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書法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各種書體交相發展的時期,這時,隸書已走東漢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書趨向成熟,草書經章草階段發展到今草,行書在隸楷遞變過程中從產生經過發展到成熟,儘管後來各朝各代的書法家擅長篆、隸、章草,但畢竟是個別的,只是作為書法藝術來欣賞。而真、行、今草,已為上下所接受,被廣泛應用於社會交往,同時在士大夫階層中形成了普遍的風尚,作為雅俗共賞的標準。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大量著名的書法家,產生了許多重要的書法理論著作。

三國的刻石

魏蜀吳三國鼎立,只有四十五年的歷史,三國石刻承東漢余緒,然而,立碑之風衰竭。建安十年(205)曹操以當時葬禮過繁,曾下令禁止製造石獸、碑銘,自次以後,碑刻減少,但並不因此而完全絕跡,仍舊有不少重要的碑刻。如魏的《上尊號奏》、《受禪表》、《範式碑》等,吳有《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等,蜀無石刻流傳。在這些碑刻中大多數是隸書體,然而與漢碑不同,其實正是行楷書逐漸取代了隸書之際,隸書中楷書筆法成分加強,在這些典章巨製的碑刻中也能夠透出消息。自魏至明,再也沒有寫出漢碑隸書的風韻,然而,三國時的魏隸其飄逸拓展不及漢隸,然茂密渾穆、整嚴濃麗,卻為兩晉南北朝隸揩的淵源所在。

碑刻《受禪表》


  
魏晉木簡、寫經
     
屬於魏晉時代的木簡,大多數是從古樓蘭遺址,所發掘出來的。
  
這時的書跡與前代的簡牘書比較,就是帶有波折的隸書,幾乎完全滅絕,而行揩、行草、草書為多。從其遺蹟中可以充分證明現代傳世不多的魏晉法帖或墨跡,如鐘繇宣示力命、陸機平復,以及王羲之諸帖,都是可以互相印證。另外,北魏龍門造像銘的鐫刻、規模巨大的泰山《金剛經》等,也都給書法藝術發展史留下珍貴的遺蹟。

《金剛經》鐫刻

墨跡

三國、兩晉時期的留存至今天的墨跡大多是寫經、簡牘和殘紙。流傳有緒的書法家墨跡,是西晉的書法家陸機寫的《平復帖》。《平復帖》的字體屬於章草,它和出土的漢晉簡牘章草很相似,用筆挺健、樸拙。 魏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鐘繇、韋誕、皇像、衛恆、索靖、陸機等。    
                             
◇ 鐘 繇(151-230)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曾師曹喜、劉德升、蔡邕,工篆隸、行草,尤以楷書擅名。有《薦李直表》、《賀捷表》、《宣示表》、 《力命表》等。這些作品有的刻成單帖,有的收集在眾帖中。
◇ 韋 誕(179-253),字仲將,魏京兆(今陝西西安)人,擅長各種書體,尤精題署。
◇ 皇 像(生卒年不詳),字休明,三國吳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善篆隸、章草,
時有”書聖”之稱。傳為皇像作品有《急就章》,今有刻本流傳,《天發神讖碑》傳為其手書。
◇ 索 靖(244-303),敦煌(今甘肅)人,張芝姊之孫,亦擅章草,傳張芝草書而變其形,傳世有《出師頌》、《淳化閣帖》刻有《七月》等帖。
◇ 陸 機(261-303), 字士衡,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擅長章草,有真跡《平復帖》
傳世,此帖曾在《宣和畫譜》中著錄,此帖和流行後世的刻帖中的一般章草不同,與王羲之的草書也不同,由此可以窺見西晉草書的真貌。
  
流傳至今的東晉墨跡大都是勾摹本和臨摹本,其中以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書跡比較多。王羲之及王氏一門書家,為書法發展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人,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早年學衛夫人,草書學張芝,真書學鐘繇,並博採秦篆、漢隸及六朝碑版之長。一變漢魏以來的質樸的書風,創為妍美流便的新體。有”書聖”之稱,書法特點是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無一偏之弊,其書真跡無存,傳世作品散見於宋以來所刻的眾帖中,墨跡也多為唐人雙鉤填之摹本。保存至今的有《姨母》、《寒切》、《二謝》、《喪亂》、《孔侍中》、《初月》、《快雪時晴》、《蘭亭序》、《上虞》、《十七帖》、《樂毅論》等。其中《蘭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盛譽。   
◇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自幼從父學書,精諸體,
尤以行、草擅名。與父並稱”二王”。他繼承並發展了張芝、王羲之的書法衣缽。並一改當時的古拙之風,用筆英俊豪邁,饒有逸氣,贏得了”破體”之譽。存世的墨跡有《鴨頭丸帖》;小楷有《洛神賦》刻本,因殘存十三行,故也稱《十三行》。另有《中秋帖》、《地黃湯帖》、《廿九日帖》等,其中《中秋帖》為《三希堂法帖》之一。
  
與二王同時代的書法家還有衛鑠、王珣等人。
  
◇ 衛鑠(272-349),字茂漪,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鐘繇,尤善隸書。
因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所以衛夫人書名傳之久遠。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 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   
◇ 王珣 (350-401),字元琳,琅琊(今山東臨沂)人,他和著名書法家王獻之乃族兄弟。珣之書法行書尤佳,傳世作品有《伯遠帖》。
  
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墨跡主要體現在羊欣、王僧虔等著名書法家及南北朝的寫經中。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東費縣西南)人,書法親授於王獻之頗具神韻,當時有「買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諺語。王僧虔(426-485),琅琊(今山東臨沂)人,王羲之四世族孫,並深受其影響,最善正行書,豐厚淳樸而有骨力,為時人所推崇,影響至唐宋。傳世書跡有《王琰帖》。書品著有《書論》等篇。
  
南北朝時佛、道兩教空前發展,此時的寫經書體與同期士大夫階層的書體很不一致。如敦煌出土的《華嚴經捲》,字體大都是扁方形,豎筆細,橫下筆不頓,但收尾重而上挑,有點像隸書。實際上未有中鋒和回筆,不講究間架結構,隨意落筆,似不經意。

──轉自《世界旅游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視為中國國寶級文物的隋代書法藝術精品|隋人書出師頌卷﹐經大陸書畫鑒定家鑒定後﹐北京故宮博物院決定以兩千兩百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收購,這是近年中國大陸收購古文物的天價。中新社今天報導,隋人書出師頌卷或稱為西晉索靖書,出現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二00三春拍‧古籍善本專場」。這件作品有唐﹑宋﹑元﹑明﹑清鑒藏印記五十餘方﹐尾紙有南宋米友仁鑒定題跋﹐引首和後隔水都有清代乾隆皇帝長篇題識。明代詹景鳳「東圖玄覽」﹑王世貞「弇州山人集」﹑清代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以及著錄清宮收藏歷代書畫的「石渠寶笈」等書都有詳細記載。
  •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今天宣佈,將以四百五十萬美元,從美國一名收藏家手中,購回中國國寶級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閣帖﹄」。中新社報導,「淳化閣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由宋太宗下旨鐫刻的書法叢帖,這部分為十卷的帖子是中國最早的匯帖,收集了宋朝以前一百零八位歷代帝王、名臣、書法大家共四百二十帖墨跡。
  • 陳廷敬書法欣賞
  • 據稱是中國現存最早書法作品「出師頌」,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兩千兩百萬元人民幣高價收購,但出師頌的真偽及實際價值仍備受質疑。另一幅名作、中國國畫大師傅抱石的「麗人行」如今不知去向,這筆文物的拍賣過程也疑雲重重,顯示大陸文物交易過程問題不少。北京故宮博物院高價從北京嘉德春季拍賣會購得「西晉索靖書出師頌」,消息一出,大陸文藝界對「真假晉墨」議論紛紛。大陸學者專家質疑北京高價買下假貨,大陸媒體大篇幅報導並視為「曠世騙局」。
  • 在明遺民中,睿壎是一個遺世獨立,很有個性的人。他的書法,同樣也有明顯的個性。他以柳書為體骨,用盤迴曲折之筆,分別以左偃右仰、或輕或重的點畫以取姿,但筋節皆勁,狂放之中而有清剛之氣,又如急湍咽石,曲折奔流。
  • 在明末董其昌的書法風格影響之下,憨山雖為襌門大師,但書法也不免受其影響。出筆入筆間秀潤風雅,上是筆畫不帶火氣,筆畫與字距間有較大的空間。
  • 編《行草》時,雲門舞集總監林懷民態度嚴肅緊張,有如描寫九宮格;那《行草貳》呢?林懷民說,「端莊而自由自在。」林懷民說,他希望在這齣舞蹈中呈現中國的顏色,中國的燈光,「整齣舞蹈在我看來,就像是會動的SK2。」
  • 南管、掌中戲、書法的多元文化,加上花卉產業的深耕,總統府地方文化展第十三檔的主角彰化縣以「萃雅彰化.磺溪常新」為主題,呈現彰化縣特有的傳統戲曲、古蹟建築與文學等文化特色外,更融入了彰化近年來勤耕的花田產業,為建縣兩百八十年的彰化形塑「花田城市」的願景,也讓民眾能夠認識彰化縣的掌中戲等文化外,藉此次的地方文化展為明年一月十七日在彰化登場的台灣花卉博覽會暖身。
  • 你有多久沒拿過毛筆寫字了?為提供學子、上班族、銀髮族等突破時空限制的學習方式,將傳統書法藝術帶入現代家庭生活,淡江大學書法研究室與遠距教學組已成功開發網路書法基礎教學,新興的教學、系統的課程也讓不少台灣藝人開始迷網!
  • 與時俗相偃仰客有過而笑問
    之向者夫子接塵而遊不肯○
    偷懦習軟熟見蠅營蟻羶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