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風雲人物】燕國的始祖──召公

阿哲,圖:嘉瑜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7月26日訊】

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早期受封於召地,爵位為上公,故稱召公。他輔助周武王滅商後,受封於北燕,是燕國的始祖。

周成王時,召公負責治理西部地區,當時他到各地巡察時,為了不打擾百姓,就在路邊的甘棠樹下搭草棚處理政事、判斷訴訟。在他的用心治理下,西部地區政通人和,貴族、平民各得其所。

召公去世後,百姓因為思念他的政績,連甘棠樹都不忍傷害,並且歌頌說:「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伐,那是召公搭過草棚的地方;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傷,那是召公休息過的地方;茂盛的甘棠啊!不要剪、不要拔,那是召公處理過公務的地方。」

在周朝的封地中,燕國不僅最為弱小,而且邊境不是緊鄰蠻貉等外族,就是與齊、晉等強國交界。雖然處在強國的環伺中,但燕國在周的封地中是最後滅亡的,延續長達八、九百年之久,這都歸功於召公打下的堅實基礎。

太史公司馬遷曾說:「召公可以稱得上是有仁德的人了。那甘棠樹尚且被百姓所思念,何況他本人呢?」孔子也曾經說:「我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的肅然起敬。」@*(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1829年,英國人史蒂芬遜駕駛其創制的“火箭號”蒸汽機車行駛於鐵軌之上,是為世界鐵路運輸之始。當時的中國,交通運輸依然是古舊的車馬驛道,舟楫水運,自京城至廣州約需要56日;百餘年後的今天,從北京乘火車到廣州,不用一日即可到達。這一巨變與一位中國鐵道工程師密切相關,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 詹天佑不僅為今人留下了見證中國人尊嚴、榮譽、勇氣和智慧的鐵路,他本人走過的人生之路同樣引人深思。
  • 宋朝仁宗皇帝在位的期間,出了兩位名垂青史的清官:一位是陳希亮,一位是包拯。包拯享有「青天」的美譽,百姓崇拜他已幾乎到了「神化」的程度;而學者把陳希亮與包拯齊名,足見陳希亮是個不可多得的清官。
  • 丁寶楨清朝名臣,在山東、四川任官二十年內,曾三次被革職留任,但他仍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敢做敢當,堅持正義,為民造福。
  • 沈括,字存中,生於宋仁宗天聖九年,浙江錢塘人,父親經科考中進士,當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隨父親遊歷四川、福建、河南、江蘇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對各地政經頗為瞭解;二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守喪二年後,以父蔭當上沭陽縣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為江蘇省宣州寧國縣縣官,後又調任河南宛丘縣,沈括利用餘暇潛心於醫學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樂論」一書。
  •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 屈原,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代楚人。他出生貴族,文筆、膽識兼具,對國家更是一片赤忱。可惜不被楚王重用,再加上權臣靳尚等人排擠、毀謗,因此仕途多舛,二次被放逐。
  • 伏波將軍馬援,是幫東漢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將之一。據史書記載,馬援像貌十分俊美,他還有許多名句流傳於世,如「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及著名之《誡兄子嚴敦書》家訓中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等,都是勵志名言也是為人處事的寶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