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清言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中山國是戰國時的一個小國,其國君中山君有一次宴請國都裏的士人,大夫司馬子期也在其中。由於羊羹唯獨沒有分給司馬子期,司馬子期便一怒之下投奔了楚國,並勸楚王攻打中山。
  
楚國對中山國進行了攻打,中山君逃亡。這時,有兩個人提著戈跟隨在他身後。中山君回頭對這兩人說:「你們是幹甚麼的?」兩人回答說:「臣的父親有一次餓得快要死了,您賞給一壺熟食給他吃。臣的父親臨死時說:『中山君有了危難,你們一定要為他而死。』所以特來為君而死。」
  
中山君仰天長嘆,說:「施與不在多少,在於正當人家困難的時候;仇怨不在深淺,在於是否傷了人家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亡國,因為一壺熟食得到兩個勇士。」
  
或者是疏忽,或者是沒有在意,但一杯羊羹卻令中山君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由此可見,事不在大小,話不在輕重,都會傷到人,所以平常待人處事不謹言慎行怎麼能行呢?自己的舉手之勞,在需要的人來說可能就是「雪中送炭」,所以一定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伯行是清朝的名臣,曾任福建和江蘇巡撫,官至禮部尚書。他清正廉潔,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清官”。他在其編撰的《正誼堂文集》一書中,記載了與其叔父的一段談話,從中可以看出他待人處世的原則。他雖位高權重,卻處處謙遜謹慎和退讓,在對子弟的教育上十分嚴格,要求待人寬容忍讓;在利益面前寧肯自己多吃虧;貴賤要一視同仁……
  • 繼鄒族生命豆祭、拉拉吾雅樂野村「鼓動楓林」系列活動之後,最近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的鄒族民宿業者,又推出搗麻糬的體驗活動,讓遊客DIY製作鄒族美食,體會鄒族傳統文化。遊客一人一杵,雖汗如雨下,但在分享成果的那一刻,可是心滿而又意足喔。
  • 唯有盛德君子才能成大器,擔大任。馮成修高中狀元後入朝輔政,德才俱佳,世人讚譽頗多。曾任吏部郎中,出任貴州督學、粵秀書院山長、越華書院山長等職。
  • 中國大陸近年來異象重重,奇聞不絕。如:山東出現2張嘴3隻眼睛的怪豬;貴州出現三個角、五條腿的小牛犢;今年立夏日北京飄鵝毛大雪;盛夏7月南京再次飄雪,同一天上海遭遇「冰火兩重天」等等。如何看待這些奇聞怪事和詭異反常的氣候?大紀元採訪了注重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正見網「天像人間」欄目的編輯史清女士。
  • 西周時期的周厲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暴虐凶殘、拒不納諫,甚至不惜殺人止謗,以至於使國人都“莫敢出言”,僅能靠目光來傳達信息。百姓最終忍無可忍發動起義,周厲王被逼逃亡,西周自此走向敗亡。
  • 人都會犯錯,人也都有缺點,學會原諒和寬恕別人是一種美德,可以化解恩怨,善解惡緣,可以化敵為友。
  • 晉靈公不行君道。他大量徵收賦稅來滿足奢侈的生活。他從高台上用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他因為熊掌沒燉爛,就把廚師殺掉,把屍體裝到筐子裏讓官女們去扔掉。
  • 前不久,在朋友處,見到一篇文章。是世界大文豪托爾斯泰,在1899 年寫給當時的中國當政者的。他在勸善信中寫道:‘ 不要損害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它是社稷安定, 國家富強的根本,傷害對自由信仰,自由是民族昌盛之本。人治苛政,政府腐敗,官吏貪污胡作非為是天災人禍的根源 ’。自然的想起被稱為中國的‘良心’,民族的‘脊梁’的高智晟在國內正受到整肅。不由得不大聲疾呼,惡棍,住手!面對瘋狂鎮壓,萬馬齊喑,敢於站出來的‘良心’,‘脊梁’不多。持援高律師。
  • 楚國有個非常善於看相的人,所說的從沒有失算過,在楚國很出名。
  • 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昭公因被國人驅逐而逃亡。在逃亡到邊境時,他長歎道:「唉!我知道為甚麼逃亡了。我有朝臣千餘人,我施政辦事,他們沒有不說我聖明的;侍奉我的人有數百,他們都是依賴我而立足,沒有不說我好的。內外聽不到我的過失,所以我才到了這種地步,我遭受困苦也是應該的。」宋昭公於是潛心改過,學修德政,二年後終於被宋人迎回去恢復了王位,後終成一代賢君,死後被謚為昭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