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記憶

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弗瑞德利希
史多華
font print 人氣: 10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習慣於祥和寧靜田園風光的藝術愛好者,看到這幅弗瑞德利希的這幅「風景畫」時,一定感到有些錯愕。只見蒼白荒涼背景中,一叢破碎的冰片被暴力推擠成尖銳磷峋的小山;在結冰的海平線上顯得十分突兀。有人形容,就像一個沉睡海底的巨人甦醒時,撞破表面冰層的景象一般。

這幅《冰海洋》是十九世紀德國浪漫派畫家卡斯巴‧大衛‧弗瑞德利希的作品。他年幼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悲劇。他跟著父親和兄弟到一個結冰的湖面玩耍。結果他腳下的冰層破裂,致使他下沉,眼看就要滅頂,他哥哥情急之下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他,結果他獲救了,而哥哥卻永遠被冰封湖底。就在那個傷心的童年時期,他又先後失去了母親和姐姐。

或許是童年悲劇的烙印吧,弗瑞德利希的畫中總有揮之不去的感傷。這幅《冰海洋》除了荒涼悲愴,更呈現出大自然力量的殘酷和不可抗拒。從裸露出的船隻殘骸,可知這是艘遇難擱淺的廢棄船隻,長期在冰洋間受冰面撞擊、摩擦、擠壓多時而激起這個冰山景象。

這個景象「美」嗎?很難這麼形容。它不同於過去古典藝術中追求的和諧優雅,但卻能引起另一種令人震撼的強烈感受,或許就是當時哲學家康德所說的「崇高(Sublime)」吧。哲學家們認為「美」與「崇高」都是藝術所能對觀眾激發的感動。美是令人愉悅愛慕的,崇高是經過痛感而昇華的。這種「崇高」的力量,我們在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如最後的審判);或在貝多芬強大力量的交響曲中也能領略到。

2. 1280px-Der_Watzmann_(C_D_Friedrich)

《瓦茨曼山(The Watzmann)》,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 – 1840),1824年作。170 x 133 cm (66,8 x 52,3 inches),油畫於帆布。

4. Rocky_Landscape_in_the_Elbe_Sandstone_Mountains_-_Caspar_David_Friedrich_-_

《易北河砂岩山脈的岩石景觀(Rocky Landscape in the Elbe Sandstone Mountains)》,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1822和1823之間。

浪漫主義藝術崇尚表現人類的強烈情感,不避諱殘酷、悲情、甚至恐怖的內容,在十九世紀初期繪畫、文學和音樂上似乎都有同樣趨勢;與追求理想美的新古典主義形成一股時而抗衡時而互補的勢力。歷經革命的法國浪漫派畫家的偏好表現歷史悲劇,而與文學緊密相連的德國浪漫主義者則鍾情於表現大自然浩瀚、雄偉;載育萬物的包容卻又蘊藏危險、深不可測的力量。

弗瑞德利希的名作《呂根島的白堊岩(Kreidefelsen auf Rügen)》,1818年作。

《呂根島的白堊岩(Kreidefelsen auf Rügen)》,弗瑞德利希1818年作。

Caspar David Friedrich, Autoportrait, 1800, pierre noire, 42 x 27 cm, Galerie nationale du Danemark, Copenhague

畫家於1800年作的自畫像。(Caspar David Friedrich, Autoportrait, 1800, pierre noire, 42 x 27 cm, Galerie nationale du Danemark, Copenhague)

弗瑞德利希是個徹底的浪漫主義者,他的風景中流露出強烈的個人情感,夢想與內心折磨。偶有點綴畫面的人物,多以背影出現,彷彿在邀請觀眾跟他進入一個神秘的境域,超脫了塵俗(也可能是逃避了現實),也在藝術創造的「自然」中得到療癒和撫慰。@*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浩波﹐在經歷一些波折時﹐望你保重。就我的感覺﹐中國當下可能出現的大詩人﹐他應該是堅持“寫實性”﹐也是我從進入網絡就一直強調的“一針見血”的寫法。我希望你能堅持。我感覺你說你在做著“浪漫主義”寫法是一種逃避(我斷言﹕浪漫主義在當今中國不會再出現大詩人﹗﹗)﹐因為你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已經在寫實性上出現了瓶頸。
  • 在法國,浪漫主義的繁榮更多體現在多位作曲家身上,其中比才(1838-1875)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歌劇《卡門》儘管因表現了普通人的愛恨與欲望,內容極為接近現實,在當時惹來極大的爭議,然而隨後卻大受歡迎,常演不衰。劇中的《愛情是一隻不羈的小鳥》(哈巴涅拉)和《花之歌》以及《鬥牛士之歌》,幾乎成為了比才的招牌唱段。而他的另一部歌劇《采珠人》和戲劇配樂《阿萊城姑娘》,則以抒情性見長。
  • 萬神殿(Pantheon),「Pan」泛指全部「theon」即神的意思;這座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羅馬建築物,傳說是羅馬人民為了敬獻諸神而蓋的神殿,膜拜的是羅馬神話中奧林匹斯山的眾神。
  •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時尚造型系學生畢業展以「時尚之詩與舞」,在基隆渲染出一片時尚創意作品的氛圍,在服裝、整體造型、時尚彩繪、創意飾品及各種複合素材之創作品上,有其青春、熱忱、敏銳、冒險的時尚新思維。特別的是,知名演員沈海蓉為這屆畢業生,她將自己的紙繡藝術與經國時尚系所學之美學創意,以及飾品製作之技術沉澱為其個人風格。
  • 嘉德水道橋的雄偉風姿歷來受到人們的讚頌,英國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年)在1884年參觀後曾發出感慨,「巨大的、堅實的、難以想像的建築矗立在你眼前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凝視著它,體會它的高貴、完美和偉大。」
  • 2016年1月16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David H. Koch Theater at Lincoln Center)進行第3場演出後,觀眾帶著喜悅之情緩緩離開劇場。大學生Michael Forrester說,他完全被神韻藝術家們高超的藝術造詣所震撼。
  • 臺大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任昊佳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對赤道太平洋約2萬年前冰河期海底沉積物所做的最新研究結果,推翻了盛行20年鐵假說,即對海洋藻類做鐵施肥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減緩全球氣候暖化。此研究榮登頂尖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