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與神奇事兒知多少?

作者:容乃加
圍繞著明月,中秋節有許許多多的風俗和傳說。(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36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日月輪轉,一年容易又中秋!中秋節是中華民俗中的大節日。月到中秋分外圓!一到中秋節,圍繞著月亮,有多少故事,有多少民俗,有多少神奇事兒?讓我們來回顧一番,玩味中秋、迎接中秋節。

賞月拾桂子

秋天的月亮最明亮,古人傳說八月十五日這一晚從皎潔的明月中可能落下桂子來,唐代詩人有不少相關的詩篇。「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是可遇不可求的中秋夜神蹟,而且跟修行與生命的昇華有深切的連繫,從李白的詩句:「還聞天竺寺,夢想懷東越。每年海樹霜,桂子落秋月。」還有白居易的詩句:「山寺月中尋桂子」、「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都可以看出來。

古書上記載有中秋「桂子月中落」的奇事。杭州靈隱山多桂樹,靈隱寺的僧人在中秋夜曾經拾得桂子。《杭州府志》也記載多起山寺僧人遇到天降桂子,有如天下起桂子雨,大如豆、圓如珠,有白、黃、黑各色,帶有辛味。

明代禮部尚書朱國禎的《湧幢小品》有「桂子落秋月」記載。他說南宋紹定年間,詩人舒岳祥在中秋月讀書,那夜月色非常明潔,舒岳祥突然聽到屋瓦上傳來冰雹撒落的聲音。他的祖父開門察看,然後說「此月中桂子」。

朱國禎本人也有親身經驗,某年中秋夜他在天台山中曾遇到月中落桂子,還叫隨身童子撿了二升。那月中桂子大小如豫章子,無皮、中間有仁,顏色如白玉帶有雀卵紋,可咀嚼出芝麻氣味,拿來作枕頭清芬襲人。中秋夜落下的桂子宛然具有神力一般,一種即活,散落在磚縫間只要十天就能長成樹,子葉柔長,冬天仍然勁秀不凋。這怎能不讓人聯想起傳說故事裡的月中神奇桂樹!

桂風高處,漸近中秋節。(pixabay)

祭月、拜月

唐代就有中秋節或秋節的叫法了,但是還少見相關的民俗活動。唐末宋初有無名氏的《洞仙歌》,歌詞有「中秋節」一詞:「桂風高處,漸近中秋節。」入了宋代,中秋節成了民俗中的大節日,圍繞著月亮的風俗,比如祭拜月亮普及民間,尤其是在京城,盛況空前。

傳說中嫦娥奔月是在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於是每到年中的這一天,人們在月下庭院中擺香案,供瓜果、雞冠花等等供品祭拜月亮和嫦娥。供月餅拜月是到了明、清才有的習俗。拜月之後,人們在月下設宴邀飲,兒女喧譁,一片歡樂佳節的景象。

宋代人的《醉翁談錄》記錄了京城中秋拜月的風俗盛況。當時家家戶戶的子女,不論貧富,只要上了十二三歲的年紀,都迫不及待地穿上成人的裝飾,登上高樓或是在家裡中庭焚香、拜月。男子、女子心中都懷著祈願,女子祈願如嫦娥一樣美貌,婚姻家庭圓滿如皓月,多子多福;男子祈願早日登科,「只為嫦娥愛少年」,反映了男子們娶妻要娶嫦娥美眷的心願。到了清代,中秋節拜月時,拜月以女子為主,男子多不叩拜。京師俗諺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中秋拜月,祈願如嫦娥一樣美好。(大紀元)

賞月、玩月

唐玄宗曾在八月十五日之夜與貴妃臨太液池,憑欄望月,因為樓不夠高而不盡興,想要興建望月樓,次年安史之亂起,便作罷了。宋代時,中秋夜登高樓賞月、玩月是時尚的玩樂。富貴的家庭張燈結綵裝飾美侖美奐的涼臺舞榭,邀集親朋好友來賞月,老百姓就爭占酒樓去玩月。

酒樓裡一整夜絲竹笙歌鼎沸,里巷的兒童們連宵嬉戲。夜市的攤販連結聚集,通宵達旦。 元代蒙古人和漢人一樣有中秋玩月、賞月的習俗,八月十五日在西樓歡宴,在美麗的錦亭望月。 明代時南京建望月樓、玩月橋,清代時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賞月勝地。此外,地方的美山麗水,也都是人們登高攬月、登船遊月的風致地。

宋代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可說是賞月作的代表,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中秋夜緊緊繫在一塊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懷,千年來更是連通了代代華人,今古一心。

月餅

白露茶醉中秋!賞明月吃月餅。(fotolia)

周代禮制,秋分祭月、敬老,請老人吃糜粥,不是吃月餅,在唐代時也是一樣。宋朝時已經有「月餅」了,但當時還不是中秋節的應節食品,而是一年四季都買得到的常民點心;浙江錢唐的市場中賣的「月餅」是蒸食的點心,還不是現在這種烘焙的香酥的月餅。

中秋節拜月供月餅、吃月餅,是明清兩代才形成的風俗。明代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民間普遍用大大圓圓的月餅拜月亮,並且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那時人們很重視月餅的「團圓」象徵,所以用來祭月的果、餅一定要圓。

清代時拜月的「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圓徑大的超過一尺,上面畫著月宮、蟾蜍、玉兔,祭拜完後拿來吃,有的人家把月餅留到除夕夜才吃,叫做「團圓餅」。拜月之後的月餅,分給家人吃,每人一份,家裡有未能歸鄉的遊子也要給他留一份。

中秋觀潮 天語警示

八月十五日的月亮引得海潮大起大落,所以人們也興起觀潮的遊興。漢代時就有中秋觀潮的雅興,枚乘的《七發》賦中記述,中秋月圓時,將和諸侯們往廣陵曲江口去觀潮。(「將以八月之望(十五日),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揚州舊稱)之曲江」。)

中秋觀潮,天下一勝。(pixabay)

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加普及、盛行。「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 杭州的錢塘觀潮又是偉觀中的偉觀。錢塘江潮在中秋夜月圓後到十八日達到高峰,洶湧澎湃的潮頭常達五米,回頭潮甚至可達二十米,衝速飛快,有如奔騰的千軍萬馬。唐代時錢塘郡(錢唐郡)郡守在每年中秋既望(十六日)迎潮設祭,寄寓平安的祈願。

唐代詩人孟浩然有「八月觀潮罷,三江越海潯」的詩句(《初下浙江舟中口號》),另一位唐代詩人姚合描寫「杭州觀潮」:「勢連滄海闊,色比白雲深」、「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排山倒海般的錢塘江潮真是驚心動魄!宋代和明代風俗志中也都記述了錢塘江觀潮盛況;錢塘江潮「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的盛況到今天依然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觀錢塘江潮,曾經發生過很神奇的事。南宋時,每年中秋臨安人大半都會去觀看天下勝景的錢塘江潮。紹興十年中秋前二天夜裡,錢塘江上居民有人聽到空中傳來說話聲,說今年當有數百人死於橋上,都是邪惡、淫亂、不孝之人。在死亡名冊上的要叫他快來,不在冊上的,快快離去。隔天晚上,住在浦橋兩畔的人夢見有人來告戒,明天不要登橋,橋將會折斷。一早,橋畔相鄰數家的人發現昨夜都做了相似的夢。

當天,江潮將至時,橋上站滿了人,得夢指點的人都到橋邊苦口婆心勸告熟識的人快下橋。那些人都不聽,以為是妖言惑眾。不一會,奔湧異常的驚濤激岸,橋震壞了,塌陷入水中,壓死、溺死的有數百人。人們後來發覺,死亡的盡是平日凶淫、不孝的人。 受了這樣的驚世教訓,人們知道了神可能用人想不到的異事來懲罰惡人,凡事都不是偶然的。

點燈 燃燈 燒塔

中秋夜,皇家內廷和一些地方民間有燃燈、燒火助月色的風俗。南宋的宮中,中秋節一整夜燈燭華燦到天明。浙江地方在江上放置「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一夕浮滿水面,爛如天上繁星,真是盛觀。傳說江神喜愛水燈,人們就放水燈來獻給江神。南方鄉村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燒瓦塔、燒番塔,燃火到深夜的習俗。點燈、燃燈、燒塔,燈火燦爛,把個中秋節點綴得好像小元宵。

中秋月亮分外圓!中華兒女共沐月光,產生了代代相繫相屬的歸屬感;圍繞著月亮,圍繞著團圓,交融著中華文化悠久的情懷。中秋「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中秋的神奇事,傳達給世人賞月的外一章——日月輪轉間,天地之道長存,明月普照善道!

日月輪轉間,天地之道長存,明月普照善道!(pixabay)

參考文獻:
《周禮》
唐‧杜佑《通典》
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唐‧韓鄂《歲華紀麗》
宋‧《東京夢華錄》
宋‧洪邁《夷堅志》
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
元‧費著《歲華紀麗譜》
明‧劉侗《帝京景物略》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
明‧朱國禎的《湧幢小品》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清‧顧祿的《清嘉祿》
清‧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杭州府志》

@*#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到中秋,舉頭望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這些古老又長青的傳統神話故事就浮上心頭。這些天上來的消息,中秋神話故事,可能是帶著解除人間生老病死無盡苦痛循環的密訊、密碼?幾千年來一直讓人追索、探尋!年復一年……生命經過幾多年歲的追逐無解,沈靜一下心情,在中秋夜探索一下這些神話故事的弦外真音。
  • 唐朝有一種精湛的「月宮鏡」,融合傳統中秋節的民俗故事於工藝鑄造中,既實用又精美,代代傳說中秋故事。「月宮鏡」是盛唐時期的人物故事鏡的典型品項。文飾可以一應對照到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的角色。可見,中秋節傳說神話故事,應該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經流傳。
  • 「陰晴圓缺」月象無常,無常又是月亮的常態。月如無恨月長圓:恨人間生離死別不得圓滿?恨人間成住壞定滅律不能超越?或是「恨鐵不成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中秋故事留下怎樣的遺恨?蘇東坡詩《中秋月》吟:「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夜年年來,明月夜不長好,此事古難全!如何脫凡律不為陰晴圓缺所牽?
  • 桂花香、桂花雨、桂花美饌,飄溢著自然甜香氣。八月花盟主桂花高貴雅潔馥馥送香,到了中秋時分,花香已十分。想知道吳剛斫桂、桂子落秋月的故事嗎?桂在中華文化中代表什麼精神?
  • 中秋節近了,桂樹、桂枝的光環代代傳承,在中華文化中留下了典故:東堂桂、東堂桂樹,「折桂」也和八月中秋月中桂樹相連結:攀蟾折桂、蟾宮折桂……。「折桂」好事近……
  •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歷史上到底有多久了?嫦娥原本就叫嫦娥嗎?從歷代書籍留下的記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夏代《連山》、商代《歸藏》都提到這個奔月的故事,但主角的名字不相同……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