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一曲《廣陵散》名傳千古稽叔夜

來儀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9日訊】稽康就要被處死了,臨刑前,他泰然自若,對著學生和圍觀的民眾,要來古琴,彈了一曲《廣陵散》。曲終,說道:“過去袁孝尼多次要學,都被我拒絕。《廣陵散》從今以後成絕響矣!”這《廣陵散》乃中國音樂史上十大名曲之一。當時,有三千太學生上書,請求以稽康為師,朝廷拒絕。据稱,稽康被殺後不久,擅權朝廷的殺人者司馬昭也後悔了。

這就是歷史上最優美、最從容赴死的故事,它發生在公元262年,稽康時年39歲。

稽康,是魏晉時期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當時有許多人傾慕他。欣賞他的人稱他:稽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濤曰:“稽叔夜(稽康字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人們用“玉山”比喻稽康的風姿。后來“玉山”喻指風姿俊美的男子。用“玉山自倒、玉山傾倒”等形容男子酒醉后醉態。李白《襄陽歌》詩:“清風朗月不用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成語中的“興高采烈”的出處也與稽康有關,劉勰《文心雕龍》: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嵇康因鐘會進讒言於司馬昭而被殺。鐘會是當時有名的公子,因才能出眾頗得朝廷賞識。一直也想結交名士嵇康,有一次鐘邀約了一伙當時積极入世的所謂能人才士,突然造訪嵇康,生性孤傲不群的嵇康,正在大樹下設爐打鐵,旁若無人,揮槌不止,一句話也沒有說,鐘會悻然而去。臨走時,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到是反應很快,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一問一答成了文壇名句。

從此也埋下了鐘會的嫉恨,上書司馬昭:“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市,不為物用,無益于今,有敗于俗,……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時值司馬昭正為自己擅權朝廷為正義人士不恥,或嵇康一類的名士的不合作而惱羞成怒,殺了嵇康正合其意。

所以“司馬昭也後悔了”,實際上悔在他的妒嫉與殘忍,竟使嵇康更加清名遠播,嵇康的風骨成為中國文人推崇的精神,從容赴死成為一種境界。

可見精神不死,代代相傳,大大超越了皮囊,且更具生命力。其實人能在生死面前一無所懼,已是超越了人的肉体了,稱之為神的狀態,而精神不朽,正說明了所謂精神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與表現形式。否則他何以在我們生活的空間能持久地延續、表現?雖然我們的眼睛看不見,手也摸不著,卻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體會到,那實則是生命的升華,一種更高級的物質,一種更高級的生命存在狀態。

這里不妨還舉一個有名的例子,曹操形象難看,自己也認為是形貌猥瑣,不能在遠方國家來訪的使者面前顯示威儀,就讓當時最具堂堂儀表的崔琰裝扮成魏王曹操,他自己則握著刀立在坐榻旁邊。這就是為人代筆作文章之典故“捉刀”之來歷。接見完畢,曹操派探子去問使者:“你看魏王如何?”使者回答說:“魏王那雅正的儀容風度非同尋常,但坐在旁邊持刀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可見主宰人的不是簡單的外形而是人的“神”。也并非是思想,因為曹操連一句話也沒講。為什麼叫“精神”,人皆有神,“精神”即神之精華也。人無神,則稱為“行尸走肉”;無德,則稱為“禽獸”,人亡,非真如燈滅,其“神”則离其皮囊,入六道輪迴。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
  • 公元502年陰曆4月,蕭衍被禪讓即皇帝位,稱樑武帝,國號樑,建元天監。他即位之初,根據儒家的道理治理國家,勵精圖治。樑武帝提倡尊儒崇佛。
  • 宣宗在皇宮內殿對左右的人說:“當初商湯王以六事自責,以身代犧牲,為民求雨感動上天普降甘露,旱災消失。我今天身為天下百姓之主,非常慚愧遠遠沒有商湯的大德,而雨澇之災如此嚴重,老百姓會怎樣評價我呢?”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