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的故事

【于少保萃忠傳】第三十五回:童先開瞽得漏網 曹欽造反亂京城

作者:明朝 孫高亮
天順五年,曹吉祥與曹欽商定起兵叛亂,想一舉廢了明英宗。馬亮將此事告知吳瑾,吳瑾及孫鏜立即草成奏疏,從長安門門縫中投入……(夏瓊芬/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童先早自逃出,行至中途,就占一卦,嘆曰:「石公事不諧矣!我還有脫災之日。」乃一路賣卜而行,後聞石亨、石彪事發俱死,乃急忙潛逃故友李天章處。正行至涿州地面,忽聞一人問曰:「童先,汝欲往何處去?」又曰:「汝可要醫好眼目麼?」童先初聞叫他姓名,心中甚慌。後聞得說醫好眼,心中少定。乃曰:「誰不要醫好眼?若醫得開,真神仙也。」只見那人曰:「不難。汝且站著。」即用藥點之,令閉一回,又腦後針下二針。少刻,叫童先開眼。童先睜開眼來,只見日光閃閃,世界分明。早見醫眼之人,立在眼前。童先忙拜謝於地。抬頭起來,不見其人。童先大驚曰:「這分明是神人救我。」心中思量曰:「我今目明,別人都不曉是我。我今急往李兄處潛藏,方可避難。」先乃密尋到李天章家。天章一見,忙問曰:「童兄之目,如何得明?必有神治。」童先即把逃出遇神開瞽之事,一一說知。天章遂留童先住下。當時朝廷命法司榜示拿童先時,榜上亦寫著瞽目童先。今先眼明,人皆不疑是他。況童先又妝扮別樣形景,所以人一發不認得他。挨過半年,朝廷已不甚追究。

童先知事緩,乃辭別李天章,扮作商人,一逕來投到曹欽家。曹欽見了大驚,忙問曰:「童兄何幸眼明,得到吾家?真可異也。」童先亦將前事一一說了一遍。欽大喜曰:「吾一向想兄,暗地令人密訪。不期今日到來,足慰吾念。」欽遂留童先住下,因論起石亨之事。曹欽曰:「石公做事不密,反致如此。吾每思量石公與我皆是同事之人,爭奈眾官時常劾奏。如寇深、逯杲、孫鏜等,每每舉吾過失,裁抑我眾。吾想:我兄弟又統軍兵,皆為都督,我手下又多蓄驍勇之將。今眾官不時彈劾,倘有日皇上震怒,如石公之事,移於我家,則吾束手待斃。吾欲起事,煩兄卜之。」童先曰:「事不必卜,今令叔在內,兄昆仲在外,若一舉事,何事不成?倘卜之不吉,反起狐疑。為今之計,兄先差一二心腹之人曉得邊外之語者,潛往也先處,饋送寶貨彩緞之禮,令其起兵入寇。那時兄等內中作變,則大事成矣。」

曹欽聞言大喜,即請兄弟曹鈜、曹䥧並童先及門客馮益等,一齊都聚於密室,計議道:「掌兵官惟孫膛、孫繼宗、馬昂、逯杲諸人與我們有仇,餘者無妨。但我等將何計先除了諸人,奪取兵權,則事無不諧。」曹鐸便道:「何不我們先差伯顏、也禿等將乘機誘殺孫鏜等眾,就擁兵進內。叔父在內舉火為應,大事成矣。」曹吉祥因問馮益道:「先生,可曾有宦官子弟登基否?」益答曰:「有,曹操是太監曹節之後。」吉祥聞之大喜。只見後邊閃出曹欽之妻賀氏,指著馮益曰:「先生,汝教人為叛,罪已深矣。又將牽強混語,鼓惑吾夫。我雖婦人,頗曉書志。曹操若是曹節之子孫,如何曹操做司隸校尉時,立杖死中常侍二人?則知曹操與曹節是同時之人,非節之後明矣。」曹欽見說,遂自扭其妻,閉之密室。

曹吉祥與眾議定,後日晚間行事。吉祥自進內廷去。專候至後日,乃七月初三晚間,曹欽乃邀恭順侯吳瑾到家。吳瑾是曾欽姪婿,曹鐸之女夫也。曹欽每有事,常與吳瑾商議。瑾又上所喜信者,故禁門鎖鑰,皆是瑾掌管。當晚曹欽邀瑾回家,將心事說知,就索禁門鎖匙,要瑾放千餘親兵進內。吳瑾聞言,心中大驚,忖曰:「別事可從,叛逆之事如何從得!」口中即假言曰:「此時如何放得千兵進去?況且京兵發遣征剿,只有出的,如何可放千人進內?豈不動人之疑。汝既要行事,好歹至四更開門,五鼓進內方好。」曹欽信以為實。便道:「專候汝之消息。」吳侯詐允而出。

此時將及一鼓,吳侯到城點視,吩咐眾軍謹守城門,直到天明,方可領鑰開門。若五更領鑰者,明日即斬。只吩咐三門,餘不能及。吳侯一路思量:倘曹欽四更不見我的動靜,他必然攻打。倘若人多,一時攻破,曹吉祥見外大起,內中放火為應,其禍不小。一頭想,正遇著都指揮完者禿亮令人巡更。吳侯忙問曰:「來者何官?」禿亮見是吳侯,忙下馬問曰:「吳爺何事心忙?單騎與四人同行。」吳瑾曰:「汝在此巡更,是何官何名?」禿亮答曰:「小官是都指揮完者禿亮。」吳瑾曰:「煩汝急急飛報與大明門上守門軍將人等說知,道曹欽與曹吉祥通謀作亂,只在今夜,可牢守紫金城墉,五更時未可就開門;快教傳進內廷:光令人拿注曹吉祥,免得裡應外合。」禿亮聞言,遂撥數人跟著吳侯,乃即先縱馬加鞭,星馳到大明門上,一一細說曹欽、曹吉祥之事。穿宮內監,聞此消息,飛報到內廷去。

吳瑾恐禿亮口傳不到,又急行至錦衣都指揮逯杲家,令門上人快報:「請汝家主出來,有緊急事要議。」家人傳報,吳侯命快取筆硯來。眾人忙取紙筆。吳侯隨即寫奏,著人飛馬趕到金墉城邊,大叫:「守門官監,把這封密疏,從門隙內就遞進去,不可遲滯!」此時逯杲忙披衣出來,相見曰:「吳侯何事?夜深下降。」吳瑾不及多言,只說:「曹欽、曹吉祥謀反在今夜,為之奈何?我已發報數次,想內廷必然知道。及早我與你到孫都督、馬尚書處報知,調兵守護殺賊。」二人飛身上馬,逕到孫都督家來。此時孫鏜已得完者禿亮傳報,亦令人飛報金墉城中,隨到馬尚書家計議。早有飛旨,在門隙中發出:著孫鏜、馬昂用心勒兵擒賊。孫鏜見旨,泣拜曰:「當以死報主恩!」遂急急調兵拒守。

已說曹欽等挨到三更時分,不見吳瑾動靜。忙使人到吳瑾家來問消息。家人不知,以實對道:「自昨日早朝,未曾回來。」使人飛來回報曹欽。欽聞報大怒,知吳瑾詐允。遂發兵五千,令曹鉉等直抵西長安門攻打。自領兵五千,攻打東長安門。此時吳瑾與逯杲飛馬正到孫鏜家來。只聞得喊聲四起,吳、逯二公知是曹欽領兵來攻門,急到孫鏜處。家人答曰:「家主已到馬爺處發兵去也。」吳侯即對逯公曰:「公可先到長安門,令人緊緊看守。我今再到馬總督那裡,即發兵拒賊。」逯公趕到西長安門邊,見曹鉉正今人砍門。逯公見了,慌忙奪過從人長槍一把,大罵:「逆賊!朝廷有何負你,敢如此叛逆!」即挺槍來搠曹鉉,不期曹鉉部下人多,一齊亂搠。可憐為國忠臣,倉卒間,被眾亂搠而死。

眾人遂砍開了門,一齊擁進。此時都御史寇深聞變,起立門首,差人探聽。吳侯馬過,見了寇深,曰:「寇公,曹欽作反。」冠深聞言,即跨馬一同吳侯到馬昂處發兵。正值會昌伯孫繼宗、都督孫鏜俱在,一齊調兵拒敵。此時曹欽放起四、五處火來,只望內廷火起相應。放火多時,不見裡面火起。曹欽知事不濟,忙調人馬一面攻打,繫尚書王翱在東朝房,拘學土李賢於左掖門,勒要二公寫本奏辯,云「因逯杲、寇深二人所逼,以致激變」等情。

此時廣寧伯劉安、太常卿萬祺、學士萬安等俱到,見曹欽逼勒大臣寫本保奏。只見寇深匹馬趕到,厲聲大罵曰:「曹賊!朝廷何等待汝,汝敢叛亂京城,拘繫大臣,殘害百姓!吾恨不即砍汝萬段,以泄朝廷之憤!」曹欽怒殺寇深。廣寧伯劉安見之,大罵曰:「狂賊作死,吾欲砍汝以報寇公!」安亦遇害。恭順侯吳瑾、都督孫鏜軍至。曹欽見吳瑾,罵曰:「汝為何負我,走報消息?」瑾厲聲答曰:「汝負朝廷,我不負汝!汝不忠不孝之徒,吾為朝廷誅逆賊!」即彼此相殺。吳公力不勝,卒被殺。孫鏜軍交殺,自辰至午,未見勝負。

工部尚書趙榮聞曹欽作亂,榮文官,也披了一副鎧甲,騎了一匹青驄馬,馳到街坊。大叫曰:「有好漢烈男子,通來隨我殺賊,有功即賞!」大呼大叫之間,果有千餘忠義好漢,挺持軍器,仗勇而來。恰遇會昌伯孫繼宗與曹䥧大戰。趙榮即領眾從曹䥧側裡,砍搠進去。曹䥧與孫繼宗戰酣之際,不料趙公這伙人馬仗忠義而來,勢甚兇猛,被趙兵打死無數,曹䥧大敗而走,乃領著殘敗人馬,尋著曹鉉。鉉正與兵部尚書馬昂兵馬大戰,䥧亦來混做一處廝殺。此時各將官人馬俱到,俱說殺謀反之賊。其忠勇之氣,無不一以當百。被勤王之兵,一齊擁殺,曹鉉兵亦大敗,只得棄命殺出。不知往投何處。

(點閱【于少保萃忠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