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科學家

【風雲人物】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下)

文/宇生 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3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5月20日訊】
三、詹天佑的遺文逸事
詹天佑不僅為今人留下了見證中國人尊嚴、榮譽、勇氣和智慧的鐵路,他本人走過的人生之路同樣引人深思。詹天佑之孫詹同濟在其編撰的《詹天佑照片手跡故事集》一書中,講述了祖父詹天佑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慈禧太后的賞賜
1903年春,慈禧太后乘坐火車到西陵謁祭,感到一路行車快速平穩,遂傳令將她乘坐車廂上的擺設用品獎給主持修路的詹天佑。詹天佑謙虛地聲稱,鐵路的建成是大家努力的成績,非我一人之功,於是只拿了車廂上產自英國的小座鐘,其餘由眾人分領。

為車鉤正名
詹天佑曾在全國大力推廣美國人薑尼(Janney)創制的「薑氏車鉤」(又譯為「詹氏車鉤」),同為出洋幼童的鄭廷襄在美國也發明瞭一種類似的掛鈎,兩種車鉤均被人誤傳為詹天佑所研製。後來詹天佑專門在他編寫的我國最早英漢工學字典《新編華英工學字彙》一書中,使用「鄭氏車鉤」的譯名。

廉潔奉公精神
詹天佑對挑選修築鐵路的包工人員極為慎重,認為「開得價廉者,未必即是穩練老手」。有的包工頭得知詹天佑喜愛花木,便登門送上數盆珍貴的桂花。詹天佑看出花盆內埋有金錢,識破來人用意後,告誡對方,不得以行賄手段來取得包工權。詹天佑還曾在1918年撰寫《敬告青年工學家》一文,強調選擇包工人員要格外謹慎。

諷刺張勳為「貴皇帝」
辛亥革命前夕,廣州城內富有者多逃亡香港。時任廣州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司的詹天佑,帶頭堅守崗位保證革命期間列車照常通行。1912年,孫中山專程到廣州視察鐵路建設,受到詹天佑的熱情迎接。張勳復辟時曾快電催請詹天佑來京上任,詹天佑以“位卑職小”等理由,請他人“代達不能就職之歉意于貴皇帝”。一個“貴”字,名似尊敬,實乃借用對外國君主之稱呼,暗含“非爾臣民”之意。此事在當時傳為美談。

熱心慈善事業
詹天佑工薪收入優厚,但一生積蓄極少,原因之一便是熱心慈善事業,多次捐資給各地學校、醫院、慈善團體。1914年和1915年廣東連年遭遇特大水災,詹天佑在漢口成立救災會,被選為會長,為災區捐助重金。他平生為公,臨終亦語不及私,唯陳三事:發展中華工程師學會,興國富民;慎選代表管理中東鐵路(中國東清鐵路),以揚國光;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路。

鶼鰈情深
一張詹天佑1899年任關外鐵路駐段工程司時的工地生活照片,留下了詹天佑夫婦常年奔波途中的一個剪影:詹天佑睡在一張簡陋的吊床上休息,神情安然,身後是牆柱傾頹的臨時居所,夫人譚菊珍在一旁低頭做女紅。兩人感情極好,夫人吃飯慢,飯菜易涼,工科出生的先生,便特意設計了一套用於吃飯的保溫餐具。

綜觀以上所述,「鐵路之父」詹天佑留下忠誠的愛國思想、嚴謹的科學精神、清廉的工作作風、勇於創新的實在精神、務實進取的人生態度,誠值得後人敬仰與效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黃帝又稱有熊氏、軒轅氏,中國人所稱炎黃子孫的“黃”就是指黃帝。他原本是古代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為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追溯中華民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根源,幾乎可以說都肇始於黃帝時期,故他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 謝安年輕時就很注重修養品德,他的思想敏銳,舉止沉著穩定,風度優雅翩翩,喜歡讀書和藝術,才華洋溢,寫得一手好字,頗得名門世族遺風。
  •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他秉筆直書的事蹟,開創了我國史學直筆的先河,後人為表彰他的貢獻,將寫文章能依照事實陳述、公正不偏的人,稱為「董狐之筆」。
  • 鮑叔牙是春秋時齊國人,他和管仲是知己之交。管仲之所以能輔佐齊桓公成就一番歷史的霸業,幕後的功臣就是鮑叔牙。
  • 1829年,英國人史蒂芬遜駕駛其創制的“火箭號”蒸汽機車行駛於鐵軌之上,是為世界鐵路運輸之始。當時的中國,交通運輸依然是古舊的車馬驛道,舟楫水運,自京城至廣州約需要56日;百餘年後的今天,從北京乘火車到廣州,不用一日即可到達。這一巨變與一位中國鐵道工程師密切相關,他的名字叫詹天佑。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