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世清音: 北宋預言《梅花詩》(六)

鄭宇明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2月15日訊】

第四節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身為平民布衣,曾當過几年和尚,后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因為驍勇善戰,大顯英雄本色,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并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就此“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了。“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就寫明了這段歷史。

“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太子早亡,將皇位隔代傳給了皇太孫,即明惠帝。當時,有十几位皇子被封為藩王,駐守邊塞。其中駐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屢建戰功,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書生气十足的明惠帝,在謀士的建議下,執意要削藩,罷免燕王等藩王的位子。燕王即使裝瘋都無法幸免,無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發動“靖難之役”。因為燕王朱棣才德出眾,智勇過人,終于在四年后胜出,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成為明太宗,后又被稱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确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了他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于是“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花”應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功占了北京,崇禎皇帝于紫禁城后的景山上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所謂“春已非”。
U◎(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要了解《梅花詩》就不能不先了解一下邵雍其人。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生于北宋真宗四年,即公元1011年,卒于神宗十年,即公元1077年,享年67歲。他生于河北范陽,后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邵雍,雖然不象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無論從才干和品德來講,他都不亞于諸葛亮。只不過,因為長期隱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贊嘆道:“堯夫,內圣外王之學也!”

  • 第一節
    “蕩蕩天門万古開,几人歸去几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 第二節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無能,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終日沉浸于聲色歌舞之中。而且,整個民風都是頹迷不振,從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歡愛之中,不思奮發圖強。宋詞万首,多以言文人騷客的戀物傷情,而高昂振奮者很少。因為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儿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終日沉迷于荒淫醉夢之中,所以叫“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云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气數落于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于北方。 正當南宋王朝沉湎于醉夢中時,北方的成吉思汗,勵精圖治,一統蒙古,并迅速擴張著自己的版圖。在滅亡了金國之后,大舉入侵南宋。

  • 第三節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