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知】善惡報應何時報 神佛皆有安排

作者:懷忍忍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938
【字號】    
   標籤: tags: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中華文化中的普世信仰。《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古人的著作中留下了許許多多「善惡有報」的相關史實記載,為後人開拓一條光明的生之大道。有的家族累世行善,得到異常的福報,有的人行惡遭到即時的現世報,這些存在的史實都不是無神論所能否定的。

五世的福報

在清乾隆辛巳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黃河發生了水患。從黃曆七月十五日到十九日,黃河的支流伊河、洛河、沁河,以及黃河潼關至孟津之間的主河道,遭遇了猛烈的大雨侵擊,其中暴雨中心位於河南省新安縣,伊河和洛河出現了溢漫。當時武陟、滎澤、陽武、祥符、蘭陽等地的河堤都發生了潰決,黃河下游共出現了26處决口,河南、山東、安徽等三個省份的數十個州縣被淹沒,有些地方的水深達到了五六尺,甚至有的地方深達數丈,許多居民的房屋幾乎完全被水淹沒。

位在黃河南岸的陳留縣(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也遭受了巨大的災害,水深更達一丈。當地一個姓曹的家庭也遭受了重創,他們的房舍被洪水完全淹沒。

經過了三天三夜,大洪水才漸漸退去。這時,奇異的一幕展現眾人眼前,露出水面的曹家房舍竟然完好如初,沒有倒塌,更奇的是曹家人們都平安無事。當地的倖存者紛紛前來慰問這個家庭。

大家都很好奇地問道:「你們是如何在水中存活下來的呢?」

曹家回答說:「這幾天我們只感覺到周圍籠罩著濃霧,看不見陽光,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水中啊!」

當地的縣官知道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情況,前來視察,問曹家人道:「你們平時有做過什麼善行嗎?」

曹家人回答說:「我們每年從出租田地收到的租金,除了繳納稅款,扣除家裡的開銷外,剩餘下的我們都儘力拿出來幫助附近街坊鄰里貧困的鄰居。從我們高祖、曾祖輩以來都這麼做,我們家族五代人都未曾間斷,至今已經一百多年了。」

縣官立刻向朝廷報告這個事情,並頒發匾額,表揚曹家的善行。

善有善報的古語,真是真實不虛呀。曹家就是因為五代人堅持不斷地行善,所以災難來時,神靈保護,大水淹沒房屋三天三夜,一家人住在裡面竟然毫髮未損。
(資料來源:《陰騭文注證》)

毀佛像 身招惡報

《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在做天在看。(Pixabay)

創於明朝的武昌郡的四面佛寺壯麗宏敞,到了清朝雍正時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一直香火鼎盛。奉侍的佛像高達兩丈左右,鐵身、銅首,頭部有四個面,因此被稱為四面佛。在雍正年間,有三十六位儒生說這座寺廟壓住了省會龍脈之地,會妨礙該省的考生的考運,倡議毀掉佛寺,請求官府同意。

然而佛身高大,佛首更是堅固,結果用大斧連續鑿了一整天也未能損壞一絲絲。後來,他們又商議將寺中六座佛像的背面轉向。當他們遷移轉動佛像的時候,使得錦化佛的佛首滑落墜地。

當場那些儒生看上了精純的銅,就決定要瓜分去做器物。沒多久,那些參與倡議毀掉佛寺的眾人,紛紛發生奇怪的病症,在他們的背上都長惡瘡,一直蔓延潰爛到頸部,最後頭落地身亡。那些簽名附議的人,個個頭痛,百餘人沒有一人倖免。後來發現,當中有一位叫做胥某的人,原來是用了假名附議。本來他多次想要退出此事,但又怕眾人怨恨他,所以一直沒退出。

當他看到其他人紛紛受到懲罰而死亡時,心中惴惴不安,一面又想著禍不是起於自己,或許能夠幸免於難。後來,他即將赴任新職,出發時突然抬頭看天空,發出一聲驚叫,說有一位金甲神持著一根大棒子向他的頭部擊來。頓時他痛苦不堪,話聲戛然而止,立時就死去了。

事件中這些人,都是書生,卻不明天理,迷信風水,而不敬神佛。風水之事不也是神佛給有德人士的一種獎賞回報嗎?!無德的人能得嗎?為了私利的謀求而毀佛,不管是倡議行動的或是附議應和的都褻瀆了神佛。假意敷衍應和的人,心念更多一層狡詐的壞。人界的生命來自於神界,毀神佛其實是毀自己,遭到即時的現世報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資料來源:《秋燈叢話‧卷九》)

@*#

─點閱【天道有知】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