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民間剪紙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訊】揚州是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隋唐時期,人們就把剪紙作為一種樂趣,點綴和美化生活。說起來,這和隋煬帝楊廣有一定關係。楊廣當皇帝後,從大業元年(605年)開始營建揚州,至邗溝修竣,運河通航,便在這裡大興土木,廣築離宮別館。他三下揚州,恣意遊樂。  

在揚州城西的上林苑中,有全國各地的奇花異卉,寶獸珍禽,他每當夜間和宮女們遊園,不張燈火,令人捕捉許多螢火蟲送來,螢光漫山遍谷,照耀如同白晝。到了冬天,園苑中花樹凋零,池水結冰,煬帝遊興不減,卻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為花、葉點綴枝條,掛於樹上,並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塊、逐一佈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艷麗景色,以賞心悅目。這種「螢苑」、「剪樂」,同那「迷樓」、「龍舟」一樣,反映了隋煬帝奢侈的生活,但從剪綵為花這個側面來看,卻說明揚州剪紙的源遠流長。
  
在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相觀以為樂。唐詩人李商隱所寫「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之句,稱讚了剪紙之美為人們所喜愛。揚州民間剪紙人、紙馬及紙錢等,是用於祭奠鬼神的。大詩人杜甫在《彭衙行》詩中寫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吾魂」之句,就是這種民情風俗的反映。

唐代造紙業興盛,揚州有較大的造紙作坊,唐宋時已大量生產質量很高的貢紙。作為雄厚的物質條件,也促進了剪紙藝術的發展。揚州自古多奇花異卉,唐宋以來歷代揚州的文章太守、詩人墨客,莫不寄情花木,裝飾風雅,演出許多的事,寫下多少名篇。這對剪紙表現的題材,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揚州剪紙向以花卉為主,確是千年傳統的一個重要體現。
  
民間藝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揚州的民間刺繡就和剪紙有不解之緣。刺繡的圖案先畫出底樣,剪成紙型,再粘貼在麵料上,進行刺繡。這種方法在揚州延續了很久,直到現在民間刺繡還有沿用此法的。刺繡又叫繡花,以前揚州人一直稱剪紙藝人為「剪花樣子的」,就緣於這兩種藝術的密切關係。
  
清代揚州,由於江淮鹽業的發展,帶來城市的繁榮。鹽商巨賈固然生活奢靡,市井民家也還講究穿戴。居室之內大至門簾帳沿、被服枕套,小至鏡袱香囊、絹帕筆袋,都以繡花為美。至於結婚做壽、年節喜慶,所用繡品花樣更多。這些繡品以剪紙為底樣。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幾張素紙,憑著心靈手巧,剪出生動活潑、寓意吉祥的各式花樣,因而揚州城內賴剪紙為生的民間藝人頗多。據傳,嘉、道年間,著名藝人包鈞就以一剪之巧而聲名遠揚。在包鈞的剪下,花、鳥、魚、蝶無不神形兼備,引人入勝,因有「神剪」之譽。時人對他的剪藝甚為讚賞,給以「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的高度評價。

──轉自《世界旅遊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