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碑林》重現革命先烈墨跡

周宇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台北國父紀念館是大陸遊客最喜歡的觀光景點之一,除了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的仿唐式建築本體,和多功能的館內設施外,區內的中山公園,也設立了藝術家曹崇思、王秀杞石雕等雕塑群像,和新近完成的「中山碑林」。

中山碑林前的國父像

碑林一景

《中山碑林》收集了國民革命先賢善書之名家墨寶,如于右任等人共二十餘幅刻製成花崗石碑雕刻,並在遷建的于右任銅像區,刻立于先生書法碑刻。《碑林》融合書法及景觀並具有歷史傳承之意義,現已成為國父紀念館的重要景點。

李登輝題《中山碑林》

3月29日是中華民國的《青年節》。西元一九一○年,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第十次革命,由黃興等人率領,在廣州起義,與滿清政府作殊死戰,激戰一晝夜後不幸失敗。在此役中犧牲之革命先烈,其中七十二人葬於廣州黃花崗,皆為有為之青年菁英。由於烈士們捨己救國的精神偉大感人,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在民國三十三(1944年)年三月六日明定每年三月二十九日為青年節。

在《青年節》的前夕,我們特地選登《中山碑林》的部分國民革命先烈的書法碑刻,向這些百年前為了中國的民主共和無私奉獻的先賢致敬。

黃興

『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
黃興(1874—1916)字克強,雄健豪邁,文采斐然。早歲創華興會,並任同盟會庶務部長,主持歷次革命起義,著譽中外。民國開國任陸軍總長,為開國元勳。民國五年病逝上海。

秋瑾

『秋雨秋風』
秋瑾(1875—1907)亦名競雄,自署鑑湖女俠,倡女權,謀革命,任同盟會浙江主盟人,1907年紹興之役殉難,為第一位為革命流血的女烈士。就義前疾書《秋風秋雨愁煞人》,足見其憂國憂民之無私胸懷。

陳其美

『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陳其美(1877—1916)忠耿精幹,於辛亥光復上海居首功,任滬軍都督。民國二年討袁失敗,赴日助中山先生組中華革命黨,繼續策劃討袁。民國五年被袁世凱購凶刺殺於上海。

林覺民

『不孝兒覺民叩秉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覺民(1887—1911)秉性忠純,素捐革命救國之宏願,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辛亥回國參加廣州三二九之役,不幸殉難。其絕筆書字字血淚,感人肺腑。

宋教仁

『思天下有饑者,非正命而死之』
宋教仁(1882—1913)名政論家,筆名漁父,為同盟會中部總會負責人之一,參與辛亥革命,民國元年組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主張政黨政治,民國二年三月,為袁世凱購凶刺殺。

胡漢民

『至慕高人節,常懷國士恩』
胡漢民(1879—1936),革命理論家,為中山先生得力助手,民國建國後,先後任總統府秘書長、廣東都督,大本營總參議代行大元帥職權,立法院院長等職,於清黨決策訓政理論,貢獻尤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