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日訊】
清/鍍金嵌珊瑚松石藏式塔形龕
─內供白玉無量壽佛

龕高50.9 cm 橫23.0 cm 縱23.3 cm  清宮作品,十八世紀

  銅鍍金藏式塔,圓塔身,方形須彌座。鏨紋細致工整,滿鑲松綠石、青金石、珊瑚、琥珀,並以珊瑚珠串連接塔頂與塔身,方做作上之欄杆是鑲空白玉板及碧玉所組成。龕門嵌玻璃,內供一尊白玉無量壽佛。

轉載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 著作權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倫敦是一個消費城市,購物天堂,在這裡什麼都買得到,從昂貴的奢侈品到經濟實惠的大眾化商品,從高科技計算機產品到手工藝品,都可以在倫敦這一個城市裡找到。另外,倫敦还有有許多自成一格的購物圈,有些地區專門是某項商品的集散地,有些地區則是五花八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有賣。
  • 深圳海關緝私分局偵破一起特大古生物化石走私案,查獲兩千一百六十五件大陸國家級古生物化石,並逮捕一批走私集團,這是中國大陸迄今最大一起古生物化石走私案。新華社報導,今年一月深圳蛇口海關關員抽查一個申報為工藝品的貨櫃,箱門打開卻是兩塊巨大的山形「三江紅石」。海關查驗人員耗費一整天才將貨櫃清空,經統計共夾藏兩千一百六十五件化石,經過追查逮捕陳榮忠等四名主嫌。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趙喜進鑑定認為,這批化石遠至一億九千萬年前的侏羅紀,中至六千七百萬年的新生代,近至兩萬三千年的三疊紀,其中有魚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宜州龍等大陸國家一級文物化石五件,二級文物化石四十六件,三級文物化石七十一件,以及禁止出境的各類化石共兩千餘件。
  • 位于南美洲秘魯的納茲卡古文明(nazca culture)以其平原巨畫之謎而聞名于世,許多巨像圖案,像飛鳥、猴子、蜘蛛、植物都極其巨大而不可思議。但是,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當地發掘的墓穴中,曾發現過許多惊人且無法解釋的工藝品,而這些工藝品其年代早已不可考了。
  • 河北蔚縣50年代出了個王老賞,一時成為河北剪紙的代表人物。他具有將一般畫稿轉換成剪、刻紙語言的能力,並完善了傳統刻紙及染色的技法,使之成為可脫離民俗背景而獨立欣賞的工藝品。
  • 在古城中心有一塊近6畝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齊的店舖,俗稱「四方街」。這就是由於麗江地處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結合點,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來這裡貿易,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藝品產地。納西語稱這裡為「工本」,那意思即是「倉庫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區的毛紡織品、山貨藥材從麗江轉銷內地。西雙版納、鳳慶、下關等地的茶葉、日用百貨從麗江運往藏區。麗江古城處處閃耀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