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奇人指書家:唐懷岳〈上〉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東京報導)在日本提起書道,可謂家喻戶曉,全國各地「書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見日本人熱衷書道猶如飯後品名茶,傳統又時尚。常言道:一件事的興旺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外圍環境因素的綜合整合狀況了。有人說日本人既有自古以來承傳傳統文化的天性,又有獵奇創新的個性。的確在日奇人指書家唐懷岳先生的指書的成功經歷,便是佐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指書就是用手寫字,眼前這些作品不可思議。

距東京105公里的櫪木縣宇都宮市,一位中國青年指書家唐懷岳被他的日本人愛好者們如眾星捧月般地呵護有加。唐懷岳先生高興地對記者介紹自己在日本成功舉辦指書個展情況時說:「我在日本這麼六年之間,我總共辦了48場個展,其中大型的有一個禮拜的,那個小型的是三天,最少是一天」。


唐懷岳先生高興地對記者介紹自己在日本成功舉辦指書個展情況時說:「我在日本這麼六年之間,我總共辦了48場個展,其中大型的有一個禮拜的,那個小型的是三天,最少是一天」。

1964年唐懷岳出生在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大學畢業後曾就職旅行社,擔任過部門經理,談起他指書的由來,他說:我是五歲開始,我的爺爺開始教我用毛筆寫字,但是呢這個只是一種愛好而已。只是到了我大學畢業以後,進入到了旅行社工作就接觸到了很多的客人,有時在談話過程中就說到你的愛好興趣是什麼?我就說我喜歡書道。他說我有一個老師,是在中國很有名的,他是用手指寫字。我覺得哎?這個手也能寫字嗎?我說希望你能夠介紹我。我跟他約好以後,這個朋友就帶我去了。

來到指書老師家裏,展現在我眼前這些作品不可思議,我不敢想像這是用手寫出來的。然後呢,這個老師說你不信的話我現在就給你表演。我這個老師為人很親切的感覺,很慈善的一個老人,所以當時他就給我演示他的指書,那時老師有78歲。雖說他曾是一個市委書記,他也是高幹子弟,也教了很多徒弟。後來被打成右派,所以他持有的這種藝術也一直得不到發展。可惜他在十年前已經去世了。

而且他寫的指書啊,他夫人用繡花針把它秀出來,給人感覺就像那個字寫在絲綢上面一樣感覺。但是因為我是男孩子,所以我覺得把字學會就可以了,這麼五年期間,我是用心去學,打下了很好的指書基礎。

滿臉感激老師對其教導的唐先生,拿出他的作品,向記者介紹:像這種大的字,是用我的這個大拇指寫的,那小的字,就用小拇指的指夾寫的。他說日本人喜歡的內容如杜甫、李白的詩,還有如「元氣」、「熱情」、「千客萬來」、「溫故知新」、「笑」、「忍」等。現在我的字體風格,是在承傳我老師的傳統風格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創意,再利用日本書道上的一些法規,改動一下,所以這樣的話很受日本人歡迎。


「元氣」、「熱情」、「千客萬來」、「溫故知新」、「笑」、「忍」等指書作品(攝影:吳麗麗/大紀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唐先生的指書如水落石出。

唐先生回憶:原來我在旅行社工作,知道來中國的客人目的就是想瞭解一些中國,也有些客人想我既然花錢了,想比較愉快些。所以我在做導遊的時候給他們講解中國歷史,有一部份客人是很高興的,但是一部份不瞭解中國歷史的客人基本上是睡覺了。這樣我就想,大家都是同樣花錢來的,應該給他們同樣的感覺,所以說我除了介紹中國歷史以外,我也介紹自己的這個一技之長──指書。

一年冬天,一台大巴士坐著30來人左右,我站在前面,當我看到有一部份客人沒有興緻聽我講解的時候,心裏就想,這樣的氣氛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將會有更多的客人睡著。因為冬天外面很冷,汽車玻璃上都是水蒸汽,於是我就用手指在玻璃上給他們寫字,啊!他們都感到很好奇,用這手指寫能寫字,這樣就使整個汽車裡的氣氛活躍起來了。

這些客人他們一回到日本後,馬上給我寫來感謝信,一些客人興奮地說:我來中國這麼12次或者18次了,「我這次是最有意義的一次」。

唐先生自豪地表示:通過我這樣的方式,能用工作的時間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無形中傳授給了日本人。所以日本人說:「你唐先生如果有機會的話到希望你能到日本來,親自來教我寫。」

柳暗花明又一村,東瀛之征

日本在97年的時候經濟不景氣,所以說我們旅行社的客人也減少了。當時大家都知道在國內年輕人除了工作之外就是打麻將打樸克。我想自己現在還很年輕,如果每天,我把時間就這麼隨大流浪費掉的話,我就會青春盡費,馬上就完了。

於是我想到日本來,學習日本的一些具體的文化,因為日本他也是一個使用漢字的國家,但是這些漢字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來的。而且像我這種用手指寫字我想在日本肯定是沒有人知道的,所以我就跟我的這些朋友說了我的想法。但是在很多的朋友中有的把我拒絕了,但是也有很多的朋友說希望你能到日本來。

在2001年的時候,我接受了宇都宮大學的一位老師的邀請,就這樣來到了日本。到日本以後,先是留學,後來就職了。來到日本大約半年之後,我就在日本第一次辦書展,而且這一次書展辦的就很成功。

給我這次書展贊助的日本社長,他是一個搞攝影的,他很多次辦個人影展,但沒有什麼客人來。他想去中國拍攝中國的這個風土人情的照片,然後通過朋友知道我曾經是在旅行社工作,他說正好,希望我能夠幫他,這樣呢我就帶他去了一次我的故鄉,然後去了中國的少數民族的雲南省,這樣一下來十天,拍攝了很多有意義的照片。

然後呢經過了一個月的整理,然後我跟他第一次在日本的福島縣いわき市辦了一個禮拜的書畫和攝影展。當天就有福島日本NHK記者、地方的電視台的記者和報社的記者來了。按照當天計劃說給他們現場表演,但是很多記者採訪我,很多的客人都在等著我表演,所以我跟記者說我來的目的並不是要來被大量的採訪,我要把握真實的東西要告訴日本人。


日本人愛好者們向唐先生求指書作品


一位中國青年指書家唐懷岳被他的日本人愛好者們如眾星捧月般地呵護有加。

當我用手指沾墨寫字的那一瞬間,在場客人都給我熱烈的掌聲。同樣一個手指能寫出這樣的字,不可思異,有些客人竟然跟我說,你的手指的指夾裡面是不是放了什麼東西在裡面?於是我給他們展示我的手指,仔細看了以後,他們感到中國人了不起!在這一個禮拜辦書展期間,將近來了二千多客人,沒想到第一次辦書展就給我一個很成功的感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日本提起書道,可謂家喻戶曉,全國各地「書道教室」比比皆是。可見日本人熱衷書道猶如飯後品名茶,傳統又時尚。常言道:一件事的興旺有待天時、地利、人和的外圍環境因素的綜合整合狀況了。有人說日本人既有自古以來承傳傳統文化的天性,又有獵奇創新的個性。的確在日奇人指書家唐懷岳先生的指書的成功經歷,便是佐證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又一佳作吧。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