。孔子非常推崇堯舜,還將禹與其相提並論,說:「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論語.泰伯》)

意思是說,崇高啊!舜和禹擁有天下,富有四海,一點也不為自己!孔子稱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為紀」。

孔子除了稱讚禹為「無間然」即完美無缺之外,還尤其稱讚了禹之儉:「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意思是說,禹平時自己飲食節儉而不鋪張,但祭祀神明時卻貢品豐厚潔淨;平時穿衣樸素而不奢侈,但祭祀時卻祭服盛美;平時所居之室非常儉樸,但致力於田間水道,一心放在治水上,解決水患,救助了百姓。大禹的美德無以復加啊!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書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祁天宗這個人自恃有才學而驕傲自大,尤其不信神佛,經常隨意謾罵。下雨柴濕,他叫書僮劈開木作的神像燒火。
  •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专家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
  • 莫高窟中那些刻畫神佛的雕像和壁畫,也反映了神傳的文化。釋迦牟尼佛曾經告誡弟子,不但要傳播佛法,還要傳播文化知識。歷史上大多數宗教都認同神造人的觀點,只有近代的科學讓人相信人是從猴子變來的。
  • 舜繼帝位後,便命已成為夏部族首領的禹繼續治理洪水。禹欣然領命,但沒有貿然行事,而是首先認真總結父輩治水的教訓,尋找治水失敗的原因。
  • 蕭衍是漢代相國蕭何的後代,在位四十八年,壽八十五歲,是秦始皇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長壽皇帝,僅次於清朝的乾隆。
  • 《諸葛亮文集.便宜十六策.舉措》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又說:「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人才是治國的根本,治國和人才的關係,就像房屋和柱子的關係,人才短缺了,國家也就難以維持。
  •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一個人的作為也能改變命運......
  • 古人認為,人的命運與禍福,都是有因有果,一切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一切都逃不出天理的安排。然而天道佑善,常眷顧、幫助善良的人,使其做事有如神助。自古以來積德改運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是南宋的趙雄行善得報的故事。
  • 「相由心生」一詞在神傳文化中佛道兩家都有所用。這裏的「相」一般是指事物的表現形式,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事物的表象,而這種表象變化萬端,都由於人心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狀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