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比屋可封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8日讯】尧虽贵为天子,但生活却极其简朴:夏天穿着粗布衣服,冬天加一件鹿皮挡寒,住在茅草屋里,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用的都是土制器皿。韩非子说:“恐怕就连看门小吏的生活也比尧过得要好。”但是尧却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当有人受到饥饿时,他说:“是我使他饥饿的”;有人受到寒冷时,他又说:“是我使他受寒的”;有人犯罪受罚时,他说:“是我教育得不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没有贤德,不足以担当天下,于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说:“我不能因为一己之利而害天下。”

舜在历山耕地时,历山的人都把自己的田界向后撤;在雷泽打渔时,雷泽的人都把鱼多的地方让给别人;在河畔制陶时,河畔制陶的人都自觉的制作好的陶器。一年后舜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两年成了集市,三年后成了都市。尧死后,舜将帝位让给丹朱,自己到南河南面去躲避,可是诸侯们来朝见他而不朝见丹朱,官吏有事老找他商量而不找丹朱,唱歌的人都歌颂他而不歌颂丹朱。过了一年多,仍然是这样,舜说:“这是天命啊。”于是回来当了天子。

《汉书》上说:“开明圣贤的时代,国家多讲道德的人,所以尧舜的时代,差不多每家都有可以封受爵位的德行(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彼屋而封)。”

“比屋可封” 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

(出自《韩非子》、《史记》和《汉书》)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说伯夷、叔齐是“古之贤人”,并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
  • 朝廷想派人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起来,送到长安来(愿受长缨,必羁南越卫而致之阙下)。”
  • 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讲究信义。如果有什么差错,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决不连累别人。”
  • 西汉时,大将军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他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近20年,权倾朝野。茂陵的徐福看到霍氏专权,又行逆道,料其必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于是三次上书汉宣帝,望汉宣帝采取措施。但汉宣帝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 关于随侯珠有一段感恩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一位诸侯一次出游,看见一条大蛇被人打伤,躺在路边挣扎,顿生怜悯之心,就让随从给它敷药,蛇很快就痊愈了。不久蛇从江中衔来明月珠,以此报随侯的救命之恩。
  •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王徽之雪夜访友的故事。后世用“山阴乘兴”或“山阴夜雪”比喻访友。
  • “各自为政”指各按自己的主张办事。
  • 班超是东汉人,30岁时随着哥哥和母亲搬到洛阳。
    因为家里贫穷,常常给官府抄写文书,很辛苦。有一次班超停下手中的文书工作,投笔感叹道:“大丈夫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都是西汉人,在西域立了大功)那样在疆场立功,来获取功名爵位,怎么能一辈子给人抄文书?”左右都笑话他。班超说:“小人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