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美玉

作者:李曉徑

宋 舊玉鐲,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7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人認為,君子有九思,而美玉有九德。古人佩戴玉器,不是對財富的炫耀,也不僅僅是作為裝飾,而是「君子比德如玉」。《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

何為君子?

《論語.為政》篇:「子曰:『 君子不器。』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先去做到自己所要說的話,然後才把它說出來。君子以道義對待眾人,不會以利益勾結眾人。

《易經》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君子追求的是無形的「道」,而不會為萬事萬物各自的「相」所困擾和束縛。所以,掌握了「六藝」也不過是一個最珍貴的器皿,而「不器」則是指不限於技藝的道德高尚之士。孔子對於君子的論述,一開始就處於「道」的高度,處於道德的制高點,而其後的論述,可以理解為都是關於君子的言行和外在表面。

魯哀公向孔子問政,孔子說,分辨了「五儀」則治國之道就完備了。所謂「五儀」就是:庸人、士人、君子、賢人、聖人。《孔子家語.五儀解》中,孔子曰:「所謂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則君子也。」也就是說:所謂君子,說出的話一定忠信而內心沒有怨恨,身有仁義的美德而沒有自誇的表情,考慮問題明智通達而話語委婉。遵循仁義之道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強不息。他那從容的樣子好像很容易超越,但終不能達到他那樣的境界。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論語.憲問》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孔子自謙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君子首先應當是一個仁者,同時還需要「智」和「勇」。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論語.季氏》篇,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九種要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清與否;聽的時候要思考是否聽清楚;自己的態度臉色要思考是否溫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謙恭;言談要思考是否忠誠;辦事要思考是否恭敬嚴肅;遇到疑問要思考是否應該向別人詢問;忿怒時要思考是否有後患;獲取財利時要思考是否符合仁義。

《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故君子須臾不離道也。孔子說過,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麽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君子比德如玉

許慎《說文》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管子.水地》曰「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無論何種說法,也都體現了「君子比德比玉」的境界。

五德者說:「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歧,潔之方也。」

溫潤而有光澤,是他的仁的品行;內部的紋理從外面就可以看到,可以知道中間,這是義的品行;他的聲音舒揚,清純所以很遠就能聽到,這是智的品行;不屈不撓,這是勇的品行;玉質尖銳清利卻不傷人,這是他純潔的品行。

九德者說:「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guì音貴),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這皆見,精也;茂華光澤,並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撤遠,純而不淆,辭也。」

溫潤而有光澤,是他的仁;清澈而有紋理,是他的智;堅硬而不逼迫,是他的義;清正而不傷人,是他的品節;鮮明而不垢汙,是他的純潔;可折而不可屈,是他的勇;優點與缺點都可以表現在外面,是他的誠實;華美與光澤相通透而不相侵犯,是他的寬容;敲擊起來,聲音清揚遠聞,純而不亂,是他的有條理。

《禮記.聘義》記載,子貢請問孔子為什麼君子重玉而輕石?孔子說:「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意思是說:從前的君子,他的美德可以和玉相比。玉溫潤而又厚澤,這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稜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玉佩垂而下墜,就好比禮;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既不因其優點而掩蓋其缺點,也不因其缺點而掩蓋其優點,就好比人的忠誠;光彩晶瑩,表裡如一,就好比君子言而有信;寶玉所在,其上有氣如白虹,就好比與天息息相通;產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潤豐美,又好比與地息息相通。圭璋作為朝聘時的禮物可以單獨使用,不像其他禮物還需要加上別的什麽東西才能算數,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沒有人不看重玉的美德,這就好像普天之下沒有人不看重道那樣。《詩經》上說:「多麽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樣溫文爾雅。」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君子溫潤如玉

《國風.秦風.小戎》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想念那位君子啊,他的作風就如同溫潤的美玉一樣。這首詩的背景是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於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討伐西戎。君子的本意為「君之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即分封建國的諸侯國君之子。原為貴族的統稱。而儒家認為君子應不單指貴族或士大夫,而是僅次於聖賢之下,忠信仁義、思慮通明、篤行自強的人。此時真正意義上的君子,已與財富、地位無關,即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人。

《論語.學而》記載,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詩經》上說,『(一個君子的修養)要像對待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讚美他:「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我可以同你談論《詩經》了。」

《詩經.衛風.泣奧》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君子之美德也是通過聖賢的教誨和人生中的磨礪與修為才可以達到的。

君子守德如玉,故君子一定是知禮明禮之人。《禮記.曲禮上》曰:「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君子要用恭敬、抑制、退讓的精神來顯示禮。《禮記.曲禮上》又曰:「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博聞強記而能謙讓,樂於作善事而不懈怠,這樣的人就叫做君子。君子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說自己好,也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要對得起自己,這樣,交情才能始終保持。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夏爾特大教堂(La cathédrale de Chartr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約80公里處的夏爾特市。教堂坐落在山上,經過幾次的焚毀又重建,薈萃了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那裡有世界上最古老 的彩繪玻璃畫,工藝精湛,精美絕倫。中世紀的時候教堂雕塑都是有顏色的,紅、藍、金、綠,非常鮮豔的顏色。在十六、十七世紀時的建築不太喜歡用顏色,就把 顏色都擦掉了。如今,白天的教堂是石頭本色,藍天白雲下,莊嚴而寧靜;夜幕降臨後,通過色彩斑斕的燈光秀,中世紀的原貌重現。
  • 為了使大唐之風廣傳,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日本朝廷亦仿效唐朝,建立了各級學校,廣泛傳授漢學。
  • 邵雍從物理性命學的研究中,體悟到人的立身處世、言談舉止都必須遵循天理,達到「內聖」。因此,邵雍先生一生都非常注重自己道德品質的修養。
  • 奉唐太宗之命,以「務乎政術,存乎勸戒」為宗旨,治世寶典《群書治要》於大唐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而中國宋代和明代的儒家學者,沒有一個提到此書,在中國散失千年。亡佚千年《群書治要》重現中土,來源於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這一段流傳的歷史…
  • 笛是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它歷史悠久,在黃帝時期的樂官伶倫曾以竹子作笛吹奏,是目前在文獻上發現最早的紀錄。
  • 中國服飾是中國文化和禮儀的一部分。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漢服是右衽,北方少數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發,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由此可見,孔子十分重視服飾禮儀。
  • 陸游生於北宋宣和年間,年幼時期便遇上靖康之禍,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因此早年便立志抗金救國,他天資聰穎,十二歲能詩文,在參加禮部考試時名列第一,但因喜論恢復,仰慕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詩中曾寫道:「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
  • 蓮花
    《論語 .里仁》篇中,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即中國傳統的讀書人所傳習的忠恕之道,或單提一個恕字,稱為恕道。
  • 這個被顛倒的渾天儀,在當時英國思想家湯瑪斯.摩爾的理論中則象徵著一個想像中的烏托邦;進而引申出另一層意思,即「 顛倒事物以革新思想」。有時逆向操作或反向思考,說不定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