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八)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著 嘉蓮譯
拉斐爾,《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局部,布面油畫,約1518年作,97×79 cm,私人收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1
【字號】    

(接上文

受賓多‧阿爾托維蒂(Bindo Altoviti,註1)的委託,拉斐爾畫了一幅他年輕時的肖像,公認卓越非凡;還有一幅聖母像,他送到了佛羅倫薩,此畫現在科西莫公爵宮殿新建寓所的禮拜堂——寓所由我修建並繪畫裝飾,在那裡作為祭壇畫(注2)。

拉斐爾,《賓多‧阿爾托維蒂肖像》(Portrait of Bindo Altoviti),木板油畫,約1515年作,59.7×43.8 cm,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畫中,老邁的聖安妮坐在那裡,伸出雙臂將聖嬰交給聖母;聖嬰的臉龐及整體的裸身造型都如此優美,他的微笑讓見者無不歡喜。此外,拉斐爾在刻畫聖母時,描繪出了可以賦予聖女的一切美:眼眸賢淑謙卑,眉宇尊嚴高貴,鼻梁優雅秀美,唇間善良仁厚;更不用說她的衣服極盡端莊素樸。事實上,我認為沒有什麼比這幅畫作更值得觀看了。畫中還有赤身坐著的小約翰和一位同樣非常美麗的女聖徒;背景是一座屋舍,窗前遮蓋著亞麻布,透射的光線照亮了室內這些人物。

拉斐爾,《蓋布的聖母》(Madonna dell’Impannata),木板油畫,1513—1514年作,158×125 cm,佛羅倫薩碧提宮藏。(公有領域)

在羅馬,他繪製了一幅大畫,畫的是教宗良十世和兩位紅衣主教朱利奧‧德‧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與德‧羅西(de’ Rossi)。人物形象不像是出自畫筆,而是從畫面中凸現出來,具有飽滿的立體感;畫中有堆疊的天鵝絨(披風),教宗法衣的錦緞光澤閃耀、摩挲作響,襯裡的毛皮柔軟自然,金線和蠶絲彷彿不是敷色繪成,而是真材實料;還有一本羊皮紙的泥金裝飾手抄《聖經》,比實物還要逼真;另有一個鍛銀的小鈴鐺,精美得無法言表。畫中物件還包括教宗座椅上拋光的金球,明亮可鑑,映射出窗外的光線、教宗的肩膀和房間四壁。所有這些東西都畫得如此精到,毋庸置疑,沒有哪位大師能出其右。

拉斐爾,《教皇良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his cousins, cardinals Giulio de’ Medici and Luigi de’ Rossi),木板油畫,約1518—1519年作,154×119 cm,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教宗很滿意這件作品,重賞了他;這幅畫如今還可以在佛羅倫薩、在公爵的衣帽間看到。拉斐爾以同樣的風格為洛倫佐(Lorenzo)公爵和朱利亞諾(Giuliano)公爵畫了肖像,色彩之典雅獨步天下,兩幅畫現在佛羅倫薩,為奧塔維亞諾‧德‧美第奇(Ottaviano de’ Medici)的子嗣所有。

拉斐爾由此榮耀大增、回報豐厚;為給自己留下些紀念,他在羅馬新城區(Borgo Nuovo)建造了一座宮殿,由布拉曼特(Bramante,註3)飾以灰泥浮雕。

拉斐爾,《烏爾比諾公爵洛倫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 Duke of Urbino),布面油畫,約1518年作,97×79 cm,私人收藏。(公有領域)

上述作品,連同許多別的作品,也讓這位至為高貴的藝匠聲名遠及法國和佛蘭德斯。頂尖卓越的德國畫家、銅版雕刻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用自己的作品致敬拉斐爾,給他送來了一幅自畫像。他在細亞麻布上用水粉畫了一幅頭像,從正背兩面看是一樣的;光線透過輕薄的畫面,而不需用鉛白顏料來表現,打底和上色唯一使用的材質就是水彩,布面的白色成為亮部的底色。這幅作品在拉斐爾看來妙不可言,他也寄去親手畫的許多素描,阿爾布雷希特收到這些畫非常高興。那幅頭像後來歸拉斐爾的繼承人——曼圖亞的朱利奧‧羅曼諾(Giulio Romano)所有。(待續)

丟勒,《自畫像》(Self-portrait),1498年作,木板油畫,52×41 cm,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拉斐爾,《三個站立的男子》(Three Standing Men),約作於1514—1516年,紅粉筆素描,40×28 cm,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藏。畫面右側曾被早期收藏者剪裁,丟勒在畫上寫道:「1515年,烏爾比諾的拉斐爾,一個極受教宗推崇的人,作此裸體畫送給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以展示其手法。」(公有領域)

譯者註:
【註1】賓多‧阿爾托維蒂(1491—1557)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教宗銀行家之一,也是一位藝術贊助人,此畫完成時他年約24歲。
【註2】《蓋布的聖母》(Madonna dell’Impannata)是拉斐爾受阿爾托維蒂委託所作,後來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沒收了這位銀行家在佛羅倫薩的所有財產,將此畫帶到了碧提宮的私人禮拜堂。
【註3】多納托‧布拉曼特(Donato Bramante),又譯伯拉孟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極富影響力的建築師,著名作品有羅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小堂,他還參與設計了聖彼得大教堂。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小標題為譯者所加。

(點閱【《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