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城市政廳:世界最高的純石造建築物

文/詹姆斯·史密斯(JAMES HOWARD SMITH) 翻譯/陳遇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主持著費城。過去86年來,費城的市政廳都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也是為了向佩恩致意:所有人都不應該把建築物蓋超過佩恩的帽子。不過隨著時代改變,現在已不再是城市中最高的建築物。儘管如此,市政廳雕像下的觀景台仍提供遊客以接近佩恩的視角,享受這個由佩恩一手打造的廣闊費城景致。(Photosounds/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318
【字號】    
   標籤: tags: , ,

美國費城的市政廳就像一位高貴的紳士,優雅地服務著這座城市。在建築材料和結構元素上,這座市政廳都相當工整完備,散發出一股典雅的文化氣息。

在通往市政廳的四條道路上,遠遠地就能清楚看到市政廳大樓位於道路遠方的端景上,甚至還可以看到主入口後方更遙遠的塔樓。這裡曾是世界最高的大樓之一,也是最重的純石造承重結構,沒有使用任何鋼鐵構材。

通往市政廳的四條道路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市政廳位於道路的端景,以及主入口後方更遠處的塔樓。這裡曾是世界最高的大樓之一,也曾是最重的純石造承重結構,沒有使用任何鋼鐵構材。(Shutterstock)

市政廳建構的位置最早出現在賓夕凡尼亞州的創始人,威廉·佩恩(William Penn)於1682年製作的都市計劃圖中。

費城的都市計劃可說是最早的理想城市規劃,在四萬五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上,筆直的網格狀路網切割出一塊塊工整的方形街廓。計劃圖將城市分為四個大街區,每個街區各有一座公園,而整座路網的正中心又有一座大廣場。佩恩的這項都市計劃非常成功,隨後在華盛頓特區1791年的都市計劃也採用了相似的網格狀系統。

這座市政廳正好位於市中心兩條主要道路的交匯處。建築工程於1871年正式開始,直到1901年才完工,實現了最初計劃的構想,成為城市的關鍵樞紐。

建築本身是由磚塊砌成,表面飾以大理石、石灰岩和花崗岩石板,以勻稱的比例排列而成。(Shutterstock)

建築師小約翰·麥克阿瑟(John McArthur Jr.)和湯瑪斯·烏斯蒂克·沃爾特(Thomas Ustick Walter)以法國第二帝國風格來設計這座公共建築。這種風格源自於19世紀中末期拿破崙三世掌權期間,在形式上借鑑了之前的風格,包含法國的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孕育出一個超越時代的優雅組合。該風格在兩位建築師的巧手下,一直能帶給人們欣喜,也充分反映了賓州的人文薈萃。

在造型上,市政廳的建築物呈四邊形,中間是一座寬敞的大中庭,建築物的四邊分別有一座角樓。凸曲線型的馬薩式屋頂(Mansard roof)由板岩製成,上面有著大型天窗,為整座建築物帶來獨特的法式風格。

這座市政廳至今仍是一座功能齊全的市政大樓,總共有近700間房間,設有三個政府部門:行政部門、立法部門,和司法部門的民事法庭。

外觀上,市政廳的立面裝飾相當精美,包含近100座雕像,展示著歷史英雄人物和代表美國立國精神的意象。建築本身是由磚塊砌成,表面飾以大理石、石灰岩和花崗岩石板,以勻稱的比例排列而成。每個立面的中央都各有一座大拱門,邀請訪客進入內部的露天中庭。這種半開放的立面設計具有連接建築物內部和外部的效果,進而促進市政廳和街道人流之間的互動。

市政廳的立面裝飾相當精美,將近100座雕像展示著歷史英雄人物和代表美國的立國精神。(Lee Snider Photo Images/Shutterstock)

市政廳的中庭是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為費城市民提供了舉辦活動和日常休閒的空間。這座中庭的設計也提供了市政廳內部房間接收自然光線和新鮮空氣的功能。地面上一個巨大指南針的圖樣標記的是費城的中心點,以及城市的方位。

市政廳的中庭是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為費城市民提供了舉辦活動和日常休閒的空間。這座中庭的設計也提供市政廳內部房間接收自然光線和新鮮空氣的功能。地面上一個巨大指南針的圖樣標記的是費城的中心點,以及城市的方位。(Jon Bilous/Shutterstock)

樓梯是建築物內部的重要空間。市政廳入口樓梯間的壁體是由石灰岩建成的,階梯、柱子和底座是花崗岩製成的,而厚重的雕刻扶手則又是石灰岩。顏色鮮豔的花崗岩為雪白的內部空間提供了色彩變化,也更加凸顯了特殊的結構元素。這座樓梯不僅是通往上面樓層的通道,也為建築物內部深處提供採光。

在北側和南側入口的其中一座樓梯內部,從底層向上仰望七層樓高的方格天花板,就能感受到這座建築物的宏偉規模。

市政廳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這座穿過城市天際線、高聳入天的大高塔。高塔的主體和建築物其它部分相比,顯得較為單調。這樣的作用是將視線焦點引向高塔較為精緻的上半部,那裡有許多柱子、大鐘和拉長的圓屋頂,構成了威廉·佩恩雕像的基座。

市政廳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這座穿過城市天際線,高聳入天的大高塔。高塔的主體和建築物其他部分相比,顯得較為單調。這樣的作用是將視線焦點引向高塔較為精緻的上半部,那裡有許多柱子、大鐘和拉長的圓屋頂,構成了威廉·佩恩雕像的基座。(Shutterstock)

威廉·佩恩的雕像巨大又不失精緻,總共有37英尺高,在放上高塔頂端前,曾短暫放置在市政廳的中庭裡。從雕像的大小可以想像這座建築物有多麼的宏偉壯觀。位於高塔頂端的佩恩雕像的帽子高於地面高度547英尺11.25英寸。

市政廳屋頂上的佩恩雕像,俯瞰著這座偉大的城市。在過去長達86年的時間裡,費城市政廳都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這也是為了向城市的創始人佩恩致意:所有人都不應該把建築物蓋超過佩恩的帽子。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這項規定也黯然銷退。儘管現在不再是城市中最高的建築物,市政廳雕像下的觀景台仍提供遊客以接近佩恩的視角,來享受這個由佩恩一手打造的廣闊費城景致。

建築物對外的每個立面中央都各有一座大拱門,邀請並引領著訪客進入內部的露天中庭。(Songquan Deng/Shutterstock)
在北側和南側入口的其中一座樓梯。從底層向上仰望七層樓高的方格天花板,就能感受到這座建築物的宏偉規模。(Shutterstock)
威廉·佩恩的雕像巨大又不失精緻,總共有37英尺高,在放上高塔頂端前,曾短暫放置在市政廳的中庭裡。從雕像的大小可以想像這座建築物有多麼的宏偉壯觀。位於高塔頂端的佩恩雕像的帽子高於地面高度547英尺11.25英寸。(公有領域)

作者簡介:

詹姆斯·史密斯是一名建築攝影師、設計師,也是Cartio的創始人,致力於推廣古典建築。

原文Philadelphia City Hall Graces the City’s Center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