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編織展 中縣登場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訊】藺草編織是台灣早期的傳統手藝,台中縣大甲鎮、大安鄉、清水鎮;苗栗縣苑裡鎮等地的「大甲帽蓆」遠近馳名、名聞遐邇。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的編織館收藏許多珍貴的藺草工藝文物,歡迎民眾即日起至6月28日止,前往參觀。

清初起,苗栗苑裡地區摘取野生的藺草編蓆,經日治政府之輔導,轉型為草帽產業,並於1905年經由大甲業者參加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覽會,而首創外銷紀錄。

光復以後,帽蓆產業更加蓬勃發展,暢銷至國內外,成為台灣五大外銷產業之一,遠近知名!連雅堂先生在《台灣通史》<工藝志>中曾提到「台郡之箱、大甲之蓆、雲錦之綢緞,馳名京邑,採貢尚方」,大甲蓆更以「其上者一重價至,二、三十金」,極盛時期,北從新竹、南至高雄海岸線各鄉鎮皆為藺草編織的產地。

極盛時期,台灣享有「草帽王國」的美稱,北從新竹、南至台南等沿岸地區,都為帽蓆的編織產區,並以「大甲」為集散地,當時編織帽蓆的女工所獲得的薪資遠比公務人員或種田來得高,所以重女不重男。

當初為了外銷海外及時代流行,帽蓆產業也引進國內外之各種纖維材料如瓊麻、林投葉、檜木皮、栳草、紙捻、拉非亞草、金絲草等,其中以從菲律賓進口之金絲草呈現如黃金絲縷的質感最受顧客歡迎。

但至1980年以後,帽蓆產業因抵不過大陸對岸的廉價工資而沒落,許多帽蓆編織的女工已轉到工廠加工賺錢,大甲帽蓆的從業人口多隨著工商社會發展而轉型,藺草編織逐漸瀕臨「近黃昏」的夕陽產業。

1987年起,大甲、苑裡等地多位人士陸續200餘件相關的產品、用具、材料、半成品及相關文獻、老照片等,而奠定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之館藏。館內現藏有相關編帽、編蓆、織蓆外,並有枕套、卓墊、坐墊、提袋、煙草盒、名片夾、錢袋、拖鞋等產品,其中以「龍鳳蓆」、「金絲草帽」最為珍貴。

近幾年來在本土文化意識抬頭、政府日益重視地方文化創意產業、以及世界風潮提倡節能減炭等因素下,能夠遮陽、除熱的帽蓆產業,成為綠產業再度引起注意,因此帽蓆的重振事業,逐漸回歸到社區人民自發性內心與生活的需求,已經開始從文化、創意、觀光、產業等角度切入,並結合異業設計與社區營造領域,甚或配合休閒農業共同開發成長。

藺草

藺草原本為台灣西部沿岸野生的纖維植物,清初即被苑裡當地婦女用來編織床蓆,並發現其具有堅韌、納涼、除臭、除濕等特色、且又帶有特殊的清香味道,非常適合在氣候潮濕、褥熱的亞熱帶地區使用,乃逐漸被植栽廣泛利用。

藺草蓆

藺草編織的草蓆,可以摺成塊狀或捲成筒狀攜帶方便,而且編織花紋變化多樣,故從清朝起,藺草蓆已經出口大陸被稱為「龍鬚蓆」、甚至被納為朝貢或祝賀的禮品。在眾多花紋蓆中,又以「龍鳳蓆」最為精緻。

龍鳳蓆

龍鳳蓆是大甲蓆編織技術之最高表現,這項精緻的工藝品技術之所以困難,全在於圖案都在編織者的腦中成型,以藺草鏤空編織出圖案,讓龍飛鳳舞能生動靈活,長約三公尺,寬約二公尺的「龍鳳蓆」,得花一個多月的時間方能編織完成,極費體力及眼力。但現在有了電腦繪圖後,圖案的編排設計及鏤空藺草數量換算的困難度已可改善許多。

藺草帽

由於藺草蓆的精巧技藝,受到日治政府的重視,並轉而委託大甲當地士紳,改良開發成遮陽、防暑的草帽,1901年時已成功將帽胚送至日本加工,並參展大阪商業博覽會,深受歐美商人的歡迎後,乃以「大甲帽」為名逐漸發展「大甲帽蓆」產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湖口報導〕新竹縣民劉家財迷上捏麵人,並研發超彈性的「橡塑」素材獲得專利,30年來應邀各地推廣,從幼稚園教到大學社團;年屆6旬的他,正找尋有心習藝的接班人,盼傳承發揚這項民俗工藝。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評論