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北美: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林雨荷
【字号】    
   标签: tags:

自从当了全职妈妈以后,才真正感觉到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是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过去的数年里,虽然生了三个小孩,但是在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每天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做义工还要处理一些家务,能给孩子的时间真的少得可怜。

虽然,把他们带到人世间,却并没有真正尽到母亲的义务,内心也常常有所歉意。所以两个大孩子和我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兄弟俩在一起玩耍,一起说话。我想在他们眼中,妈妈除了督促他们做功课和阅读外,并没有太多别的意义。

现在,搬到美国,命运之神把我安排成全职妈妈,也一定有她的用意和理由。当我坦然接受这点后,我放下了对工作的不舍和留恋。

做了全职妈妈,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督促他们的功课,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教他们学中文。还要学会陪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

大儿子学了四年的钢琴估计就要半途而废了,虽然我一直坚持,但他真的很不用心,每次在家练琴都是要在他和我的较量中开始,现在,钢琴卖了,大儿子从来不提学钢琴。本来我想要培养他坚持的精神,不要遇到困难就趴下,但是这样坚持下去,对我和他似乎都是伤害,所以我打算放弃了。

孩子在学校的参加的PROGRAME,我也参与一起做。三年级的大儿子有一个ECONOMICLE FAIR, 鼓励孩子用自己制作的工艺品,或者其他产品在学校售卖,为班级筹备出去旅行的资金。

我觉得这是对孩子不错的项目,所以鼓励孩子参加。我和大儿子商量好,我们一起用彩纸制作莲花。我其实从来没有做过莲花,而且也是动手能力很差的人,咨询了朋友如何制作莲花后,朋友也给齐我所有需要的材料。

三周前,我们就开始制作学校需要的24朵莲花。大儿子也是动手能力很差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让他学会动手,刚开始兄弟俩兴趣很高,但是,实在叠不好那些纸花瓣,大儿子开始哼哼唧唧想放弃。

我告诉他如果要放弃的话,我也不会帮他做的,这是他的项目,他必须自己参与。没有办法,大儿子只有继续。虽然,后来他还是叠出花瓣,但说实在的,所有的 花瓣我都要重新叠过,即使是这样,我也坚持让他参与进来。对我来讲,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做出的莲花都不太漂亮,不过孩子们还是认可了自己的成绩。后来莲花也就越做越好了。

我作为义工去了ECONOMICLE FAIR现场,因为不让孩子们解除现金,所以学校采用票来作交易,1元抵4张票。大儿子的班级在学校礼堂的舞台上摆摊,开张不多久,他来汇报,卖了6朵莲花了,觉得很不错,老师给他订价是每朵莲花5张票,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事先从老师那里买到票子,现场也有义工在售票。

离市场结束还有1个小时左右,大儿子来说卖的不好,所以降价成2张票,后来又降成1张票了,结束时他告诉我,最后两朵是免费赠送。

市场上其他孩子的产品,都很有趣,很多都是自制的,当然也有现成的,比如糖果等都很受孩子欢迎。有些孩子很认真在售卖自己的产品,看到有人走过就吆喝“2 TICKETS”。

虽然这样的活动最终目的还是要从家长掏钱,但我觉得这样的训练好过直接让家长出钱让孩子参加学校里的额外活动。毕竟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很不错的初次经商经验。

耶诞节时,学校每年都有学生的歌唱表演晚会。每个孩子都选择了自己想要装扮的形象,有狗,猫,圣诞老人,鹿还有企鹅等。两个孩子居然都选择了企鹅扮相。学校只给家长如何扮成企鹅的基本要求,其他就自己发挥。我这个笨手苯脚的妈妈,为了做一个企鹅的上衣,花了2个小时,其实衣服是现成的,只要在衣服前面做一个椭圆的白色贴片,做好白色肚皮后,我又在领口缝上圣诞领结,上面还有一个小铃铛。

值得宽慰的是,二儿子回家说,老师们都说他的企鹅衣服最好,说你妈妈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大儿子也说老师同学都说他的企鹅扮相最好玩。

和孩子一起成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的不简单,我觉得现在做的还是很表面的功夫,要真正了解孩子们的世界,和他们用同样单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真的很难做到,但是又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因材施教。

我并不指望教出个科学家、企业家或者任何的著名人士,但是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健康人生态度,能分辨好坏,善于生活的实际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要尝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也要把中国正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教授给他们,在国外,学业可以靠学校老师教导,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且是中国正统文化的承传主要还是要看家长的用心了。

任重道远啊,全职妈妈不易为,因为没有借口和退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之音记者:克莱曼北京报导)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放松了海外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政策。大部分中国孤儿是女孩儿。现在有大约6万名被领养的中国儿童生活在北美,还有大约1万5千人生活在欧洲。很多领养家庭专程访问中国,让他们领养的孩子体验中国文化,并参观孤儿院。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虎妈教育法,是成功宝典,还是个骗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