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象徵(五)

早期學者論象徵
趙雅博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美學中的象徵(歷史的概述)

象徵,是人類所專有的。起始時間,我們大膽肯定:自從人成為人的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在人的生活中,有多方面的接觸,如在大自然方面,天,地、山、河。天的方面,星辰日月、雲、雷、閃電、雪、風。動植方面與人接觸尤其多。人與人方面更是頻繁,衣、食,行動,彼此配合。這些接觸,都要有個稱呼,我須有個名字,你也須有個稱呼。張三、李四、我、你、他、男、女、老、少、父、母、姊妹、弟兄、兒、女、夫、妻,這些稱呼,都由人造,原本無有,也沒意義。是我、你的約定,約定了,對我們就有了意義。若沒有約定,我看到他人在交談,知道一定有意義,但沒有與我有共同的語言,我便無法知道他們說的到底是甚麼意義。

有些動作出自於自然。各種動物,同類彼此瞭解,有些異類也彼此瞭解。其為自然者,彼此瞭解。其他則需要約定,廣義的說,這是一種象徵,在文化上,約定、符號,比喻、象徵,時有混淆。可是人們還是有多方面使用,尤其在文學戲劇方面,上溯古代,證據顯然,有希臘、拉丁、中國。我們畫龍點睛,提出一個系統,一方面對閱讀有所幫助;另方面,對我們從事寫作的人,更能幫助我們寫出富有生命、活潑、美好的作品。在這裡我們特別介紹一些大學者,他們對後來的歷史起了相當的影響。

亞歷山大裏學者的比喻論

亞歷山大裏,過去是一個巨大的海港,也是世界性的文化重心所在,它擁有當時西方最大的圖書館,有七十多萬軸手抄本。但後來被回教國王,以雙刀論全部燒掉:「這些書與可蘭經或同或異,同,有可蘭經就夠;異反於可蘭經,不能存在,燒之。」

亞歷山大裏當時的名校學者,精研基督教教理,在哲學上具有超越性,不拒絕一般哲學真理。為信仰服務,除教育兒童讀寫說之外,學術方面重七藝:文法、修辭、邏輯辯學、數學、幾何、天文、音樂。

修習哲學,哲學受重視,具有調和性。哲學並不是不良的,因為天主喜愛哲學,為信仰申言,它的起源來自天主,哲學與信仰並行不悖,但哲學並非最高等的知識,乃是信仰的先趨先行,為信仰作準備。用理智的方式來作研究,它與信仰有別。


1635年,林布蘭所畫的古代學者—沉思中的哲學家。

重比喻也就是重象徵(或象徵主義),在西方,亞歷山大裏的學者可以說是真正象徵主義的開創者及開展者。對於使象徵思想成為綜合潮流,功不可抹。特別是在宗教上、藝術上,甚至對哲學上,作成了一個語言符號普遍化的通道。對於亞歷山大裏的文化人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可是它卻能以很多的面貌出現。文化方面如此,一般人的想法也皆然。希臘的哲學家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詩人、先知,在他們工作的園地內,無論是講談、寫作,大都是使用比喻來進行。

摩西與柏拉圖的調合

宗教家的神話,也不例外。尤其符錄方面更是如此,可說是古代世界的通性。以色列的摩西、希臘的柏拉圖,不都是這樣嗎?法律﹝古代指應行應禁的事情,舊約時代誡命,其名就叫法律﹞是摩西代天頒發的誡命。在柏拉圖的學園教授著風俗習慣的思想,換句話說,也就是教授生活行為哲學,也就是道德學。

亞歷山大裏的比喻主義,內容包括的很廣泛,不只是本義的比喻,其基礎是天地問所有一切的有。不只有形物質,也包括實在的存在者——比物質更高的層次者,相應彼此關係中。確切的說,建立在物質與精神的關係的調合上,也建立在有形形式與理智形式上。

無論表達宗教的文句或表達哲學的術語,文字﹝語言﹞和精神相互的關係,說得清楚一點是:文字﹝語言﹞達意,所說正是我所想;而聽或看的人,也懂我所說的。我們古老的一句名言:約定俗成。

綜合主義代表人物–斐龍

斐龍﹝Philo: Judaeus of Alexandrian,關於斐龍生卒年,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紀元前13、20、40、30、25—紀元後40、50年﹞他是那個時代,綜合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引領風騷的巨擘,集矛盾於一爐的哲學思想家。斐龍自己坦蕩自豪,並非以矛盾可怪的哲學思想去出名。而是在他著名比喻的主張中,容納古代一切思想的潮流。不過儘管他激賞希臘哲學,他卻認為摩西法超越一切哲學;他建議兩者能的調合一致。

他寫了不少書,為摩西和一些先知者的著作做註解,使用的方法是比喻、是象徵,是兩者的混合。我們讀起來,可說他並不區別。為了我們瞭解,我們將其比喻﹝也作比較﹞中舉象徵的意義,簡單作個說明。象徵的意義前文已有說明,在此,我們再簡略說明。

比喻﹝Allegorie﹞:一、具體的象徵論是一個故事、一張畫片,一事的繼續及終結,作為象徵的整個數據,每部分都符合被象徵的要素。二、作品本身是依照這種程式結構而成。三、此外,經書的比喻、象徵,是以四種意義的比喻(象徵)來詮釋宗教教義,符合新舊約兩書。有字義、情義或轉注義,(依Hugues de Saint-Victor)和類比義。文字教導你行為,你為什麼信比喻,你為何情義做事,藉此到達類比義。

象徵的豐富勝過比喻

目前使用Allegorie(比喻)與Symbole(象徵)兩字,站在美學觀點說,兩個字有很大的區別。Allegorie幾乎都成了損義或負面義,人們把它用在冷酷、貧窮的方面,Allegorie的庸俗,構成Allegorie的要素,僵硬沒有衍生的利潤,平常也沒有什麼意義。而象徵能夠活生生的,引起回想的,因為圖像在其中有衍生的富饒(利潤),同時也有價值,還有暗示的力量。象徵喚醒與情感有關的一些東西。

作為象徵觀念,比如說徽章、紋章,這些用Allegorie來談即可,再如玫瑰羅馬、雅博的杜來耳的憂鬱,也屬於Allegorie;至於浮士德、維尼的摩西、魯本斯的亨利四世作品,就得用象徵來談。

鮑拉翁(G.. Beaulavon)對比喻(Allegorie)與象徵的看法,是中正中肯的。但是並不完整。這兩個名詞的對立相反,並不只是貧與富,冷與熱,死與生。並且還有明晰與混淆、奇義與歧義、透明與模糊。從古典(或正統)主義、啟蒙時代到浪漫主義的比較中(特別是德國的研究)。法國精神的結構,好像有一種普遍的反感,不大想接受象徵的說法。
從修飾語含著貶意的輸入,從評論家的反應中,比如Sarcey,評論某些外來的著作。或後來弗洛依德對夢的象徵的研究,宣告失敗。比喻與象徵是不同的,從雕刻與繪畫可看得清楚。雕刻常屬於比喻性,而繪畫則是象徵的。

繪畫屬於情感的發揮,由情感見思想,雕刻是直接涉及思想。一般的說,雕刻近於機械化,象徵則生氣勃勃。雕刻對稱、勻稱,繪畫則靈巧。

比喻用圖碼表達觀念,象徵的圖像則輸入觀念的印象,表現作者由內而外的衍生力,讓觀者深入內心。作者必須充實自己,再發之外,內外相互交流,完整而圓滿。

比喻用在教育,功效較為顯著,也便於運用。象徵涉及的面較廣,在學術思想上,它比比喻更能別開生面,成為獨立專科學術,尤其在今天的西方。以下我們從歷史上作一略述。

發掘語文的深層意義


斐龍(c. 20 BC – 50AD)是亞歷山大裏的著名學者,對象徵的研究貢獻卓著。

斐龍,象徵論的首倡者,他對猶太的法律,作了Allegorignes(更可說是象徵),他每一條都被猶太法典(Torah)的一節所控制,與法典的條文(往往只是一個字)產生一個觀念,而給予一個隱藏在內的思想。原則上,每次拿一個字一個字的,瞭解上有困難,如何找到它的象徵。單獨的一家是不可能建築一整個的城市的;所以這教訓我們,應該恢復語句中的原狀。語文不只有表面的意義,一種深層的意義是等待我們去發掘出來。斐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從表面一個簡單的陳述中,找出內涵非常豐富的資源。

我們應該註明斐龍在他思想的總體構成中,使用了柏拉圖主義的一大部分;在人與天主、知識、倫理與宗教生活方面,作了精神方面的註釋。另方面,在有關政治和社會生活,則借用了斯多噶派的理論,在教育方面(家庭),則有阿加爾(Agor)。衣斯瑪爾的母親,傾聽談天主,乃是象徵。撒拉,衣撒格的母親,看到天主(依據一個假的字源學),是喜樂的母親,是直觀智力的恩典的象徵。
斐龍在創世紀的詮釋中,也多使用象徵。十誡用數學的象徵。在樂園,靈魂的部分象徵化,樂園所隱藏的深層意義,是象徵,也有的是比喻。有時比喻與象徵相混,也有其神秘意義。

統觀亞歷山大裏的學風,可說是斐龍的比喻(象徵),其基礎是建立在整個實體的互相符合的關係,特別是在物質與精神的和諧上,感覺(形色)與智力形成。經書一如文字與精神的內容,持有相互的關係。斐龍,這個綜合主義的表帥,一切古代思想的流派,都藏在他的比喻(象徵)中;對斐龍來說:比喻(象徵),在構成的根本上,乃是一個超越一切相反的方法。在斐龍的思想中,也有斯多噶派很沉重的壓力,對早期的斯多噶派來說,說話成了精神的第一個創造物。不是一個可以任意的創造物,此創造出的語言,並與所說所給名目的事物,在本質上是與自然(物)有著嚴謹的關係。從這裡就顯出了語源學的重要了。

事物的深意–從比喻發展到象徵

對斐龍來說,比喻、象徵乃是利用像形或聲的語言來表現或暗示一個事物的本質。在這種情形下,一如數目,乃建基在所說的語言本身上,即語言與所說比喻,建立事物本身。而象徵是超越用以作字的本意。我看出,比喻乃是如斐龍所說超越相反意,這又是象徵與比喻有混淆之處。斐龍是兩取而並用之,比喻既超越相反,那自然又與事物一切方面關聯。從這裏我們找到藏在詩與宗教內容中,事物的深意。

總之,斐龍是猶太人,他擔負著宗教信仰(這些信仰在後來天主教神父裏是普遍性的),他們將舊約中的思想與柏拉圖思想融會,狄美遙(Timeo)思想,鑄成了和諧。談創世紀,自然沒辦法來用字義來談:六日、工作、休息、吹氣給生命、靈魂,都不能是字義的。世界因天主的思想與意願而有,只有使用象徵才能講得 天衣無縫。亞歷山大裏學派的思想是象徵的,這是很自然的。還好,斐龍並沒有將神的存在也說成是象徵的。

享譽的羅馬文化代表人物瓦龍(紀元前116-27年),雖然他不免受時代不同思想的影響,但他對象徵的論述,有特殊之處。他的著作據傳有二千頁,但大部分佚失了,在他的殘篇碎卷中,我們發現在他原是大部頭的著作「論拉丁語中」,找到非常有趣、極有價值的有關象徵的說法。更確定的說:是有關數字和字源學的。有幾個符號在暗示著特別的品質,這些符號在其流行的意義以外,數字還有一個神奇的意義、幾何的形象則有行為善惡的象徵意義……,例如圓圈象徵了道德的公平公正。其理由是,因為中心對圓周的各處都是同樣距離,不多不少,完全一樣。聲音是觀念的符號、語言是思想的符號、行為也是思想的符號,同此可知:音樂與舞蹈是由感動和內在決定所形成的符號。@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象徵』這個希臘字,指的是一半,它是一個符號(符號不一定是一個具體實在物,也不一定是文字;它有不指定的意義,但卻不是無意義)。符號,在人們用它作為指示「非本意」的時候、用作象徵意義時,則稱它為另種符號。皮爾士說:「一個符號(在使用它作為象徵意義時)能夠被詮釋為一個習慣或一個自然的布局的成果(成為象徵的意義)」。
  • 神話是宗教象徵的形式,神話的素材大量使用在詩的創作中。各國的古代都有神話,而以西方希臘最多。神話豐富藝術、詩、雕刻,也包括了哲學。
  • (大紀元記者何秀娥高雄報導)由教育界轉換跑道的現任屏東縣原住民瑪家鄉鄉長陳生明,3月15日偕同夫人一起觀賞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台灣高雄第五場的演出。陳生明認為能看到國際大都會超水準的大型表演,真是值回票價。本來身體欠佳的鄉長夫人,看了上半場節目後,身體居然好了。陳生明希望神韻演出能擴及到鄉鎮地區,嘉惠文化沙漠的偏遠鄉村。

  • (大紀元記者李芳如、羅郁棠高雄報導)15日晚間,高雄寒意稍退,在假日的最後一個夜晚裡,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以21個精彩的節目表演,感動了10幾位嫁到台灣來的大陸配偶,雖然已近深夜,但在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演藝廳外,她們還是一群一群地圍了起來,分享著剛才觀賞神韻後的心得。他們的故鄉分別來自湖南、廣州、杭州、山東、湖北、江西、黑龍江等不同的地區。
  • 一位來自湖北,嫁到台灣10多年的甘秋霞(化名)女士,13日晚間已經欣賞過了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的高雄首演,15日晚間她特地邀請還長期居住於中國大陸的20多歲女兒何冰(化名)前來。甘秋霞談起她第二次看神韻的理由「我覺得很好看,這一次再來的目的,就是我想把她(意指其女何冰)帶過來看。她難得來,來看我,我就請她來。」
  • (大紀元高雄記者站報導)「我覺得神韻是在發揚我們中華文化的忠孝節義,讓我感受很深。」本身是書法家,也熱愛中華文化的民主和平黨主席曾玉鼎先生,於15日晚上觀賞美國神韻藝術團在高雄的演出,他說:「神韻舞蹈演員曼妙的舞姿,讓人難以忘懷!」
  • 3月15日,從事音樂教育並致力於音樂創作30餘年的作曲家許明得偕同夫人一同觀賞美國神韻國際藝術團在高雄第四場演出。讚賞神韻追求藝術真善美最高境界,同時表現藝術的生命力。
  • 演出結束時,全體觀眾主動起立鼓掌數分鐘,表達對神韻藝術團的深深謝意。在熱情的觀眾中,有的看了第一場演出後,欲罷不能,又買票連看兩場。

    正在大學學習語言學的Micheal就是這樣一位觀眾。他本來只買了下午場的票,但神韻的演出在他心中留下太多美好的印象,他於是又買了晚場的票,再睹為快。

  • 在3月14日下午的奧斯陸音樂廳,看過神韻演出的奧爾傑女士心情無比激動,這位與中華文化有不解之緣的挪威人把自己的心裏話毫無保留的告訴了記者:「我剛剛得知神韻將來奧斯陸演出的消息,就直接打電話給我住在奧斯陸的女兒並對她說,有一個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團將來到奧斯陸演出,我們一定要來看這場演出,絕不可以錯過。這就是今天我們二人來到這裡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